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长林
摘 要 很多偏远农村学校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在课程开足方面显得不够全面,对待思想品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新课程标准要求,当前形势下农村小学要加强德育教育。
关键词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2.82,A,G628,G40-01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028-01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小学德育教育也备受重视,所以本文将主要探析农村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强化德育教育。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们接受各方面教育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人格和意识慢慢形成阶段,这段时间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小学生的教育不仅局限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多的是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培养小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健全健康的道德品质尤为重要。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內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认识自我发展的规律,接受自然法则,遵守社会公德,知晓一些法律常识。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小学生养成好习惯。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关心学生尤其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近些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要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对这些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德育教育,代替父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这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应该给学生讲些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故事,为他们的德育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品德,树立远大理想。农村德育教育不符合时代要求,很多农村身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很困难,教学信息不够畅通,教学资料的有效性也不够及时,导致农村小学各科教学泛泛而读现象,德育教育更是如此,只是走过场。教师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与城镇学校的交流有限,加之部分城镇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偏远地区的德育教育难以解决的问题。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十分简单,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解,枯燥而乏味,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学内容都是理性知识倒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缺乏热情。
三、如何强化德育教育
爱是教育的根本,善于接近小学生,体贴和关心他们,多和他们谈心,做游戏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因为爱是双向的,如果学生感觉不到班主任对她的爱,她又怎么会爱老师了?所以班主任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集体中都有一些在学习上思想上后进的学生,他们常常很自卑,也有的很调皮。作为小学班主任也不能把注意点放在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更要关心和重视学困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教书,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应该给学生讲些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故事,为他们的德育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品德,树立远大理想。农村德育教育不符合时代要求,很多农村身处偏远山区,小学心理教育融入德育教育的教学,这是一项艰苦的、耐心的工作。学校与家庭要想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效,学校与家长需要密切的沟通和配合,在家校合作的情况下,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品德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更深层次地做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四、在学科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牢固树立“教书是为了育人,学习是为了做人”的思想观念,教学中灌输爱国、爱科学的教育,激励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充满自信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励志成才,报效祖国和人民。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中尚无正确的行为方法,运用入学教育升旗仪式训练励志宣扬爱国主义思想,身体力行,要求学生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充分发挥家校合作模式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和社会也是很重要的育人场所,所以我们要把学校和家庭社会密切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主题性的亲子活动、主办演讲比赛的方式,调动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对品德的深刻理解,同时教师要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建议,为小学生提供更和谐的环境。
五、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格和性格形成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慢慢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发展,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降低来自家长、社会等不良思想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德育教育的内容也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努力培养有素质、有道德的高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卓琳.概念认知是德育生成的关键节点.江西教育管理版7-8期.
[2]朱毅,陈世润.论中国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应用.教师博览,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