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聪宇
摘要: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是青少年特殊的网络表现形式,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扩散具有扩散范围广、虚假信息泛滥、危害性强等鲜明的特征。因此对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矫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及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这对于促进我国青少年全面发展、建设健康的网络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偏差行为;扩散;矫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9.6%,网民规模达8.29亿,其中10-1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17.5%,(1)青少年作为网络庞大的目标群体,是上网的主体力量,但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和人格结构尚不成熟、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在网络中缺乏自我约束力,因此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
一、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扩散的特征
(一)扩散范围广
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和扩散,比传统媒体更容易到达一般受众,扩散范围非常广,可以将内容传播到非常遥远的地方,信息的扩散也远远超过了传统口耳相传的扩散范围,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遍所有上网的青少年,当青少年把接收到的这种偏差行为及时转发给自己的同学朋友时,就变成了二级传播甚至是多级传播,使得社会信息流通中更多的人际传播参与进来,突破了传统的线性传播,传播的范围也变得更大,它不再是沿着某一种单一的方向流动,而是在网络中呈辐射状向多个方向扩散。
美国犯罪学家萨塞兰德在20世纪提出“差异交往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人都要经历一种社会化的过程,但是,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取决于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与什么人交往。(2)它着重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果已经有很多青少年做出某种偏差行为后,就会加剧其他青少年接受偏差行为或者做出某种偏差行为的倾向程度,随着周围人做出网络偏差行为的比例增加,就会形成一种网络效应,使得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扩散范围变得越来越广。
(二)虚假信息泛滥
由于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网络实名制未普遍推行,网民的身份识别、信源追踪就相对困难,人在匿名的状态下更容易摆脱社会环境关系的束缚,表现为个体情绪化特征,缺乏责任的约束,冲动、非理性的行为更容易被激发,从而在隐蔽状态下的传播行为就更加大胆,对于生活中不愿或不敢表露出的意见,在网络空间中更加容易被表现出来,虚假信息的反复传播就会对青少年造成极大的心理暗示,在这种状态下,青少年往往会无所适从,青少年就会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往往会做出趋同群体的选择,虚假信息不断增加。
同时互联网传播速度非常快,一件事件的所有信息被公开均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其中必然会出现信息模糊或不清晰的阶段,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信息或谣言,而且非理性和情绪化的意见很容易通过社交媒体找到立场、观点相同的群体,产生“回声效应”,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在扩散的过程中就极易滋生谣言,发生变质,传播的信息更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条虚假信息随着传播主体人数的增多,其扭曲的程度就不断地增大,谣言变得越来越多。
(三)危害性强
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危害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中的互动产生的,同时互联网也容易将极小的后果不断地放大,产生雪崩效应,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中大多数青少年的状态和行为,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更重要的是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传播与扩散具有极强的公开性和广泛性,往往会影响社会稳定、扰乱正常社会信息的传递、网络秩序受到了冲击,给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管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激化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性,煽动青少年的不安情绪,造成心理恐慌,增加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无序性(2)降低社会管理机构的权威和公信力,影响正常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社会管理机构获取有用信息的难度(3)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内容和种类繁多,信息容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对互联网上青少年偏差行为进行及时监督就显得十分困难,也很难对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爆发与大面积扩散的时间和范围进行准确的预报和有效预测。
二、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矫治
(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
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管理观就是关于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定义、特征、传播与扩散的总体看法和根本主张,正确的管理观对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矫治实践起着重要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政府应在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矫治过程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既要理性的认识又要正确的对待,要充分重视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且要深刻把握互联网在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扩散中的作用,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产生与扩散,减轻偏差行为造成的伤害。同时也要认识到随着对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青少年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青少年对网络偏差行为的辨别和抵制能力也将逐渐增强,同时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接受和传播的几率也将越来越小。
(二)要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就是要辩证的看待互联网的双重效应,充分的把握互联网对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治理所提供的积极地一面,要密切的关注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传播扩散的态势,清醒認识到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蝴蝶效应,不断创新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矫治的方式和方法,建立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专门应急预案,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建设专业人员队伍,为青少年偏差行为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将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管理关口前移,将矫治的重点放在预防和及时干预,提高政府对重大社会事件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公信力,加大政府对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治理的推进力度,提高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矫治的效率,建立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用技术手段阻断扩散渠道
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难以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采用先进技术手断是阻断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扩散的重要武器。首先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严格使用技术手段,在法律层面上严格的界定技术手段的实施对象、范围、方法等具体的细节,最大程度的保护青少年的隐私权不受到侵害,防止技术手段的滥用;其次要建立过滤、粉碎关键词的机制,设立信息监测系统,对互联网实施“关键词”的过滤;最后在主流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发布系列新闻专题,设置重大社会事件的专题网站,及时发送信息并且加大信息的发布频率,让青少年可以在多元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准确找到所需的信息,增强青少年对做出、传播偏差行为的重视程度和自我约束能力。
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是青少年互联网生活的构成内容,是特殊的网络表现形式。探讨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除了必须分析它的原因、扩散和管理外,也不能脱离于当今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在考虑到社会转型期中各种风险因素都在上升,而这些都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之时,对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考察就应该具有更加多元的角度,而这将无疑推动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矫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注释: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董金权,李红星.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一个整合性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03):3-8.
参考文献:
[1]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贺光辉.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7 (02):116-118.
[3]董金权,李红星.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一个整合性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 (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