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儒
摘 要: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学生从小打好数学基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四有”公民,提升国民素质。因此,主要阐述了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学习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其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指引下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一件事物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对其感兴趣时,学生才会主动进行探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年龄较小,所以他们只会集中注意力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因此在小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要建立好师生关系。当学生刚刚进入小学时,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他们的心理会建立起较强的依赖感。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在保持应有的严厉下与学生平等相处,多接触、关心、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多与其交流,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有耐心地进行讲解,讲清楚事情的利弊,进而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喜欢与教师交流;在教学时,应该利用儿童化语言进行知识传授,将课堂转换成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喜欢上课堂。
其次,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在课堂上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贪玩爱闹,在数学学习上缺少积极主动性,所以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当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在教学中提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符,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无论对错都要加以鼓励,再指出错误,从而增强其数学自信心,使其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然后,增加数学神秘感。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产生了疑问才会进行思考。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和学生比一比看谁计算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速度快,当教师快速计算完成后,学生会感到惊讶,提出疑问,这时教师在为其讲授原因。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增加了解题技巧。
最后,要将数学与实际相连。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在遇到难题时,教室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学习分数时,进行水果分割;在学习长方形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长方形的;等等。利用此种方式,能够增加熟悉感,引起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因此,在进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小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培养合作意识。
第一,在正式上课前教师要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用具;第二,明确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完成实践;第三,教师要让学生边说边做,从而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加深知识记忆;第四,完成实践教学后要让学生将学习用具收好,控制好实践时间,避免产生反作用。因为低年级学生思维逻辑尚未成熟,所以直观教学的作用更为明显。在教授10以内加减法时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摆火柴等物品进行计算,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事物,学生会更易于接受,教学效果更好。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课本中有许多图片,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这些图片的价值作用,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来说出自己所获取到的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加深问题,引导其进行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完善数学语言。然后,在学习数学时,教师要将数学概念与原理归入知识体系中,这样才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其使用已学知识来理解新知识。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可以迁移所学的20以内加减法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无论数字有多大,都是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其数学迁移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逻辑能力不成熟,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引导,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从而培养其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仲崇彩.动手操作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8(31):62-63.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