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锦勇
摘 要:小麦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生产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两者均对小麦生长产量及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小麦的栽培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为提升小麦的种植效益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小麦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故一直以来也对农业的发展建设有着极高的关注度。不仅如此,对于农业的具体发展,我国亦制定了全面的规划与部署,目的便是要通过发展我国农业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鉴于小麦生长过程对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依赖程度极高,故本文将基于上述两点展开探讨,以切实维护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
一、小麦栽培技术研究
(一)小麦品种的选择。为保证小麦的高产与高质,首要之物便是要对种植的小麦品种予以合理选择。而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自然等各方面条件均不尽相同,故也并非优良品种便适合在所有的地区种植,而是要照顾到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等诸多方面条件。与此同时,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在种植的方法方面亦会有所差异,故各地区的小麦种植也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种植经验及方法。其中,在选择小麦品种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取适合种植条件,具有较强抗逆性和抗病虫害、优质、高产的品种。同时,还需要在小麦播种之前使用药剂进行拌种,从而达到预防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的目的。
(二)做好施肥和土壤处理。小麦在种植前期所需关注的重点工作事项主要包含两大方面:分别是土壤处理与施肥。其中,针对土壤的处理过程,最好的方式当是使用机械来进行深耕,而深耕的次数不宜过于频繁,通常在三年里进行一次深耕处理即可,如此将能发挥土壤的保水及保肥作用。而邮寄费的施加则需做大对各项化学肥料的合理应用,包括农作物秸秆等。如此方能在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能同时避免对周遭环境造成破坏。通过采取机械耕地或者是耙地的方式,切实保证小麦种植地的平整性,让种植小麦的土地呈现出上虚下实的现象,拥有良好的结构。同时,还需要保证种植小麦的土壤有充足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通过施加有机肥,或者是使用生物冲施肥,氮、磷、钾肥占总肥量的60%,并在前茬作物收获前的7-15天采取及时灌水的方式来增墒,最大限度提高小麦的出苗率。
(三)科学播种。有关种子的选择过程,需在具体播种开始前首先对种子品质予以精心选择。而选择的过程通常需经历以下过程。首先,挑选种子的第一步便是要将其中的瘪粒、病虫害粒以及受到过机械损伤的粒子去除,当初步选种工作完成后,可将小麦种放在阳光充足之地晾晒2-3天,提升种子的吸水能力,保证种子具有良好的发芽率。若条件许可还可在具体种植前首先进行试种工作来为后续的大面积播种提供可靠依据。除此之外,为具体播种工作开始前,还可选用多菌灵或粉锈宁等药剂来进行拌种。当然,播种的时间亦将予以合理控制,倘若播种时间过早,则小麦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将大幅提高,而若播种过晚,又将对小麦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各地均应视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确定播种的具体时间。到了实际播种过程,若是采用机械播种的方式,则需确保机械播种的深度一致,并尽量避免漏播和重复播种的现象出现。在确定小麦种子的播种数量时,如果小麦品种本身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则每亩的播种数可控制在8-10公斤左右,若分蘖能力较差,则需适当加大播种量,通常可控制在10-12.5公斤的范畴,切忌超过12.5公斤。
(四)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田间管理当是所有农作物生产过程均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且该环节亦对农作物的生长效果、產量以及质量等诸多方面均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因此,针对小麦种植过程的田间管理需务必引起种植者的足够关注,而有关小麦田间管理所需关注的具体事项则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查苗与补苗,查苗补苗工作主要是在小麦出苗后进行,而目的则主要有二:一是查看小麦的生长状况是否健康,二是检验小麦的出苗率是否达到了相关标准,如未能达到相关标准,则可借由补苗的方式来保证单位面积的小麦产量,以避免浪费土地资源。除此之外,小麦的生长过程还可能出现麦苗发黄、土壤肥力不足等情况。若发生此一状况,则可施加“偏心肥”,亦提升土壤肥力。最后则是要合理控制小麦的拔节期与成熟期。上述时期当是小麦生长过程最关键的两大时期,因该时期除了涉及到早春中耕等工作外,尚需时刻保持土壤肥力,故也许种植者在此一时期投入极高的关注度,亦缺失保持土壤肥力,以此方是维护小麦高产及优质的关键。
二、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针对小麦种植过程的病虫害防治,需综合采取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农业防治等多种方式。
(一)物理防治手段。小麦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以人工的形式清除田间杂草,来为小麦生长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由于杂草的生长过程亦将吸收大量养分与阳光,且容易引发病虫害,故及时清除杂草当是维护小麦的生长健康的重要保障。其次则是亦人工捕捉的方式来达到驱虫的目的。小麦的生长过程容易受到诸多昆虫之影响,如七星瓢虫、金龟子等。而若直接采取化学防治的方式,虽能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但也难免破坏周遭环境,故在病虫害尚不足以威胁小麦生长时也应尽量采取物理防治的方式,而具体的防治方法则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而在夜间利用杀虫灯来进行扑杀。除此之外,色板捕捉亦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杀虫方式,如蚜虫便偏爱黄色,故通过在小麦地里铺设黄色捕捉版变便抓住大量害虫,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理虫害的目的。
(二)化学防治手段。所谓化学防治,即利用喷洒农药的方式来控制病虫数量。在实际作业中,农户经常会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而部分种子亦可实现喷洒相应药物来提升种子品质,如针对白粉病与锈病的防治,便可利用粉锈宁稀释液来进行喷洒,以此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三)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了生物本身的代谢产物及部分优异生物来达到防止病虫害的目的。而生物防治理念的理念则是基于了不同深恶相生相克的特性。且因生物防治并不仰赖于任何物理或化学上的手段,故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环境。但要让生物防治达到最理想的防治效果,关键便是要熟悉每一种生物的发展特性及规律,如对于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害虫—蚜虫,可通过在小麦生长链中加入其天地—草岭和蚜茧蜂,以此既能实现对蚜虫数量的有效控制,且所需成本亦较低,继而在避免环境污染的同时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四)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是依照小麦对生长环境的需求来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机,通过强化田间管理,尽量避免小麦种植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现象。除此之外,部分地区则需对小麦的生长速度予以合理控制,如部分地区因播种时间较早而很快便达到了6叶主茎生长所需的条件,此时需要0.2%~0.3%矮壮素溶液叶面喷施,也可抑制生长,防止小麦生长速度过快。
总之,要想确保小麦的高产与高质,关键便是要选择适宜的小麦种植技术以及做到对小麦的田间与病虫害管理,以此方能提高农户收入,从而促使我国的农业能够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江梅,李骁倩.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7(05):56-57.
[2] 齐宏立,池玉亮.运城地区地膜小麦栽培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8(1):78-79.
[3] 王振兴.皖北地区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3):161-161.
[4] 张素娟.浅谈山西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7(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