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恒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泡茶器具,它的原材料取自于江苏宜兴丁蜀镇的黄龙山地区,这种泥土藏于矿石底层,因泛着淡淡的紫色光芒而被称为紫砂泥。紫砂泥透气性好,矿物质含量高,且十分稀少珍贵,因此决定了制成的壶不仅外形美观,价格也是不菲,许多人购买紫砂壶不为使用只为收藏,因此紫砂壶也可看作是一件文化产品。
紫砂壶艺术包容性强,极富创造力和艺术活力。手工艺人经常参考其他艺术品造型来丰富紫砂壶艺术。在诸多紫砂壶艺术作品中,西施壶可谓是艺术灵感和造型最为巧妙的一种,它的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的形貌,在内涵上则借鉴了西施的美好品格,因此西施壶看似简单小巧,实则极具创意内涵深远。
西施壶又称“西施乳”,是较为经典的一种紫砂壶壶型,在史料中有着明确的记载,最早制作此壶的大师是徐友泉,日本明治时期的紫砂壶收藏家奥玄宝也曾在其所著的《茗壶图录》中记载过西施壶。由此可以看出西施壶历史悠久,也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
此件西施壶以素面示人,并为进行装饰处理,手工艺人想要表现的是西施壶造型的美感和工艺的精湛程度,因此选择了西施壶的经典设计造型。
欣赏一件西施壶,第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看泥料。对于一件紫砂壶来说它的泥料的质感是极为重要的,而对于西施壶来说,泥料则是评价它美感的重点。西施壶的泥料一定要细腻,不能有瑕疵,这样才能展现出“肤如凝脂”的感觉来。因为西施壶表现的是西施的身型,这表面质感对应的也就是西施的皮肤了,如果选择粗糙的泥料来制作就会降低美感,显得不伦不类了。
壶的身体呈圆形,精致小巧,圆润饱满,十分可爱,这也就是过去曾被称为“西施乳”的部分。壶嘴短小精悍,模仿的是西施的樱桃小口,与壶身连接部分自然过渡,结合处理的较为完美。壶把手为倒把,纤细柔软,宛若西施腰肢。而西施是一位擅长舞蹈的美女,舞动起来是婀娜身姿,姿态万千,正如这倒把一般,流动柔美。
壶盖与壶身为一体,接合紧密,上有圆珠形壶钮一枚,极为美观,宛如西施发冠,灿烂惊人。西施壶的线条干练利落,宽和大气。壶钮中心的透气孔为全壶线条起点,一条弧线自然而舒缓地向外延伸,起伏平缓自然,各部分连接顺畅,不见一点交界之痕。
关于西施这个人物人们能想到诸多典故,比如她“沉鱼”般的美貌,由于心脏病而微微蹙眉所引发的东施效颦的趣事,但更多的是西施舍身救国的勇气与高尚的品格。虽为女子,但种坚毅果敢甚至胜过寻常男子。人们喜欢西施壶不仅是喜欢她的美,更因其中包含了这样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这种秀外慧中才使人们所真正认可的,西施舍弃个人利益为的是大义,在千百年之后人们仍被她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着。
西施壶不仅是紫砂壶精湛工艺的代表,更凸显出女性所特有的魅力和一些美好品质。手工艺人用巧妙的线条设计所构造起的几何造型中包含着诸多人们对美的认可,对于美好人格的钦佩和对于古典历史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也正是因为如此,西施壶才能在今天依然震撼着我们,带给我们非同一般的审美体验。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赞美西湖,也让我们以另外的角度来了解到西施的美貌。通过分析此件西施壶,我们首先对紫砂壶艺术及西施这个历史人物有所了解,进而将二者结合,来发掘西施壶的造型美和线条运用的智慧。西施壶虽看似简单,但结构十分巧妙,内涵也是引人思考,西施壶这样朴素但不缺乏美感的艺术作品更能凸显出紫砂壶艺术的独到和精湛,也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