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范
(凤台县新集镇农技站,安徽凤台 232171)
为摸清凤台县种植业的播种面积、作物产量、生产资料重点投入品、秸秆综合利用及地膜回收利用等情况,核算全县范围内种植业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地膜残留量和秸秆产生量、利用量等指标,更好服务于凤台县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生态环境保护,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的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笔者于2018年开展了凤台县种植业污染源普查。本文现将普查结果与主要做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凤台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地处北纬32~33°,东经116~117°。全县辖19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农户总数183161户,农村劳动力人口438040人。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地势平坦,资源丰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800~1000mm,无霜期216d,年平均气温15.1℃。2017年全县耕地面积56195.4hm2,旱地面积8999.73hm2,水 田 47195.67hm2,菜 地 4769.33hm2,园 地817hm2,规模种植主体306个规模种植粮食作物面积4401.93hm2;全年作物播种面积如下:粮食108465hm2,经济 作 物 1332hm2,蔬 菜 5371.33hm2,瓜 果1910hm2,果 园817hm2;农作物产量742859t;全年生产中重点农资投入品化肥的施用量59517t,其中:氮肥施用折纯量23631t,含氮复合肥施用折纯量15198t;农药使用量3128.37t;覆膜面积2365hm2,地膜使用量276t,全年回收量36.24t。全年机械化收获面积99916.67hm2,秸秆规模化利用企业15家,规模化利用数量86200t。在新产业结构下,种植业的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及秸秆等副产品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绿色农业发展,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是摸清农业污染源量化指标,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
2.1 建立普查工作机构凤台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国第2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分别在县环保局、县农委设立污普办和农业源污染普查办公室,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专家为普查指导员。确定由农业部门负责农业源的污染普查工作,并选派种植业污染源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专职从事种植业源的污染普查工作。
2.2 开展普查宣传培训工作按照省市污普办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二污普”的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条幅、报纸全方位广泛宣传,强调“二污普”的意义和重要性。省生态环境总站对种植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3个专业污染普查指导员进行培训,发放第2次污染源普查普查指导员证件,凤台县紧跟步伐和时间节点对辖区15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确定每个乡镇有1~2人种植业普查员。围绕普查范围、普查对象、重点普查内容开展技术培训,讲解普查表格中各项普查项目的逻辑关系和填表说明等,并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答疑。将考试考核合格人员发放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证件。
2.3 落实3项保障措施为抓好普查工作的关键环节,主抓3保障措施。(1)设备保障。农业部门筹备移动终端14台,分区域组织普查员进行现场安装调试,让每全部乡镇普查人员熟练操作规程;(2)技术保障。普查指导员及时到各乡镇普查点跟踪服务,解决普查过程中遇到的定位不准确、照片上传的经纬度和现场定位不一致等技术问题;(3)经费保障。凤台县农委争取20万元普查经费用于农业污染源的普查工作。
2.4 认真完成各项指标调查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按照时间节点分步骤分阶段完成普查范围内种植业调查相关表格的填报。
2.4.1 会商统计年鉴和农业调查的相关数据 县农委积极和县统计局会商,对统计年鉴数据和农业调查认真进行梳理,严格把关。普查员详细填报凤台县种植业基本情况、凤台县种植业播种、覆膜、机械收获面积情况和凤台县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3项表格,接受普查指导员的监督指导。
2.4.2 完成省农委安排的主要种植模式和减排措施调查 全县抽查110个典型地块,包括20个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保护地样本点和90个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样本点。认真做好纸质资料填报和农业源APP填报,尤其做好移动终端APP上的调查内容填报,详细记录重点数据,如地膜覆盖用量,作物产量、秸秆产生量、秸秆还田量、农药化肥使用记录等重要指标,准确定位采集空间信息和照片,做到准确无误后及时上传APP完成填报,再次由普查指导核对无误后方可过关。
2.5 加强普查质量控制
2.5.1 制定普查方案 对照省市文件精神和工作进度安排,严格按照普查流程,对普查对象进行宣导,对普查内容认真核对,做到无遗漏、无错误,普查员准确定位、现场填报、现场签字,现场核准。
2.5.2 严把数据质量 按照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严格审查各项表格。各乡镇调查表经县级普查员认真审核逻辑关系,尤其对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地膜覆盖情况、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秸秆可收集量和秸秆直接还田量等指标是否符合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等关系进行复审,确保移动终端APP填报内容和纸质资料一致,县级普查指导员签字认定后统一报送,并归档备查管理。
2.6 及时上报普查结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网络系统任务数量上报全部普查电子表格,同时报送由县农业主管部门签字盖章纸质版材料。典型地块调查纸质版由各乡镇普查员签字和县级指导员签字,发送PDF格式文档到市农委存档。系统做好各项原始资料表格和相关文件的归档管理。
根据安徽省第2次农业源污染物产排污核算方法,凤台县规范开展污染物产排污核算工作。通过核算,凤台县总氮排放量5094700t,总磷排放量542000t,氨气3075.54t,挥发性有机物133.87t,地膜累积残留量12.12t,秸秆资源量816100t,秸秆利用56.09t。核算后污染物排放见表1,秸秆资源量和利用量见表2。
表1 凤台县种植业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续表1 凤台县种植业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核算结果表明:2017年凤台县种植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不高,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可收集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88.75%,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较快,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
表2 凤台县秸秆产生量和利用量
4.1 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污染源普查工作,成立种植业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经费,切实推进普查工作。
4.2 强化技术指导对普查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及时跟踪解决,有关软件问题要及时请教上级普查机构,不留问题,不漏指标,做好各阶段各环节种植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质量控制,做到高质量的完成普查任务。
4.3 制定治理措施按照国家政策方针,做好种植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总结梳理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制定治理措施。一是分析主要普查指标数据,科学分析、集中会审找出逻辑关系和问题原因。二是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规范指导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抓好农业污染源防治工作。三是加强试验示范,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切实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四是培育壮大相关产业,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优先发展绿色安全高效的农业产业。五是发展生态种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试验示范经验,优先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生态模式,打造地区品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