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王婉伊
[摘 要]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主体,其红色文化素养对大学生、教师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主要表现为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知识力、突出的红色文化传播力、娴熟的红色文化实践力、扎实的红色文化研究力。这些红色文化能力素养可以通过研习红色经典作品、参加高质量培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样态、加强红色文化教学实践、夯实红色文化研究等路径得到提升。
[關键词] 红色文化;思政课; 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9-0070-03
一 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的涵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发展有机融合并创造性发展而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红色文化素养,是指修习涵养红色文化所具备的植根于文化自觉意识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总和。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就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修习涵养红色文化所具备的植根于文化自觉意识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总和。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主要表现为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知识底蕴、深刻的红色文化教育功能认知力、突出的红色文化传播力、娴熟的红色文化实践力、扎实的红色文化研究力以及红色文化品格。
一是红色文化知识力。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红色寓意和历史,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红色物质文化表现为革命遗址、遗物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旧址;非物质红色文化表现为红色精神和制度。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深厚的红色文化知识底蕴。通过学习、研究积累关于红色寓意、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红色人物、红色诗词、红色书籍、红色书画、红色影视、红色歌谣、红色书信、红色遗址、红色遗产、红色景区、红色旅游等物态化和抽象化的多元红色文化知识,这些红色文化知识是教师传承红色文化的知识力量。
二是红色文化传播力。列宁曾提出:“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产生出来的东西。”这表明先进的思想不会在人的头脑里自发产生,需要进行理论灌输。红色文化亦是如此。它不会在大学生头脑里自发产生,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红色文化精神传递给大学生。而教师只有具备突出的传播能力,才能使红色文化有效浸润大学生心田、给予其成长的养分。这种传播能力包括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即结合教学目标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合重组形成具体教学内容的能力;拓展红色文化传播载体的能力,即根据红色文化特征拓展物态化、信息化传播载体的能力;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法的能力,即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知识接收规律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法的能力;丰富红色文化传播的形式能力,即将信息与文化传播相融合丰富红色文化传播形式的能力。
三是红色文化实践力。红色文化实践力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能力。尤其是在红色物质文化基地进行现场实践教学的能力。红色物质文化包括革命遗址、革命遗物、红色人物纪念馆、博物馆等。我国红色物质文化十分丰富。据统计,目前全国革命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808家,与近现代重要革命直接相关事件和人物有关的可移动文物49万件套。我国登记革命旧址、遗址333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7处;抗战文物3000多处,长征文物1600多处。这些红色物质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情景式”现场教学的重要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娴熟的现场实践教学能力,包括组织、讲解、引导参观、组织讨论、现场答疑等能力。
四是红色文化研究力。红色文化研究力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红色文化进行研究的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主体应当具备扎实的红色文化研究能力,应不断挖掘红色物质文化资源,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精神、品质,提炼、总结、概括红色文化精神和特质,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时代特征,探寻红色文化传承规律及艺术性外化红色文化的形式,提升红色文化品质,揭示红色文化崇高精神,增加红色文化凝聚力和吸引力,使红色文化教育更具生命力,才能活化红色文化资源。
二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来临,新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扩大,缤纷多彩的世界带来的却可能是鱼龙混杂的世界观,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国家未来栋梁之才提供肥沃养分,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而提高红色文化素养是提高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维度。利用多途径多方法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开发创新性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教学计划,以系统、条理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改善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等普遍问题,帮助大学生对红色思想和文化进行认知和内化,用红色文化感染和教化学生,为学生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对其自身发展极为重要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步伐、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培养优秀接班人。”“教师要回归本分”是“四个回归”之一,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传道和受业并重,坚持以教师的道德作风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新时代,社会进步带动整个教育业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教师“唯学识论”标准已然被社会所淘汰,新时代需要的是学识和素养“双一流”的灵魂工程师,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意味着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以红色文化素养作为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考量,不为外界不良信息所烦扰,坚定信念,不断拓展红色文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精髓,探求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途径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品德铸造、教学质量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对社会发展尤其重要
自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兴国”作为党和政府制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为每一位国人所认可,因此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究其原因是由于学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学校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枢纽站,而教师又是学生了解社会环境的重要载体,教师承担着传播文化、播种文明的使命。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为大学生健全的身心发展提供了供给保障,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理想人格,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三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修炼路径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真善美的种子,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吸取红色文化中的养分,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和功能,通过研习红色经典作品、参加高质量培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样态、加强红色文化教学实践、夯实红色文化研究等多种方式,修炼自身红色文化素养,用自身红色文化素养影响和教化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红色文化品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研习红色经典作品
