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述评

2019-10-15 08:54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中国国情国力 2019年10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发展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力同心砥砺前行,我国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经过不懈努力,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居全球第11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近三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亿元、80万亿元和90万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90.03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4倍,年均增长8.1%;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居世界第二位。

2.财政实力由弱变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十分困难。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62亿元,1978年增加到1132亿元。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大幅增加,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2012年为11.73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达到18.34万亿元,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相当紧张,1952年末外汇储备只有1.08亿美元,1978年末也仅为1.67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步增加,2006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末达到3.07万亿美元,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

3.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彰显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外来封锁等影响,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较少。20世纪50年代,曾一度与苏联东欧国家开展交流。70年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交往明显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1980年4月和5月,我国先后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得到160多个经济体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广泛参与以WTO改革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中国担当。

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产业发展优化升级

1.产业发展从依赖单一产业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1952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0.5%、20.8%和28.7%。按照当时环境和现实需要,我国实行“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同时配以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促进了工业积累。1978年,第二产业占比达到47.7%。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深刻调整。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2018年,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7.2%、40.7%和52.2%。

2.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现象普遍,粮食产量较低。20世纪60-70年代,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推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产品流通体制等多方面改革逐步实施,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农业生产逐步多元化,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61223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97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8634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渐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1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至10亿千瓦,粮食总产量达到65789万吨,谷物、肉类、花生、茶叶和水果等产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3.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工业生产迈向中高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部门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加工业,工业基础薄弱。为此,我国拉开了工业化的大幕,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进入腾飞期。2012年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实际增长38.2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并逐步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渐增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首位。全门类的产业配套为工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航空航天、电子通信、医疗仪器、新能源及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铁、核电等重大装备竞争力居世界前列。2013-201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7%和9.5%。

4.服务业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

195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195亿元,到1978年也只有905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服务业随市场繁荣进入发展快车道。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6.96万亿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51.0倍,年均增长10.4%。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子商务、现代供应链与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新模式日新月异,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2018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5.2%和6.9%;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7.0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上升至18.4%。

从需求疲弱到三驾马车协同,需求结构持续改善

1.经济增长转向依靠内需为主、三大需求共同拉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居民消费受限,投资资金匮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般消费拉动,1952年,最终消费率高达78.9%,资本形成率为22.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为负。之后,投资明显加快,消费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均快速增长,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为8.6%,达到最高;2011年资本形成率为48.0%,达到顶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需求结构逐步合理化。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4.3%,资本形成率为44.9%,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为0.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6.2%、32.4%和-8.6%。

●镜头里的历史新意义

拍摄时间:2015年9月

拍摄地点:北京市崇文门大街(东便门城楼附近)

摄影作者:孙戈

●图片说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在空中梯队第一机群中,8架武直-10型直升机以密集队形组成“7”字样,12架武直-19型直升机组成“0”字样。

2.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升级态势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主要用于解决温饱。197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高达57.5%和67.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2010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至31.9%和37.9%。党的十八大以来,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向全面小康大步迈进。201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至27.7%和30.1%;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3.0辆,比2013年增长95.3%;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49.1部,增长22.6%;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09.3台,增长55.3%;每百户排油烟机拥有量为56.4台,增长32.7%;每百户热水器拥有量为85.0台,增长32.4%。

3.投资关键作用不断发挥,结构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前,由于资金和物资匮乏等原因,有限的投资主要用于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工业发展。改革开放后,投资关键性作用持续显现,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生积极影响。2010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达56.5%。党的十八大以来,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为59.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比重为17.5%,比2014年提高6.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0%,比2012年提高0.6个百分点。

4.贸易结构调整优化,出口商品层次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口商品总额中初级产品占80%以上,进口商品主要是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1978年,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比重仍高达53.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贸易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2018年,出口商品总额中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到5.4%,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94.6%。贸易方式经历了从一般贸易为主向加工贸易为主,再向一般贸易为主的转变。加工贸易比重从1981年的6%上升至1998年的53.4%,2018年又降至27.4%;一般贸易比重从1981年的93.5%降至2014年的53.8%,2018年上升至57.8%。

