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苏省从2012年启动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开始,先后有1468个项目申报成功。随着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项目如火如荼的实施,职业教育的质量有所提升,成效逐渐显现,但随之也出现了众多问题。对江苏省各地区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项目情况进行梳理,分析“3+3”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项目的整体水平,更好的促进江苏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3+3”分段培养;中高职衔接;现状及问题;江苏
一、绪论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不断完善。我国从 21 世纪 80 年代开始关注中高职衔接问题,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课题之一。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主要有五年一贯制、分段贯通制(3+2、2+3、3+3及4+2制)、对口单招、其他如自考函授委培等,“3+3”分段培养是中高职衔接的其中一种模式。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的典型特征是“两层直通,两校协同,两段衔接”,在发挥高职院校带头作用的同时,中高职通力合作,培育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娴熟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项目实施现状
(一)3+3分段培养项目数量情况
江苏省于2012年出台了《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其中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就是试点项目之一。从2012年江苏省将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作为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新模式的试点项目开始,项目数量处于快速增长状态(见下表),即从2012年的45个增加到2017年的456个,截止2017年历年项目数量总和达到1468个。其中“3+3”项目涉及专业数量从2012年的5个上升到2017年的137个,历年涉及专业数量总和达到403个。可见,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项目发展速度较快,势头较猛。
(二)“3+3”分段培养项目实施地区结构情况
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项目实施以来,涉及到的中高职院校数量基本处于不断增长状态(见图1、图2),高职院校数量从2012年的5所增加到2017年的58所,中职院校数量从2012年的10所增加到2017年的116所。高职院校数量排在前5位的地區分别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其中2017年苏州申报成功“3+3”项目的高职院校数量最多,达到11所,而大多地区高职院校数量少于5所。中职院校数量排在前5位的是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南通,其中2017年苏州和徐州申报成功“3+3”项目的中职院校数量最多,均为16所,其他大部分地区中职院校数量少于10所。可知申报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项目的中职院校多于高职院校,这与近年来中职院校招生不景气有一定的关联,且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项目的实施力度苏南大于苏北,苏南地区以镇江力度最小,苏北地区以南通和徐州力度最大。
三、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目录存在差异,衔接容易出现错位
对2012年以来历年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项目的前段专业和后续专业进行分析,发展每年都有不少专业前后存在差异。例如:2017年江苏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专业共有137个,其中前段专业和后续专业完全一致的项目大约占比25%,名称不一样,但意思一样的项目约占50%,前后专业相差较大的项目约占25%。中高职专业目录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培养目标的偏差,阻碍了中高职专业衔接的贯通性,中职、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规划应及早提上议事日程,这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课程衔接不到位
各层次、各专业的职业教育均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并按照核心岗位的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2]这就要求中高职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共同协商统筹专业课程。但当前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问题较为突出。文化课方面,中职坚持“简单、够用”,高职则强调“深度、广度”。因此,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文化课普遍感到吃力,尤其在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方面的能力较差,较难完成专业培养目标要求。②专业课程方面。中高职在专业课程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程重复现象严重、课程先后顺序不合理、课程内容层次不分明。
(三)专业资格证衔接不畅
大多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必须考取相应的专业资格证才能顺利毕业,而中职院校也有类似的要求,所以在中高职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中高职考取同一张职业资格证书,变相造成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的浪费,所以中高职在专业资格证方面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要求证书等级考试从低到高层级第升。
(四)中高职教学团队缺乏沟通交流
有效的中高职衔接不仅要求中高职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要求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教师能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共同商讨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专业前沿问题。但现阶段中职之间、高职之间的师资沟通与交流比较多,而中职与高职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较少,甚至有部分中高职教师在“3+3”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曾未蒙面,导致中高职教师没能了解对方学校的施教情况,无法做到教学中的有的放矢。总之,中高职师资的不衔接将会导致在人才培养衔接、课程衔接、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出现问题。
(五)培养监控力度有待提升
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要取得较好的成效,政府、中职、高职、企业等合作多方必须对学生的培养全过程进行有力监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但现实是中高职在分段培养过程中各自为营、互不干涉,中高职之间没有相互监控的举措,中高职双方没有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评价和调控对方的人才培养过程,无法保障对方人才培养的质量,将导致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EB/OL].http://www.3773.com.cn/gaokao/jiangsu/594793.shtml.
[2]段标.“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15-17.
基金项目:1.2017年度学院教研课题“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17KT135);2.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批准号:苏教师﹝2017﹞15号)
作者简介:陈丽荣(1982-),女,山西吕梁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