武祖周
摘 要:学困生问题的出现,很大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畏难与抗拒心理,以及学生的家庭因素,影响小学教学质量。针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年级;学困生;教育转化
许多学生对学习以外的事物过多关注,消耗了过多时间,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跟不上其他学生,从而成为学困生。另外,许多学生由于自身家庭因素而逐渐丧失学习动力,比如缺少家长关注与关怀,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重视等。为此就需要教師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促进学困生的教育转化。
一、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的问题,需要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采取有效策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针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教师应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以轻松而有趣的课堂教学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同时也可以以轻松而幽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褒奖,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起到有效的启发作用。教师要合理利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尽量采用提醒与说服的引导方式,对学困生表现出的良好品质进行奖励与表扬,比如“你这一次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希望你能够继续给老师带来惊喜。”等。教师应尽量以相对平等的口吻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进行口头赞扬,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与学困生家长的沟通
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强化与学困生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通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密切配合,通过生活空间与学习空间的相互统一,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追求教育目标的达成。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家长的素质与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为此教师应当定期进行调查与走访,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态度,帮助家长切实明确自身对学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共同探索学困生问题出现的原因,共同探讨转变学困生的有效办法。同时,教师与家长进行密切交流与沟通,尊重家长并信任家长,才能够获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双方才能够实现密切合作,及时掌握学困生的第一手信息,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三、深入了解学困生的需要
教师要深化对学困生的了解,与学困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认为教师足够关心并理解自己时,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热情也会有所提高,出于对教师的信任与喜欢,对于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而如果学生并未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喜爱,就难免对老师疏远。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就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兴趣与背景,明确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在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给予关照与尊重,尽量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与距离,建立更加亲密与舒适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对学习好的学生产生喜爱与关怀,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普遍已经接近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走向成熟,具备敏感的认知,如果教师面对学困生与优等生存在差别,就会导致学困生难以信任教师,从而在学习中更加自暴自弃,难以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就需要给学困生以关怀与尊重,唤醒学困生的自尊心,帮助学困生产生自信心,克服对学习的畏惧心理。
四、建立健全班级管理标准
教师在对待学困生时,不能仅仅以关怀与尊重来感化学生,还需要在关怀与尊重的同时,开展合理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制定明确的班级管理标准与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自律意识。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普遍持有敬畏心理,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要想开展合理的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使高年级学生心悦诚服,这就需要建立明确的管理标准与奖惩措施,约束学生的行为。
教师可以与全班学生共同制定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形成书面规范,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由全班同学签字承诺共同遵守,并加以充分落实。在约束学生行为的同时,应当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与良好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尤其要对学困生进行合理引导与鼓励,比如学困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应适当降低问题难度,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教师在对待学生时,一定要尽量保持公平,尊重学困生的心理诉求。学困生犯错时,教师也应当就事论事地进行个别教育,决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开批评,要通过合理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真正地明白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在学习生活中加以改正。
总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问题,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通过合理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与学困生及学困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也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改正学困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史丽霞.刍议怎样激起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48-49.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