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汉语志愿者的角色调适

2019-10-15 09:55张金婷
文教资料 2019年22期
关键词:泰国

张金婷

摘    要: 泰国是对外汉语传播事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每年赴泰志愿者教师数量庞大。汉语教师志愿者被分配的地方各不相同,与国内的生活环境产生巨大差异,心理预期的落差、语言沟通的障碍、生活方式的不同、生活设施的简陋等,使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海外的生活适应状态和角色转变,成为对外汉语推广过程中的突出的问题。本文对这方面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泰国    汉语教师志愿者    角色调适

一、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现状概述

国家汉办自2003年开始在泰国实施“中泰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截至2019年,已经是该项目实施的第十六个年头。目前为止,国家汉办先后向泰国教育部派出了15批总计13791人次汉语教师志愿者(以下简称“志愿者”)。在该项目发展过程中,为了本国汉语的发展,泰国教育部积极制定推广战略,2006年正式向汉语教育相关机构颁发《泰国促进汉语教学以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1]。经过两国的共同努力,泰国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开始时间最早、派出数量最多、教学点最多的典范代表国家之一。泰国皇室与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学习汉语,在泰国已经形成遍及宫廷与平民的汉语热局面[2]。

该项目为中泰两国培养了一些优秀的语言人才,为推动中泰两国友谊发展做出了贡献,得到了中泰两国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在该项目实行中,依旧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

赴泰志愿者多为女性,年龄在22岁—27岁,专业多为汉语国际教育,以本科大四毕业生和一年级在读研究生为主,志愿者来自中国不同省市,通过面试选拔初定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外派之前进行为期约60天的岗前培训。该培训从安全、教学、心理、文化等全方位地对外派的志愿者进行严格培训,层层把关,最终考试合格的志愿者被确定为最终选派人员。

泰国教育体系分不同的委员会,每年志愿者根据选派教委的不同,被分为不同批次赴任,任教时长约10个月,尽管志愿者们大都有教学实习的经历,但要独自承担教学的重任和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这对于大多数志愿者来说是全新的挑战。在越来越频繁的志愿者派出项目中,志愿者文化的适应、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志愿者如何克服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出色完成汉语教学工作,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重点。

二、汉语教师志愿者调适的具体冲突

由于泰国经济发展的限制,各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不同,每个志愿者面对的教学环境差距较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课时数量不尽相同。部分志愿者在赴任前怀有目标,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泰方老师中文水平有限,不会和志愿者主动交流。另一方面,中方志愿者的泰语水平有限,在赴任初期,由于语言不畅,环境陌生,存在孤独、紧张、抵触的情绪在所难免。与泰国老师的沟通、学生的交流较大地影响志愿者的心态。“沟通是最大的问题,办公室老师和我多说了几句话,我都开心了很久”(志愿者A)“看见会说汉语的人心情超级激动”(志愿者B),“在外面的一点小开心就可以放大好几倍”(志愿者C),等等。这都反映出志愿者强烈的交流需求。同时,泰方老师的泰式英语和志愿者的英语在发音上有所差异,导致交际上的困难和误解成为志愿者面临的困难之一。

除了交际困难外,由于中泰两国的环境、饮食、习惯、文化等差异,还有如下冲突:

(1)生活环境不同。泰国地处热带,气候闷热潮湿,蚊虫、蚂蚁、壁虎等较多,赴泰志愿者多为女生,在生活环境适应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扰。

(2)饮食文化的差异。泰国的食物偏甜辣,部分蔬菜肉类生食,日常饮水多加冰块,极少有热水。在较偏僻的学校,饮食以当地风俗为主,志愿者需要较长时间调节适应。

(3)生活方式的转变。泰国学校要求女性衣着裙子、束发、根据相应的节日更换不同的服装、室内脱鞋等。在作息方面,早上八点参加升旗仪式,没有午休,下午四点下班。志愿者要调整生活方式以融入当地环境。

綜上,多数志愿者表示最难适应的是生活上的转变,赴任前期心理压力较大,面对陌生的环境,无法流利沟通的学生。部分志愿者的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志愿者的工作状态。

三、在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角色认知

在志愿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从一开始就埋下伏笔,多数志愿者走出国门时还是学生的心态,低估了身处异国他乡工作时可能遭遇的情况。在培训中强调了作为被国家外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首先面临的重任是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但当志愿者独自面对课堂时,才真正开始“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一)赴任前期