研习红色经典作品是增强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知识底蕴的重要途径。红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想涵养自身红色文化素养,必须要有扎实的红色文化理论功底,对红色文化从学理上有较为全面、准确的把握。一是研读静态的红色经典书籍。人的阅读过程即是人精神成长的过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注重通过阅读红色经典书籍建构自我红色精神世界,认识、了解、掌握红色文化形成、发展过程、内容、精神要义等,从而打牢红色文化知识底蕴。二是观看动态的红色经典影视。红色经典影视以动态形式从不同视角传递着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注重通过观看、赏析红色经典影视从不同视角领悟沉淀红色文化的精髓。三是研习物态化的红色“经典物质”文化。我国物态化的红色经典物质文化丰富,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习修炼红色文化素养的重要资源。例如,重走长征路、重温井冈山革命生活等都是研究物态化红色“经典物质”文化的重要形式,可以促进教师更深层次内化红色文化精神。
(二)参加高质量培训
参加高质量培训是增强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知识底蕴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培训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将自我研习的红色文化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个别知识普遍化、零散知识系统化、模糊认知清晰化;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拓展红色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参加全国各地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组织的实地培训。红色文化研究机构聚合了研究红色文化的专家、学者和各界知名人士,拥有大量研究红色文化的人力、物力、资源,对红色文化生成逻辑、理论渊源、发展规律、基本特征、时代价值、教育功能等有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参加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组织的实地培训能够使高校思政课教师从学理上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二是参加红色文化的网络培训。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教学任务,离校外出参加培训常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一些培训无法参与。网络培训的灵活性解决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时空与外出培训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高校教师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主动争取网络红色文化培训机会,在兼顾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红色文化的培训学习。三是参加红色文化高峰论坛、理论交流、教学研讨会。红色文化高峰论坛、研讨会等聚焦红色文化研究的最新动态,汇集红色文化最新理论成果,齐聚众多研究红色文化的专家学者,参加这类论坛,就有机会和同行专家学者面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能够促进和加深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及拓宽研究思路。
(三) 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样态
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样态是增强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传播力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世界产生巨大变革。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世界以崭新样态呈现于世人面前,新的生活样式和文化样态日益显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让生活空间与文化空间相互渗透融合,红色文化传播生态正经历着深刻重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顺势而为,利用新兴媒体突破传统红色文化传播的空间隔阂、技术限制和观念束缚,在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的陶冶时间、频次和黏性方面下功夫,使红色文化传播依托全媒体传播格局创新传播样态。一是数字化红色文化传播样式。突破传统红色文化赖于图片、文字和实地参观等传播形式的局限,准确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应用策略,将红色文化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漫、微电影、经典红色影视等通过空间、论坛、博客、直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传播,数字化红色文化传播样式。二是智能化红色文化传播样式。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增强红色文化体验感、情景感。具体而言,可以借助网络虚拟技术,让大学生在网络上体验革命时期的抢渡金沙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革命事件,感受革命的艰辛和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增强传播效度。也可以在红色基地,嵌入智能化元素,再现革命场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革命实践,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当然,这种传播样式还需要红色文化基地的智能化建设和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样态过程中提升自身红色文化传播能力。
(四) 加强红色文化教学实践
加强红色文化教学实践是增强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实践力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方面加强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能力。一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甄选红色文化资源时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让红色文化服务于育人目标。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则适宜选择抗战革命史,或五四运动相关的人、事、物、遗址等一类红色文化资源(例如,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陈独秀旧居等);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则适宜选择革命先烈故居、旧址等(例如,杨闇公陵园、邓小平故居等)。二是以教学内容为核心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高校思政课包含的四门课程内容各有偏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教育教学时,应以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整合相应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基于红色文化传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大学生认知规律,依托信息技术,灵活采用信息化、智能化、立体化的体验式、情景式教学方式,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四是以社会红色文化资源拓宽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平台。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建立以红色文化基地为依托的实践教育平台,构建社会红色资源协同育人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到红色基地进行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同时,思政课教师应有意识观摩红色基地解说人员对解说内容的把握、解说方法的运用以及解说方式呈现,从中借鉴和吸收,以增强自身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能力。
(五)夯实红色文化研究
夯实红色文化研究是增强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研究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拓宽红色文化的研究维度。研究红色文化不仅要研究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理论内涵、时代价值、育人功能、资源种类,还应研究新时代红色文化的时代特征、发展变化、传播生态等,从哲学、政治学、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学科多维度拓宽红色文化的研究维度。二是加深红色文化理论研究的深度。非物态化的红色文化包含红色文化精神和红色文化制度。对红色文化精神和制度的研究不能浅尝辄止,要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红色文化精神实质、核心内容、传承路径,以及红色文化制度的理论依据、实践价值、发展机制等,以加深红色文化理论研究的深度。三是活化红色文化传播样式研究。新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加强红色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传播的研究,使红色文化传播数字化、信息化,活化红色文化传播样式。概言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注重红色文化内涵与价值、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全媒体格局下红色文化传播与影响、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路径、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意义等问题的深入细化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使一些隐性的红色文化显性化,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使一些物态化红色文化知识的感性认识理性化,即在对物态化紅色文化认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将内隐的价值进行去伪求真的理性加工;使红色文化内部各细节之间的关系更清晰,相互间逻辑自恰、自成体系,形成系统化红化文化体系;使红色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传播,以有效持续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种子播种到大学生心中。(通讯作者:陈静)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王珂.我国登记革命旧址、遗址达33315处[N].人民日报,2018-07-31(04).
(责任编辑: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