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经验,培养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在新课改大背景之下,语文教育也开始转变教学思维,在初中阶段,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7-013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7.126
语文是加强学生的人文情怀的学科,语文通过文章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在立德树人理念下传递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是培育具有核心素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渠道。而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
1.教师过度引导。新课改虽然已经推进许久,但是在一线的教师仍有一部分传统观念,在家长和教师的固有观念之下,初中教师仍然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试卷成绩。尤其是语文教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往往倾向于使用大量的文字训练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并且过度地解读教材,使得学生只了解学习的技巧,而不愿意深入思考产生依赖性。
2.学生轻视语文学习。进入初中,数学、物理、化學学科的出现、难度的加大,使得学生与家长都认为要补足“短板”,重视理科类的学习,很多学生与家长认为语文学科是非常简单的,只要认字、会写作就可以考出好成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简单、肤浅,这种想法使得学生不愿意花费较多时间在语文学习中,也不愿意进行大量的语文训练,导致学生语文成绩偏低。
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的。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主要原因是阅读无法让他们感到“快乐”,在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更科学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下载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影片、短片、评说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观看相关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情感教学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通过情感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情感阅读是基于情感教学模式之下的对于语文阅读学习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初中阅读教育阶段,教师在课堂融入情感教学,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情感阅读,能够促进和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的灵敏性,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为学生提供更积极的减压学习方式。
针对初中生较为羞涩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情感阅读教学,可以选择在网络中选择名家的朗诵添加至自己的教学课件中,利用课堂或是课间时间,让学生聆听,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思考提供理论依据。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拿到教材,进行备课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和看法去理解文章。不能直观地将教材重点罗列,直接引导学生对重点部分进行解读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后与学生进行讨论,明确课堂需求,把握学生思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读取教材,把握教材信息,并且提出一定疑问,教师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为学生积累素材,并且防止学生养成机械记忆,从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文章的长短和深意合理的安排学生阅读,可以在每一遍阅读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以便于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针对比较长的文本而言,要做到的就是整体把握,局部细读,其实文本细读并不意味着对全篇文章进行深入解读,而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本精彩处进行深入的解读,这种解读更节约时间,效果也更好。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不要在授课过程中将自己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直接告诉学生,更不要将答题的“套路”教授给学生。
在一些教材文章的解读中,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或是“!”而不是“。”或是“;”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畅想,如果不使用这些符号,使用其他什么符号。以这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放开学生思维,打破语文学习局限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述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时,教师可以将作者描述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提炼出来,比如“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等,通过外貌和情节让学生分析藤野先生的性格。继而推论出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情感。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目,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改变学生对阅读的固有看法,纠正学生的认识。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文章演绎排练,以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8).
[2]李利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9).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贾璠(1973.11— ),男,汉族,甘肃会宁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