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祥
摘 要:在小学教育的发展中,班级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及内容,它能够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为提升管理效果,应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管理效果,确保班级活动顺利开展。因此,重点探索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班级管理;小学
一直以来,在教学工作中,班级管理都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学的必然需求。在当前的小学班级工作中,以往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班级管理效果难以提升。因此,面对这一具体情况,教师应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一、转变以往的管理意识
针对目前的管理情况,教师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为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应转变以往的管理意识,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革,从而提升管理质量。一部分学校的班级管理方法陈旧,导致管理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应把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贯穿到工作始终,使学生能够接受这一理念,并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同时,教师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规范自身的行为,积极引导学生一起开展精细化的管理,进一步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1]。
二、建立流程化的管理机制,建立精细化的纪律管理
教师要想实现小学班级的精细化管理,应建立流程化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相关的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管理质量。教师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明确管理内容、管理对象以及管理时间,同时选用稳定的处理方式,建立流程化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教师在进行班级的精细化管理时,建立流程化的管理机制,能够达到预期的班级管理效果,提高班级的管理质量。同时,教师在进行班级精细化的管理时,关键的一面就是纪律。因此,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应建立精细化的纪律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要开展管理工作,班级干部也应进行统筹管理,从而使严肃的纪律管理能够形成。教师在建立精细化的纪律管理时,可以任命一个学生担任班长,其主要职责就是管理班级的纪律。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时,不仅要求进行小组学习,更应让小组长管理组内纪律,从而通过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精细化的纪律管理,使班级管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2]。
三、建立数据化的管理机制
教师在进行班级精细化的管理时,为提升管理效果,应建立数据化的管理机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班级精细化的管理工作时,对日常的数据不能笼统分析,应进行科学的判断,确保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客观,从而避免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并进一步使班级精细化的管理更加科学和合理。教师在进行班级的精细化管理时,建立数据化的管理机制,有利于顺利开展班级管理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四、借助校园文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管理效率
教师在进行班级精细化的管理时,可以借助校园文化,调动自身管理的积极性,提升管理效率。现阶段,一些小学校并没有严格、系统的管理模式,班主任很少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精细化的管理。面对这一具体情况,教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时,可以借助浓厚的校园文化,完善和改进班级的管理工作,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激励师生完善和改进班级管理,更能稳定师生情感,增强师生心理的安全感,从而帮助师生正确认识,并实现班级精细化的管理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报、阅览室、图书馆等,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判断力,促使校园充满正确思维和正能量,从而产生一定的潜移默化影响。班主任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在管理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正确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教师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者,应结合班级具体情况,丰富班级管理途径,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同时,学校还应为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促使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可以构建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开展精细化的班级管理提供基础。学校为教师提供发展空间,能够使教师有上进动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班级的精细化管理时,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加强班级管理的能力,及时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丰富管理途径,从而能够真正实现班级的精细化管理,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3]。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中,精细化的管理已经是一项关键任务,也是提升管理效果的重要方式及手段。因此,教师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准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不断丰富精细化管理途径与方法,从而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江海.小學“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误区与对策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
[2]樊志丽.小学班级管理需要精细化[J].教师,2015(18).
[3]陈小燕,刘齐平.论精细化管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施[J].新课程学习(上),2013(11).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