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这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重点阐述现今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8-003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8.025
小学数学应用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巨大的意义与价值,一直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引起了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应用题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学数学应用题在考试中占比很大,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可是,基于小学生识字水平低、文字理解能力差、抽象概括能力差、逻辑分析能力弱等现实情况,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所以,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时提高综合能力,这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
(一)重数量关系,轻问题发现
课改之前人们对应用题的认知是“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相互关系,然后求未知数量”,这是典型的数量关系思维。课改之后,应用题的教学要求已经变成了“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还停留在根据已知求未知这样简单的思路中,就忽视了学生问题发现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注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对信息材料的处理能力和数学模型构建的能力,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重题型,轻问题解决
除了数量关系思维,题型思维是很多教师依然存在的教学思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应用题在整个数学分数中占比很高,教师将应用题按照题型来分类,然后进行相应的训练,多次重复中掌握解题技巧,以便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改中强调“解决问题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有效的锻炼,重题型轻应用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强化教学中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再单纯停留在解答题目中。
(一)化抽象为形象,让数学问题可视化
拉普拉斯说:“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弱,他们对可视化的表达更感兴趣。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操作、形象化的展示其解题过程,让学生形成清晰而深刻的经验,从而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例如,小红和小华共有故事书8本。如果小红给小华2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原来小红和小华各有多少本?这道题的思维逻辑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因此教师可以用道具演示的方式,直接操作让学生看,理顺其中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真正掌握其中的解题真意。
(二)化文字为图示,让数学问题被感知
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不透彻会大大影响解题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把文字转化为图形,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列出来题干中已知什么、还知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能帮助学生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小明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8个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就可以教导学生把小明当做一条线,这条线前面画5条,后面画8条,通过数有多少条线就能知道有多少人。
(三)化题目为生活,让数学问题更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条。应用题教学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就是把题目化为生活的常见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着手解决问题。这是学生理解问题意义的基础,几乎所有问题解决的困难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例如,在教学“数的组合”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小强和小红两个人,一共读了15本书,问他们每个人分别读了多少本,就有14种可能的答案。
综上所述,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既要综合应用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结合图示法、情境法等方法克服障碍,解决数学应用问题。
参考文献:
[1]孔庆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6).
[2]张龙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12).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李进学(1965.2— ),男,汉族,甘肅庄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