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空乘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9-10-15 00:04戴倩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摘  要:《空乘礼仪》是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塑造学生专业形象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空乘人员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要课程。本文针对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就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程改革;空乘礼仪;实践教学

一、空乘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准,实践课时无法保证。大部分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开设的礼仪类课程学习时数都不多,课程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每周课时也只有短短的两课时,有限的教学课时数连讲明白理论内容都显得紧张,根本无法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二)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缺乏专业技术指导。礼仪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对不同专业实践内容教学重点区分度不够,实践教学内容与授课对象从事行业的特点和改革方向的贴合度不够,从而造成了课程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的脱节,有些只停留在普及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和技巧的层面,少有深入探究和引导。

(三)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方法单调。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空乘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仍以在课堂内展开为主,实践教学方法单调,条件稍好的可以在实训室内开展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但主要只针对形体训练这一块,很难有效地进入到实际工作情境中,造成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二、空乘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高职院校空乘礼仪课程教学是以高职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所以应以使学生掌握礼仪知识为基础,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突破口,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为最终目的。课程应着眼于完善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具备空乘职业礼仪的基本常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符合职业要求的动作习惯。通过加强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将所掌握的礼仪规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全面提升职业形象与职业技能。

(一)整合教学内容,设计课程项目任务。课程内容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选定载体目标,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用项目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打破传统的教材教学的模式,有选择性地整合教材,设计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项目任务,并据此编写实训指导书。设计的具体项目可以围绕空乘职业形象、客舱工作、社会交往等几大主模块,下设空乘仪容仪表、旅客服务礼仪、客舱服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多个子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若干任务来完成教学目的。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针对礼仪课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尝试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实训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礼仪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常用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相关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已讲授或将要讲授的理论知识设置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梳理。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礼仪知识介绍无疑比平铺直叙地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它通过安排被试者处于模拟逼真的情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讲授服务礼仪时,安排模拟旅客服务实践教学环节,由任课老师指定同学扮演空乘人员,其他同学分别扮演旅客。在让学生了解了服務礼仪相关知识后,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优质的客舱服务,通过在模拟情境中的角色扮演,了解学生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优缺点。另外,也对其已经学习的仪容仪表、仪态礼仪知识进行实际考察。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相互点评,最后通过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强化课程内容的学习。

3.实训教学法。建立工学结合的模式,为学生的实践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真实项目、任务,如机场安全演练、社会实践、礼仪剪彩活动、校内外各类会议接待等。针对学生的特点,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入行业,走入社会,加强服务意识的培养,增强对礼仪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提升礼仪素养,实现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4.互补教学法。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的理论知识是课外锻炼的驱动力。同样,学生把课外实践锻炼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带回课内,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问题的解决能使学生树立信心,激发求知欲,并形成良性循环。

(三)突破单一培养方式,促进学以致用。空乘礼仪课程在一般礼仪类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了空乘的职业标准和规范,注重职业素质与职业形象的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课程通过扩展教学渠道和形式,可以达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1.走出去,请进来。邀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如对学生的职业形象进行设计和指导,因人而异地提出参考建议等,可以使实践教学更专业,更有说服力。同时让校外专家进入实训环节,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行业对职业形象的定位和标准,更好地向职业角色靠拢,也能够为更广泛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打下基础。

2.结合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竞赛。课内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保证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持久性,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类比赛,如空乘职业形象大赛、校园礼仪之星等,鼓励参加大学生礼仪文化社团,组建礼仪队,让学生在更多的真实的舞台中锻炼自我,实现礼仪教学的“后延”。

(四)加强过程监控,改革考核方式。很多院校对于这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还主要采用传统的试卷形式来考核,往往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改革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结合出勤、课堂表现、项目完成情况和礼仪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其中每个实训项目学生参与各个任务的完成质量,由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来共同确定。加强过程考核,可更直观、更准确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程度。

作者简介:

戴倩(1974-)女.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