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噻肟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三种给药方法的对比观察

2019-10-16 23:30:58河南省偃师市妇幼保健院471900王改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产褥头孢体温

河南省偃师市妇幼保健院(471900)王改玲

本研究对头孢噻肟三种给药方法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效果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率,现将相关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20例产妇,患者有高危感染因素,均为首次剖宫产,年龄范围为19~38岁,平均年龄为(30.1±3.3)岁,孕周时长为39~41周,平均孕周时长为(39.9±0.5)周,感染潜在因素包括前置胎盘22例、胎膜早破20例、胎盘早剥16例、多次阴道检查13例、羊水III污染5例、滞产4例。按照头孢噻肟给药时间不同分为I组(40例)、II组(40例)和III组(40例)。

1.2 方法 I组产妇术前予以给药:手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噻肟(将2.0g头孢噻肟溶解于250ml0.9%生理盐水),15min内滴注完毕,手术后不予以抗生素治疗。II组产妇予以术前和术后给药:手术前给药同I组,距离术前用药6h后再次予以静脉滴注2.0g头孢噻肟,随后不予以抗生素治疗。III组产妇予以术后序贯给药:术后予以静脉滴注2.0g头孢噻肟,每天2次,持续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

附表1 I组和III组产妇术后平均最高体温、住院时间和人均抗生素用量比较

附表2 II组和III组产妇术后平均最高体温、住院时间和人均抗生素用量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术后平均最高体温、住院时间、人均抗生素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产褥病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I组与II组产妇术后平均最高体温、住院时间和人均抗生素用量均显著低于III组(P<0.05),详见附表1、2,I组产妇术后平均最高体温(37.02±0.20)℃和住院时间(4.44±1.10)d与II组的(37.10±0.23)℃、(4.50±1.07)d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产妇术后均未见不良反应和产褥病。

3 讨论

女性妊娠期和产褥期生殖道内存在大量支原体、衣原体、需氧菌和厌氧菌,其中厌氧菌为主要寄生菌[1]。当产妇接受剖宫产手术时,生殖道内的微生物环境被破坏,特别是具有易感因素的产妇,手术创伤会减弱其机体防御能力,进而发生感染。所以临床上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十分重要[2]。研究报道,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时机不同,感染预防效果有差异,且围术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并不会进一步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3]。目前临床学者普遍认为,对具有局部或全身感染因素的患者,手术中预防使用抗生素一般选取疗效高、毒性小和半衰期长的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I组与II组产妇术后平均最高体温、住院时间和人均抗生素用量均显著低于III组(P<0.05),I组产妇术后平均最高体温和住院时间与II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产妇术后均未见不良反应和产褥病。该研究结果与文雪梅等[4]研究报道相类似。

综上所述,术前预防使用头孢噻肟不仅能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率,同时还能减少抗生素用量,减轻产妇经济压力。

猜你喜欢
产褥头孢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产褥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产褥感染和产褥期疾病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晚晴(2016年11期)2016-12-20 19:06:26
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一起吃能致命 这是真的吗
乐活老年(2016年10期)2016-02-28 09:30:32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26
注射用头孢甲肟致白细胞减少2例
用头孢唑林钠控制羔羊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