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宅
最近的每个周六,我都在追原创音乐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期期不落。年轻的盘尼西林乐队改编演绎朴树的《new boy》时,张亚东还没有哭我就已经热泪盈眶,那些如夏日阳光下绿叶般轻盈、透明、鲜艳的青春随着音乐一下子呈现在眼前。
二十岁出头的那几年,我是摇滚乐狂热的拥趸者,不上课的时候,常常跟本地一群摇滚青年混迹在小城的各种LiveHouse(创新型演出场所)里看演出。那时候摇滚与民谣还没有火起来,小城又是现场音乐的洼地,我们珍惜每一位音乐人在这里的巡演,逃跑计划、布衣乐队、反光镜、刺猬、宋冬野……几年的时间里我们看了能看到的大部分演出。大家坐在昏暗的场地里边看演出边跟乐队成员插科打诨,累了就找角落坐一会儿,热了就跑到外面的台阶上喘口气,大家互相递一支烟就成了朋友。
我第一次看的现场音乐是赵雷的巡演。那时候他还是籍籍无名的歌手,门票只要50元钱,连巡演都是独自背着吉他来的。演出当天,我在马路上等人的时候遇见刚下火车的他,我们隔着一米的距离打了个招呼就各自转身离去。
那是我关于现场音乐最初的体验,闷热、慌乱以及一种无以名状的感动。演出结束后,一身朋克打扮的张旭站在门口呼朋伴友去隔壁烧烤一条街撸串,羊肉串、马步鱼、花生、毛豆以及冒着白色泡沫的扎啤不断被送上来的间隙,自己组了一支乐队却刚被老板炒鱿鱼的Y和失恋的黄璐抱头痛哭,在推杯换盏中昼夜更迭成黎明。
那时候,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年轻着,精力无窮地旺盛,仿佛永远也不知道疲倦。
某一年跟黄璐去北京看朴树复出后的第一场演出。大巴车从北京国贸大酒店出发,在曲折的山路里行驶了几个小时才终于到达现场。可谁也没有想到夜晚的时候山谷里暴雨骤降,几千个人冻得瑟瑟发抖却坚持站在倾盆大雨里高喊着朴树的名字。我甚至看到了和我们同样在雨中的李亚鹏。返程的时候雨水仍然没有停歇,为了避免水汽造成车窗模糊,司机不得不关闭空调。着了凉并且雨中山路崎岖,很多人接二连三地呕吐起来。我和黄璐穿着还在滴水的衣服紧紧抱着对方。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我们唱歌吧”,于是车内响起刚才朴树唱过的那些经典歌曲,我瞬间湿了眼眶。
某场演出突然停电后隔壁男孩儿脸上冒出的汗珠,看完脑浊乐队从环山路走去师东路上飘起的雪花,以及张北音乐节时车子抛锚后在不知名小镇吃过的羊肉……这些细小的瞬间将我二十几岁的生活密集地串联起来。
有时候觉得,与其说喜欢摇滚乐,不如说我更热爱置身于LiveHouse里面的氛围。我们穿梭在一个又一个演出现场,迷恋着这种远离真实人间的失重感,这种人和音乐所组成的自由的,摆脱装腔作势和被生活挤压的空间深深吸引着当时的我们,几十平方米的场地,周围都是和我同样的人,每个人都真实地作为自己而存在。当演出结束,推开LiveHouse沉重的木门,大家挥挥手说,下次见啊,然后又毫无生气地回到冰冷疏离又匆匆忙忙的世界。
后来演出越来越多,我们却看得越来越少,大家不知道哪个瞬间就在生活的洪流中走丢。失恋的黄璐成了全职妈妈,失业的Y去年突然爆红,连我身边不爱听音乐的同事都知道了他的那首歌。我最后一次见张旭,是在生命之饼的演出时。那次来了很多曾经一起看演出的人,张旭就站在我的前方。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看到我也是一脸诧异。我说:“很久没有见到你了。”他说:“每天带孩子呢。”他说完哈哈一笑,曾经一脸的愤怒也终于被孩子、房子抚平成了言笑晏晏。
感谢所有陪伴我们长大的音乐人与歌曲,让我们在横冲直撞的岁月里触碰过生命最真切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