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萍
摘要:张宁在《孤傲的殉世者》——解读马拉美的《天鹅》(2012年第6期的《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一文中,从马拉美的暗示技巧出发,解析了《天鹅》一文。张宁认为,天鹅是诗人的自喻,深陷冰湖不能高飞的天鹅暗示诗人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诗人自己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挣扎,他欲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因现实生活的束缚,他无能为力。总而言之,张宁在文中详尽阐述了马拉美的暗示技巧。然而,笔者认为《天鹅》一文的魅力不仅仅是暗示技巧的使用,它还体现了马拉美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等等,总之,这首诗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马拉美的诗歌美学理论。
关键词:马拉美;天鹅;暗示技巧;音乐美;绘画美
马拉美是十九世纪法国象征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缔造者,他的诗歌在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上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者在此以他创作的《天鹅》为例,以张宁在《孤傲的殉世者》——解读马拉美的《天鹅》(发表在2012年第6期的《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一文中的观点作比较,来解析马氏所强调的诗歌艺术美学理论。
《天鹅》是马拉美1885年发表在《独立》杂志上的一首诗,后又出现在1887年版的《诗歌集》里。这首诗的发表在当时的诗坛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主要是在句法和词汇的使用上人们普遍认为“晦涩”难懂,以至于在二十世纪人们还将这首诗列为难懂类诗作。
首先,从《天鹅》的结构上来看,可谓一首标准的十四行诗,由两段四句诗和两段三句诗组成。这是常见的十四行诗结构。从作者表达的主题来看,在第一节里,马拉美用形容“天使”的形容词,比如Vierge(冰清玉洁)、Vivace(有活力的)、Bel(漂亮的)描写一只鸟,数次想摆脱冰封的湖面,可始终没成功。在第二节,作者道出这只奋飞的鸟是天鹅。尽管今天的天鹅身陷冬日冰冻的湖里,可这美丽的天鹅,没有忘记它往昔的华贵、华丽。在这里作者用“Magnifique”一词,即“极美的或优美的”,也就是说“以前的天鹅是多么的漂亮、多么的华贵!”今日,天鹅被寒冷的冰层所困,它想振翅撕破这坚硬的冰层,遗憾的是,它没能成功!文中用动词“dechirer”,即“撕开或撕破”,以形容冰层之厚及坚硬,同时也说明天鹅想摆脱困境的决心!这样,在前两节,作者为读者勾勒出天鹅这个意象及它的烦恼和痛苦。
在后两节,马拉美写道,尽管天鹅现在被困不能展翅高飞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可天鹅并没屈服命运的安排。天鹅摇晃着它白色的颈项,表达着自己对命运的不甘。作者用名词“agome”,本义指“临终,垂危”,这里指它(其实是诗人自己)的“极度的苦恼”。天鹅摆动自己白色的长颈表示自己不甘于这样的命运。再者,天鹅自己身陷这样的境地,最让它痛苦的不是这冰湖,而是它不甘于这样的命运!想想昔日的辉煌,怎甘于今日命运的安排!可是,它只能带着轻蔑的意念暂时蛰伏。那么,诗人在这首作品中为何选用“天鹅”做意象?它又象征什么呢?张宁在其《孤傲的殉世者》一文中指出马拉美用了暗示的技巧,天鹅指诗人本人。在这一点上,笔者完全同意,只是,这首诗歌所用的暗示、象征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另外,这首诗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艺术美。在此我们一一解析给大家。
一、天鹅,即诗人自己;冬季,象征作者的创作季;白色,暗示诗人的苦痛
《天鹅》创作于1885年。那时,诗人度过了个人的创作危机,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就是要摆脱巴那斯派的直白,采用象征、暗示技巧,给读者创作出“纯诗”类的诗歌。选用“天鹅”做意象,那是因为天鹅的羽毛洁白,姿态轻盈,在中西方文化里,都把白色的天鹅作为纯洁、忠诚、高贵的象征。在西方文化中,将文人的临终绝笔称之为“天鹅绝唱”(swan song)。马拉美在此用天鹅被困的意象,就是暗示作者自己被“纯诗”所困,身陷其中不能自拔。“agome”是天鹅的痛苦,也暗示是作者的困扰和痛苦。天鹅暗示诗人自己,天鹅的今日的困境就是诗人自己的处境。在《图而农危机》、《窗》、《蓝天》等作品中,马拉美都表达了自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作者自己苦苦挣扎想摆脱困境,可无能为力,这就是作者自己的痛苦。在对天鹅的描写中,诗人的心灵也饱受折磨,他和天鹅有同样的命运!诗人想在这令人失望的世界中蛰伏,保持自己高傲的形象,也就是说面对困境,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梦想。
诗人描写的天鹅悲剧发生在冬季。那么为什么会选择冬天呢?冬季给了诗人怎样的暗示和启发呢?首先,冬季不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而作者在那个时候正在苦苦思索、苦苦挖掘自己的“纯诗“呢。《天鹅》写于这个季节,诗人正处于创作低潮期,生活也不尽人意,所以”冬季“正好暗示作者的创作季。虽然作者被困于这个季节,可作者并没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冬天到了,作者的春天还会远吗?
