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美琼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语文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堂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许多教师都在积极创建温馨和谐的高效课堂,因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既能全面实践新课标的要求,又能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发展。而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将教师、学生和知识点有效连接起来的纽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得课堂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一、导学案教学,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会在课前预习过程中理解将要学习的重难点,总结出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点,进而就会有所侧重地展开课堂学习活动。语文科目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既有汉字,又有词语,还有文本理解,学生在预习时有可能会顾此失彼。而导学案中会呈现清晰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并会引导学生展开具体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在课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实效性强的导学案,进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活动。
例如《我们的民族小学》,这节课中涉及的汉字主要有傣、颇、昌、昂、跤、坝,这节课中涉及的词语主要有坪坝、穿戴、打扮、招呼、飘扬、敬礼、蝴蝶等,还有很多关于文本阅读的问题。学生会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阅字典的方式,展开汉字和词语的学习。学生会通过反复的朗读和默读,总结出民族小学和普通小学的不同之处,总结出自己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的影响和启发。导学案中还会呈现相应的练习题目,学生会在练习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
课堂上,教师会检验学生的知识构建情况,会引导学生默写汉字,解释词语,阐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甚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担当起小教师的角色,让学生将自己构建到的知识分享出来。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二、小组合作,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语文科目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按照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讨,进而使得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语文能力欠缺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升。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生字开花”的小组游戏。即,学生在学习新的汉字时,要回想起自己学习过的关于该生字的所有形近字和词语,进而使之形成一个系统。如学生在学习“跤”字时,这个生字可以组成的词语有“跌跤、摔跤、滑跤、栽跤”,与“跤”字相近的汉字有“校,狡、咬、饺、绞”等,各个形近字又可以组出不同的词语。小组合作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都会展开相应的回想与书写,小组学生会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阅读方面的交流互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展开课外阅读,而不同的学生会在课外阅读不同的内容,即便是相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会互相分享,互相交流,共同拓展知识视野。
三、读写结合,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科目中,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阅读是语言的输入,写作是语言的输出,学生会在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从而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具体的阅读文本展开仿写活动。即,仿照阅读文本的写作手法和结构特点,展开写作。如《陶罐和铁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反映了一定的道理。那么学生完全可以仿照文本的写作特点,展开寓言故事的编写活动。如学生可以选择“左手和右手”,右手因为得到主人的重用而骄傲自满,右手以为自己完全可以帮助主人完成所有的事情,所以它总是讥讽左手,可是在某些关键时刻,左手的价值充分显现出来……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随文微写作。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学生都可以将其运用一定的语言写作出来。如学生学习过《掌声》,学生是否给过别人掌声,学生是否得到过别人的掌聲,学生对掌声的理解如何,学生都可以将其写作出来。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导学案教学,小组合作以及读写结合等不同的教学策略,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殷立丹.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30).
[2]路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J].学周刊,2018(3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