从单一所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合理调整

1.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过“放权让利”“抓大放小”“公司制股份制”等一系列改革和战略调整,国有企业数量占比有所降低,但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国企国资改革持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改革红利逐渐释放。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数量仅占4.9%,但主营业务收入占26.8%,利润总额占28.0%。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有120家企业上榜,其中中央企业48家,3家中央企业排名进入前十,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占我国全部上榜企业营业收入的49.1%,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比重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前,工业企业基本上均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1978年公有制经济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0%。改革开放后,随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所有制理论认识逐步加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在促进增长、稳定就业和增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末,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达22.1万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58.3%。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超过2500万户,对税收贡献超过50%;民营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民营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70%;民营企业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90%,成为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实现重大飞跃

1.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斐然,综合运输网络四通八达

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2012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分别比1978年末增长0.9倍和3.8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2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长5.0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3.0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以“四纵四横”①为主骨架的高铁网基本形成;公路里程485万公里,增长59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18年末达到14.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7万公里,增长72.7%;定期航班航线里程838万公里,比1950年末增长734倍。

2.邮电通信水平全面提升,现代信息通信体系加快构建

新中国成立初期,邮政通信发展水平很低,邮路总长度仅为70.6万公里,长途明线仅为14.6万对公里。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后来居上。2018年末,全国邮政营业网点27.5万处,邮路总长度985万公里,分别比1949年末增长9.4倍和13.0倍;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邮电通信全面发展,“宽带中国”建设加快实施,2018年移动宽带用户达13.1亿户,已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3.能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基础保障作用日益增强

新中国成立初期,能源供给严重短缺。1949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只有0.24亿吨标准煤,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努力,我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给体系。2018年我国能源生产达到37.7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158倍。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大幅增加,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生产比重从2012年的15.3%上升为2018年的23.5%,我国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积极引领者。

从城乡分割到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1.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建设多姿多彩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处于分割状态,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197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仅为17.9%。改革开放以来,户籍束缚逐渐松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6%,比1978年末上升41.7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速。2018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4%,比2012年末提高8.0个百分点;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6.2个百分点,缩小1.0个百分点。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速,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城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1949-2018年,城市数量由132个发展到672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由65个增加到297个。

2.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方式十分落后,农民温饱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农村建设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交通、通信明显改善。据测算,2018年,全国农村地区有99.9%的户所在自然村通公路,99.9%的户所在自然村通电,95.7%的户所在自然村已通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全国农村地区有65.3%的户所在自然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83.6%的户所在自然村垃圾集中处理。

3.区域发展差距缩小,新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带动作用增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征,总的来看,当前区域发展差距明显小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时也比世纪之交明显缩小。2018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的比值为4.5,而1952年、2000年分别为8.1和10.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2012-2018年,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年均增长8.2%和8.5%,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年均增长7.2%和6.1%。与此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1.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货物贸易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外贸落后失衡,进出口规模十分有限。195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11.3亿美元。20世纪50-70年代,进出口略有扩大但仍处于较低水平。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居世界第29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6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3倍,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服务进出口总额7919亿美元,比1982年增长168倍,居世界第二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多边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全面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效果显现。2018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达12个,贸易伙伴达200多个。2016-2018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增速持续高于同期货物贸易整体增速。

2.引进外资大幅增加,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热土

新中国成立直至20世纪70年代,利用外资渠道单一、规模很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准入不断放宽,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引进外资规模大幅增加。2018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1350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146倍,年均增长15.3%,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1979-2018年,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20343亿美元。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2018年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达68.1%。

3.对外投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参与国际分工能力明显加强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春天

拍摄时间:2015年5月

拍摄地点:北京

摄影作者:胡时芳

●图片说明: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集历史遗迹保护、市民休闲游憩、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应急避难于一体的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现代城市遗址公园。作为北京城市文明发展的见证和实物遗存,它是研究北京城址变迁的重要实迹。

新中国成立直至20世纪70年代,只有少数企业开展对外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外贸迅速发展,带动企业逐步走出去。进入新世纪,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2018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0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1.3倍,年均增长28.4%。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2018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和地区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156亿美元,占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的13%。