再者,整首诗呈现的颜色是白色,像雪一样的白色:白色的湖面(lac)、白色的霜冻(givre)、白色的冰块(glacier)、白色的天鹅(cygnet),就连天鹅的苦痛也是白色的(blanche agonie)。那么,这里的白色暗示什么?结合马拉美以前的作品,像《窗》和《蓝天》以及他的诗歌美学理论,白色的湖面束缚了天鹅以及天鹅的梦想,同时,白色的湖面也暗示诗人每日面对的空白纸张,诗人不想再作平凡的诗句,每日渴望写出“纯诗”般的句子,可多少日夜都是守着面前的纸张发呆!所以,白色的湖面映射出作者的焦虑,正如文中所用的词“blancheagonie”,指诗人自己“白色的苦痛”。
二、诗与画相互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与绘画的关系,也是象征主义诗人关注的一个方面。波德莱尔(Baudelaire)在他的一些论著中就明确指出,绘画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一个因素。在魏尔仑,兰波等象征主义诗人的詩歌中也不难发现绘画在诗歌中的作用。马拉美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从1872年起,马拉美从他的好朋友马奈(Edouard Manet)那里不断得到灵感,将绘画引入到他的诗歌中,使诗画交融。莫奈(Edouard Monet)、惠斯勒(Whistler)和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也给了马拉美很多启示。
《天鹅》这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这方面的特点。在第一节,马拉美用形容词“纯洁的(vierge)、活泼的(vivace)、美丽的(bel)”和un coup d'aile勾勒出它的意象。在第二节,道出是“天鹅”,昔日的天鹅回忆着当年自己的风采,而今它却无法摆脱困境。在后两节,马拉美画出天鹅的姿态:它摇晃自己颀长的脖子表示自己的苦痛:这不是身陷冰湖的苦痛,而是不愿放弃自己华丽的梦想。作者寥寥几笔就画出唯美天鹅的意象,宛若画家用画笔画画一样。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是清一色的“白”:白色的冰雪、白色的羽毛、白色的霜冻,就连天鹅的寒梦也是白色的。从寓意上看,整首诗包含着比词语本身所要表达的还要“洁白”,包括作者内心的白色苦痛。因为作者那时候所追求的“纯诗”远远没有达到,所以“天鹅”的苦痛也预示作者自己在现实中的痛苦。在这幅画里,达到了“画”与“寓意”的统一。是诗似画,画入诗中。在此诗中,马拉美用笔所“画”的这只白色的“天鹅”,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
三、音乐是诗歌的一部分
有关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很多诗人,评论家都做过论证。波德莱尔说:“真正的音乐在各个不同的头脑里暗示着类似的观点。在音乐中,正像在绘画中,甚至像在艺术中最为实证的文学场合一样,常常存在需要由听众的想象力填补的实际。想象力不同于感受力,它在哲学方法的范围之外,它最先觉察到事物深处秘密的关系,感应大关系和类似的关系,是一种近乎神的能力。①”后期象征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瓦莱里把象征主义诗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强调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他认为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某些文字组合起来能够产生其他文学组合无法产生的效果。
苏珊.伯纳德(Suzanne Bernard)在他的著作《马拉美与音乐》(Mallarme et la Musique)中指出,象征主义流派的诗人都注意到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他们强调音乐在诗歌中的作用。马拉美在这一方面更胜一筹,试图把诗歌音乐化。首先,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最响亮的元音i来押韵,韵脚是dчi,ivr,ivre,fчi,1чi,ivr,ivr,nчi,ni,ni,pri,siη,pri,iη,可以看出每行诗最后的元音都是响亮的元音i.甚至在有些诗句里,每个主词都包含元音i.比如,句子
Quand du sterile hiver a resplendi l'ennui就包含四个元音i。这使读者读诗的时候像歌唱。再者,作者在诗里,经常让元音辅音相互交织,读起来高低起伏,铿锵有力。像在第一句Le vierge,le vivace et le bel aujourd'hui中,輔音元音排列如下:
LE Vierge LE Vivace et LE Belaujourd'hui
难怪有人认为“天鹅”这首诗其实就是一部乐章。第三,用“天鹅”做标题,本身就暗示这是一乐曲。纵观古今,在艺术领域有多少用“天鹅”冠名的作品!比如,圣桑的《天鹅之死》、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那么马拉美用这个名字是否也在暗示他的作品也是艺术品呢?更有趣的是马拉美在他的诗歌理论《诗歌危机》(Crise devers)一文中指出:“……我们恰好处在一个裂隙前研究文学的大节奏(上面所谈的问题正在这里)和它们清晰地颤动着接近音法地散步,研究将交响乐搬进书本或者重新要回属于我们财产地艺术:因为,这不是铜器、琴弦、木器不可否认地最简单地声响,而是作为万间总和的音乐 自己充沛和明显而必然导致的智慧语言的顶峰。②”
四、结论
从以上几方面看来,马拉美写诗并不像巴那斯派那样,直陈其示,而是像张宁在《孤傲的殉世者》中指出的以及笔者在前面所展示的那样,尽可能使用暗示、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富有神秘的色彩。还有,诗歌在马拉美看来,也是艺术,所以它应该将绘画、音乐等艺术收纳其中,使自己的诗作成为综合艺术品。
注释:
①徐晓亚,试析波德莱尔诗歌的音乐性[J],外文学院学报,1997
②马拉美,马拉美诗集,葛雷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
参考文献:
[1]马拉美,马拉美诗集[M].葛雷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
[2]徐晓亚试析波德莱尔诗歌的音乐性[J],外文学院学报,1997
[3]张宁,孤傲的殉世者[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Paul Benichou, Selon Mallarme, Gallimard,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