在赴任前期,多数学校在志愿者到岗第二天开始上课,缺乏调适缓冲期。每年都有志愿者无法完成任期提前回国的情况,甚至在泰一两周就回国。沟通的闭塞、文化的差异、角色的转变等因素使志愿者们陷入自闭、焦虑等负面的“文化休克”中。

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人们在面对不同文化冲突的时候。当一个人进入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3]。“当我们从一个熟悉的地方迁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文化方面感到不适应以及文化休克几乎是普遍现象”[4]。志愿者处理文化休克的方式不尽相同,除了部分志愿者可以较好地适应当地文化外,大部分志愿者缺乏良好的情绪认知和管理。

在赴任初期,志愿者处于文化休克挫折期,无法彻底实现自我的“教师”角色,在教学之余,需要志愿者付出时间熟悉外部环境和调节心理状态。

(二)赴任中期

泰国学校活动较多,假期也较多,比如母亲节、水灯节、万佛节等。随着对外部环境的熟悉,在工作之余体验当地文化、旅行是志愿者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生活的有效方式。

赴任中期志愿者步入“文化休克”的调整期,是生活、工作最稳定的时期。有志愿者表示“相比国内,泰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更加轻松与自由”“与学生的愉快相处,有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外部环境的熟悉、教学工作的顺利进展、生活日常的适应习惯等,加强志愿者自我的“教师”角色认知。

(三)赴任后期

赴任后期,志愿者对工作和生活更加得心应手。除此之外,由于归国时间将近,部分志愿者会出现想回国的焦虑心情,也有志愿者产生留恋与不舍,并愿意继续留任等。在教学方面,经过在泰国十个月的教学实践,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后,志愿者会产生新的教学思路。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下,有利于志愿者的教学思考和相关汉语教学工作的展开,完全适应自己的“教师”角色。

四、由“学生”到“老师”转变途径

多数志愿者需要很长时间适应文化与转变角色,较大地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专业方面的优势不能很快发挥出来。志愿者需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应对之策。本文试给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对自我的认知

是否有能力、有意愿去当外派志愿者?是否可以有效解决跨文化之间的冲突?面对陌生的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不流利的语言,是否可以尽快融入其中做好本职工作?志愿者需加强对自我在陌生环境的心理预估。

(二)降低环境期望值

所谓“志愿者”,是以贡献为核心、要以一己之力做好汉语文化的传播工作。多数国内志愿者及其亲友都认为这是“令人羡慕”的事情,但只有志愿者本人了解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所愿。志愿者要根据各国环境,降低对陌生环境的期望值,更有利于赴任之后的环境适应。

(三)加强赴泰前的培训工作

国家汉办能尽可能让志愿者了解所赴任岗位的信息,以便志愿者做好充实的准备工作,避免志愿者抵达之后再适应。有些志愿者的准备工作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导致在短时间内难以顺利调整教学工作。

(四)加强志愿者赴任后的心理调节

面对文化差异,个体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缓慢进行调整的。志愿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学习、科学把控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游刃有余;避免回避,放任不适应症状。

(五)提高泰语能力

流畅的语言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减轻很多心理负担。一是生活方面的顺利,志愿者通过沟通可以交到很多朋友,避免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在衣食住行上也有诸多便利。二是工作方面的高效。能和学生沟通,和同事领导沟通是极为重要的。尤其在课堂上,会讲泰语可以方便教学工作、拉近師生距离,志愿者应加强赴任国语言的学习。

(六)提高教学能力

一堂丰富成功的汉语课可以使学生喜欢,老师赞扬,使教师更有自信。较强的教学能力、课堂管控能力,有利于志愿者对个人的价值的肯定认知,对心理适应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更快地从“文化休克”的挫折期中走出来,以便更好地适应语言文化的差异。

每年都会有大批志愿者派出,在现代网络环境优越的条件下,汉语志愿者应尽己所能了解赴任环境,调整心态,做好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工作,做好准备工作,成为合格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为国家汉语传播事业的壮大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SIRIWAN WORRACHAIYUT(韦丽娟).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胡仁友.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124.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87.

猜你喜欢
泰国
泰国军舰沉没
泰国大米出口22.2亿美元
带着微笑 沿着泰国湾南行
大连育明高中→泰国清迈大学(上)
泰国Gahn酒店
泰国的“验胆美食”
泰国的中秋节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新年游泰国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