从发展落后到创新驱动,科学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1.科技实力显著增强,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发展水平落后,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科技机构仅有30多个。20世纪50-70年代,我国自力更生发展科技事业,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体系初步建立,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成果,但科技总体水平仍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投入持续增加,带动创新产出不断扩大。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78亿元,比1995年增长55.4倍;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9%,比1995年提高1.62个百分点,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2018年末,全国有效专利达838万件。我国自2013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6年和8年居世界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与卫星导航等诸多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不断显现。

2.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水平低下,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全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重视发展基础教育。1978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4.0%;1982年,文盲率降至2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义务教育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加强,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831万人,比1978年增长32倍;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9.6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达到10340所。教育事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资源。

从相对滞后到全面进步,社会事业繁荣昌盛

1.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国家软实力明显增强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事业发展落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广播、图书和报纸等严重不足。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文化在曲折中发展,总体上仍难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建立,文化事业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6个,比1949年增长56.7倍;全年出版各类图书100.1亿册(张),比1950年增长36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汉语学习热潮在众多国家兴起。2018年末,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

2.医疗卫生长足进步,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新中国成立之初,医疗卫生水平很低,且大部分医院集中在城镇。20世纪50-70年代,经过努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1978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17万个,床位数2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6万人,但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水平依然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医疗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2018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7万个,比1949年末增长271倍;卫生技术人员953万人,增长17.9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居民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婴儿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200‰下降到2018年的6.1‰,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3.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迭创佳绩

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事业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20世纪50-70年代,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突破。1959年,容国团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1984年,我国首次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数目首次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1949-2018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3458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健身场所迅速兴起,有力促进群众体育运动开展。近年来,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以上,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我国运动员在各项国际比赛中捷报频传。

4.环境保护从无到有,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

20世纪中叶起,环境保护发端于工业化国家。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三废”等污染物治理。1972年,我国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成立了一批环境保护相关机构。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90年代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改善环境质量取得突出成效。2018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2.1%,比1978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全国首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2%,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68%;十大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13年下降2.1个百分点。

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改善

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凋敝,城镇劳动力多数处于失业状态。1949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1808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仅有1533万人,城镇失业率高达23.6%。20世纪50-70年代,通过积极发展经济,我国就业状况逐步改善。1978年末,我国就业人员达到4015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514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总量大幅增加,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8年末,我国就业人员增加到77586万人,其中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7.6%和46.3%,比1952年末分别提高20.2个和37.2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兴就业岗位不断涌现,第三产业、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就业形势稳中向好。2013-2018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超过1300万人。

2.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能力大幅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很低。195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8元,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元。由于人口增长快,积累和消费关系不合理等原因,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为171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51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随着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853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9.2倍。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18年已下降至2.69。

3.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织就广覆盖的民生安全网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保障尚属空白。20世纪50-70年代,开始由国家和单位对城镇职工提供劳保等一定福利,并由集体对农民实行少量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8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902万人,比1989年末增加3619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19643万人和23874万人,分别比1994年末增加11675万人和22052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战鹰飞舞长空

拍摄时间:2009年

拍摄地点:北京西八里庄中央广播电视塔

摄影作者:王建

●图片说明: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战机飞越中央广播电视塔。

4.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对全球减贫事业贡献巨大

新中国成立前,国家积贫积弱,人民贫困如洗。20世纪50-70年代,城乡居民生活有所改善,但农村贫困问题始终突出。按照2010年标准,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扶贫开发大力推进,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2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989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2%。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精准脱贫政策陆续出台,贫困人口脱贫明显加快。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降至1660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减少823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7%,下降8.5个百分点。我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灭绝对贫困,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勤劳的中国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斗志,缔造了人类历史上感天动地、无与伦比的奋斗史诗。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和衷共济,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努力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华章!

注释:

①四纵为京沪高速铁路、京港客运专线、京哈客运专线、杭福深客运专线(东南沿海客运专线)。四横为沪汉蓉高速铁路、徐兰客运专线、沪昆高速铁路、青太客运专线。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9部重点影片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