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贫困理论的成果

2019-10-14 06:50胡仁豪廖炬灿李国光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
关键词:黑格尔康德马克思

胡仁豪 廖炬灿 李国光

摘 要:本文分析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法权论,指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贫困理论最新和最鲜明的发展。我们要根据中国目前贫困现状的特点,站在贫困群众的立场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也体现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论是积极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一、引言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到精准扶贫实践,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中国目前现实的贫困状态,解决广大困难群众的生存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在满足自然需求的基础上,迈向更高的物质及精神追求,其中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也进一步论证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理论。第五,坚持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实践,马克思曾论述过:"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从这句话可以理解到马克思始终坚持认识的真理性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肯定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作为一种成功的实践,把对自然和人的贫困状况的认识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实践观是认识论的基本的观点,体现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根据中国目前贫困现状的特点,站在贫困群众的立场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也体现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论是积极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法权论分析

在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法权论分析之前,有必要先阐述近代学者和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法权关系理论。近代学者对人与自然法权关系的确定的典型代表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的法权思想,他们都从人的自由本性出发阐述了人应有法律权利和义务。

康德的法权思想阐述的理论基础是他的道德哲学思想,是其伦理思想在政治法律上的运用,在关于人与自然法权关系的论述时,他认为"理智的(先天)法则不是理智从自然界得来的,而是理智给自然界规定的。""人"为自然界立法,强调理性的人对自然的主体性、能动性,也就承认了人对自然的掌控权,确定了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康德肯定法定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人与人的,人与自然、动物没有如此的直接义务,但其还强调人应对自然、动物履行间接的义务,这些思想都反映了康德对人与自然法权关系的肯定。

黑格尔的法权思想继承并超越了康德的法权思想,他同样立足于人的自由是法权建立的基础,"法的理念是自由”。黑格尔扬弃了康德把自由理解为本体的和超验的概念,而是把自由纳入了运动的历史过程中去理解,并认为康德所理解的道德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的。但在这里,黑格爾所理解的自由是人的本质的复归,否定将自由理解为单纯的主观任意、为所欲为,因为每个人都主观任意、为所欲为的后果带来的是所有人的不自由。他认为,"单纯思想中的自由只以纯粹思想为它的真理。而纯粹思想是没有生活的充实内容的,因而它只是自由的概念,而不是活生生的自由本身。"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黑格尔是高度推崇"理性的法的规范和保障",法是现实自由的尺度,有了法的保障,自由才可能从观念转化为现实,换句话说,守法才有自由。另外,黑格尔还强调人对自然的所有权只能限定在自我使用和需要范围内,超出了个人使用和需要的占有是不合理的,而法最主要保护的就是保护人对物的所有权。

马克思的法权思想继承了康德、黑格尔等为代表的近代法权论维护人的自由和平等的人本主义思想,但马克思理解的法权没有停留在抽象法、一般意义的法的层次。他从唯物史观立场出发,重点论述了私有制、国家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并超越了近代学者的法权论理论。马克思肯定人与自然的法权关系并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人人都有权利依靠自身的劳动去占有维持自己生存;也肯定自由是人的本性。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贫困理论最新和最鲜明的发展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认识,但更是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实践活动,从精准扶贫思想本身去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顶层认识到实践运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认识是从中国国情整体和全局出发,"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特别是"五个一批"工程,即"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理论和设计就是一种全局性的认识体现,从认识到实践,然后从实践到认识,承认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运动过程,就是承认认识的辩证法,也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的关系链,从而更好地有效加速2020年全面脱贫的伟大目标的实现。

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的权益,"精准扶贫思想"消除困难群众的贫困状态,紧密联系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与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法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首先,全面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重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提出"精准扶贫"思想实现贫困的劳动者对自然物的合理的法权关系,也是贫困的劳动者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前提。习近平提出对扶贫任务的"精准施策",从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的劳动群众积极和自主地利用好现有的环境资源等一切生产资料,在大家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中,每个人都创造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劳动价值,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其次,深化了依法依策解决贫困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认识。

四、结语

习近平指出:"脱贫致富从直观上说,是贫困地区创造物质文明的实践活动。但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 林帅.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的新疆精准扶贫研究[J].理论观察,2020,(3):28-30.

[2] 黄承伟.中国精准扶贫思想及其实践成就[J].中国农村金融,2020,(2):12-14.

[3] 周丹,杜永波.精准扶贫思想蕴含的哲学原理及其意义[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3):22-25.

[4] 罗晓红.浅析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价值[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9,(3):57-62.

猜你喜欢
黑格尔康德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评理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康德调钟
漫画
康德的时间观
辩证法家的形而上学
别开生面的描绘
“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