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透患者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及生活质量评价

2019-10-15 16:48周云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周云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透患者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9年09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36例尿毒症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8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组18例的患者接受护理全程干预。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90.36±1.36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76.35±3.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是一种有针对性、计划性强且有目的的护理方式,它对于血透患者有效地预防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有着积极作用,可借鉴。

【关键词】护理干预;尿毒症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218-02

血透是当前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但血透患者治疗时需进行穿刺,血管反复穿刺便会增加动静脉内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不仅会增加感染几率,还会加重病情,影响整体疗效。临床当前对动静脉内瘘关注程度较低,认为该病是血透常见并发症,未选择合理、有效方法进行干预,导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下降,对本院整体护理质量产生影响。本次选择36例尿毒症血透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现汇总护理经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7年01月至2019年09月接收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n=36)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18例、对照组18例。干预组中男(n=11)、女(n=7),年龄区间(30.24-74.32)岁,年龄均值(52.02±20.08)岁;病程范围(1.63-6.08)年,病程均值(3.21±1.02)年。对照组中男(n=13)、女(n=5),年龄区间(31.08-74.06)岁,年龄均值(52.02±20.14)岁;病程范围(1.58-6.21)年,病程均值(3.42±1.21)年,对比P>0.05。

排纳标准:

(1)排除:甲亢者;肾上腺疾病者;糖尿病者;精神疾病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依从性较差者。

(2)纳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符合血液透析标准者;年龄30岁以上者;透析6月以上者。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透析后指导其合理饮食、科学用药。

1.2.2 护理全程干预:(1)建立档案: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理对其健康状态、血管情况、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而后采集患者基础资料、病史、过敏情况、心理状态等资料,建立护理档案,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全程护理方案。(2)用药指导:护理人员需遵医嘱为患者派药,派药时为患者讲解各药物作用、剂量、使用方法、时间,使其掌握合理服药的重要性,对漏服、误服者及时纠正,有效规避瘘闭、血栓等问题。(3)心理护理:由护理人员耐心、细致为患者讲解血透必要性、血透方法、原理,提高患者对血透认知程度及治疗依从性。此外还需结合患者受教育背景、家庭情况、心理状态进行对症心理疏导,对其负面情绪进行合理疏导,改善其心理状态及医患关系[1]。(4)内瘘护理:护理人员穿刺过程中需规范操作,操作前对穿刺包、穿刺针、内瘘成熟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内瘘吻合位置、走向后进行穿刺,穿刺时需确保穿刺点、吻合口间距在3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间距10cm以上,对粗、直血管采用绳梯式穿刺,细、弯血管采用区域式穿刺,操作过程中确保一次穿刺成功,成功造瘘后叮嘱患者选择合适卧位,确保肢体维持高于心脏,此外透析过程中患者需选择宽松、棉质衣物,注意保暖,保持穿刺口清洁、干燥[2]。(5)优化护理流程:根据本科室护理人员,根据护理难度、重点护理时间对人员进行护理安排,确保各时间段人员充足,及时满足患者提出要求。此外护理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医院可定时对医务人员进行“无菌原则”宣教,避免感染等问题,且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指导,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3]。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常见出血、血栓、感染、血管瘤、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症。

参考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分值:100分,得分高低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生活质量归属计量资料范畴,检验值用t、平方差表示,并发症发生率为计量资料范畴,检验值以%、卡方表示,36例患者统计数据借助SPSS22.0分析,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18例患者经全程护理干预后出现感染1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44.44%,详见表1。

2.2 生活质量

干预组18例患者生活质量:90.36±1.36分;对照组18例患者生活质量:76.35±3.36分,对比有显著差异,t=10.5215,P=0.0000。

3 讨论

血透为血液净化方法之一,当前在尿毒症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血透通过弥散、对流方式对患者体内代谢废物、循环系统中毒素进行清理,并将净化后血液回输至体内,达到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的目的,但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并发症,因此需开展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同时,使其可了解血透相关知识,确保穿刺后动静脉内瘘可正常使用,还需进行内瘘护理、优化护理流程,尽可能降低护理工作量,规避感染、出血等护理问题[4]。此外为确保护理效果,在护理开展前需建立护理档案,详细评估患者病情、采集其基础性资料,从而制定针对性全面护理方案,确保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康复需求实施护理干预。虽然全面护理可预防并发症,但依旧存在不足,主要时因为专科护士护理不到位、专业技术不熟练、工作量大、血透准备不充分,因此护理人员需不断克服临床难题,提高并发症预防效果[5]。

结果显示:干预组18例患者经全程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44.44%,生活质量90.36±1.36分,证实:全程护理后血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合理控制,且血透对生活质量影响降低,表明全程护理可应用于尿毒症血透患者护理中。

参考文献:

[1] 孙宇.早期護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2):236-237.

[2] 黄玉皿.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早期使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6):257+260.

[3] 邢冬梅.护理干预对血透患者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7):14-15+20.

[4] 田姝.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182-183.

[5] 任珊.护理干预对血透肾内科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7):88-91.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