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2014年3月一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样谈道,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而文化作为文明的外在形式,同样因其多样性而缤纷多彩。
对于比邻而居的中国与东盟国家而言,我们既能从美妙的语言与文字中找到各自的独家记忆,又能在娘惹精致的裙衫中抚摸到文化融合的印记,在赭红的岩画图腾里感知稻作文化的共鸣。如果文化如花,那么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既属一些相同的“科目”,又有千姿百态的模样,而连续举办了13年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以下简称文化论坛),就如同一个繁花娇艳的大花篮,其经过的岁月,都有双方文化交流合作的阵阵花香。
从产业探讨中萌芽 在文化交流中绽放
其实早在2005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就已经打开了新局面。这一年,双方在第二次东盟“10+3”文化部长会议上,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中国—东盟的全面合作再添文化亮色。次年,首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应运而生,其不仅是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的前身,也搭建了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
2011年,升格为“国字号”的第6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正式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从2006年到2011年的6年间,中国—东盟就文化产业相关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为双方开展进一步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随着中国—东盟双方合作的深化,2012年,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进一步升级为文化论坛,名称的变化也带来了对话领域的延展。除了文化产业,双方还围绕文化艺术、非遗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人力资源培训、传统艺术等多个方面开展对话与合作。
在论坛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各国相继签署了《南宁宣言》《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等文件;提出了提升中国—东盟公共文化服务的《东亚图书馆南宁倡议》;和国际组织合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响应联合申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吁;编印了共享文化艺术资源的《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集》《中国—东盟主要国际性艺术节名录》,达成了共享文化繁荣的共识。此外,东盟秘书处、东盟基金会、中国—东盟中心等国际机构力量的注入,也让论坛进一步迈向国际舞台。
今天的文化论坛已发展成为东博会“十大品牌”论坛之一,影响力与日俱增。
一个论坛与多个舞台
作为中国与东盟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对话平台,文化论坛不仅肩负着促进沟通的使命,也带着一份展示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的责任。2015年起,文化论坛增加了相应主题的文化展演配套活动,并逐渐延伸出了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中国—东盟戏曲演唱会等一系列配套活动。这种“论坛+展演”的形式不仅让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参与人员更加多元,也让中国—东盟区域的优秀文化有了更多展示的舞台。
也是在2015年,第10届文化论坛以“新常态、新合作——东盟共同体建成后的‘10+1文化合作”为主题,并设置3个分议题——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如何开展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東盟共同体建成后如何推进中国—东盟文化合作、“那”文化的研究与保护(“那”文化即稻作文化)。这种“主论坛+子论坛”的模式,让各国代表们对议题的关注与思考变得更为具象和深刻。
实际上,除了论坛形式上的创新,历届文化论坛也在主题设置上始终紧扣当下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热点,常办常新。
2016年正值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论坛便以“交流与共享——中国—东盟艺术教育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结合2018年中国—东盟创新年,论坛将主题定为“传承创新 发展共赢——中国—东盟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与东盟各国代表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型中小型文化企业发展等多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论坛设置的“创意点亮生活”——文创产品展示展演活动则通过396款文创展品,展现了近年来中国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成果。
有了踩准时代节拍的主题和多彩鲜活的形式,越来越多的务实合作成果得以瓜熟蒂落。在第13届文化论坛上,共有6家中外文化企业签订了3个合作项目。其中,广西千年传说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泰国中央电视台签约联合制作动画连续剧《熊猫与小象》,进一步探索了中泰两国开展影视文化创意合作交流的机制和路径。
而即将于2019年9月19~21日在中国南宁举办的第14届文化论坛,将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主题,同期配套开展中国—东盟文化旅游周,对广西文化旅游产品进行考察。我们期待在新一届论坛上,双方不仅能听到彼此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思考与经验,也能收获更多共赢的合作成果。
播撒文化,香满八桂
以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为创意源头,选用100%桑蚕丝制作,将东方的水墨写意与西方浓重的色彩进行融合,一方小小的丝巾中凝结了壮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将铜鼓上的纹饰提炼升华,镌刻在小巧精致的胸针、冰箱贴等物件上,这些有趣的小物件都属于“鼓往今来”铜鼓文化创意产品系列……在2018年文化论坛期间举行的“创意点亮生活”文创产品展示展演活动中,广西的文创产品让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
作为文化论坛的举办地,广西不仅与东盟国家有着地缘相近、文化相亲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借助文化论坛的平台效应,不仅让壮乡文化站在了聚光灯下,广西也日渐成为了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纽带和窗口。
据悉,2008年以来,广西先后8次承接中国与东盟重大建交展演活动,赴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柬埔寨、越南等东盟国家进行文艺展演。
2010年至2014年,广西连续5年承办“欢乐春节”在印尼、泰国、柬埔寨、老挝、文莱等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受到热烈欢迎,观众达300多万人次。
而如今,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已经由单纯的演出,拓展到“文化+旅游+演艺”等多领域。在这些定期、持续、多层次、多形式的展示和交流中,正孕育着广西与东盟各国开展文化合作的无限机遇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