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资管业务发展分析

2019-10-14 03:49孙晶晶冯薛
西部论丛 2019年33期
关键词:市场定位人工智能

孙晶晶 冯薛

摘 要: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发展进行了严格规范,对银行资管业务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取消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管理、抑制多层嵌套等等,新规出台一年以来,银行资管业务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型银行整体改善状况较好,但中小银行稍逊一筹,中小银行应加快转型积极寻求发展生机。

关键词:资管业务;市场定位;人工智能

一、引言

资管业务即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对客户所拥有的资产进行管理,达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了配合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动金融体系的供给侧改革,重塑健康规范的资管体系,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联合发布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实现资产标准化和产品净值化。在资管新规的框架指导下,理财新规作为银行业的配套细则出台,对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进行了统一规范。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中小银行资管业务不够规范,管理水平较低,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约束之下,中小银行需作出更大的努力以适应当前的各种规范要求。

二、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影响

(一)打破刚性兑付

资管新规明确要求商业银行打破刚性兑付,即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金融机构应当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万一出现兑付困难,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这意味着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要退出市场。这显然要求投资者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对于风险厌恶者而言,很可能将资金转而投向银行存款,而不再进行资管产品的购买。这就会使银行出现理财规模缩小,存款增加的情况。

(二)银行理财“期限错配模式”恐难以维持

资管新规出台之前,银行往往持有一定比例的资金储备用于弥补收益不高甚至亏损的理财产品以保证银行自身的声誉,而且许多热销的理财产品久期多以60日为主。在资管新规出台后将对“资金池”业务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期限必须大于等于90天,杜绝非标期限不匹配。这将使银行理财的期限错配问题尤其突出。目前,我国的银行业理财余额中,九成的理财产品期限在12 个月内,而资产端配置的非标项目多为中长期项目,因此资管新规关于规范资金池、限制期限错配的规定将打破目前银行理财的主流运营模式。

(三)抑制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

多层嵌套是各大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存在的一大问题,我国银行业仍是分业经营模式,银行因自身资格的限制不能直接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业务,这就需要委托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但是因为股票市场或者实体行业风险过大,信托公司由于不愿意直接投资或因为投资水平不高等原因又会将投资业务委托给证券公司,这就导致了多层嵌套的产生,投资成本与风险随之提高。资管新规明确规定,多层套利将被取消,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理財业务资金涉及嵌套问题,顶多可以嵌套一层关系,未来通道会大规模的减少,这也意味着通道即将落幕。

三、新规落地后资管业务的变化

《2019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指出,2019 年上半年,我国银行理财业务总体运行平稳,非保本理财发行规模持续增长,同业理财规模与占比持续“双降”,新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期限增加,理财资金配置以标准化资产为主,新发行理财产品以中低风险产品为主,呈现出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1、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发行递增

在资管新规要求下,作为真正的资管产品,非保本理财产品将逐步替代保本理财产品。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共计384家商业银行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共4.7万只,存续余额22.18万亿元,发行机构以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其中,大型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13 万亿元,同比增长 3.77%,市场占比 36.68%;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9.08万亿元,同比增长7.53%,市场占比 40.94%。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虽有增长,但是市场占比低,并非主流。

2、开放式产品占比高,封闭式产品期限增加

目前,银行理财开放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 67.51%,增幅为 21.34%。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 32.49%。根据资管新规关于封闭式资产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的要求,商业银行为加强期限匹配、降低风险,主动对资管产品期限进行了调整。就发行情况来看,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 185 天,同比增加约 47 天。新发行3个月(含)以下封闭式产品降幅为 61.71%。

3、同业理财规模与占比“双降”

截至 2019 年 6 月末,同业理财存续余额 0.99 万亿元,首次降至 1 万亿元以内,同比减少 0.77 万亿元,降幅为 43.69%,较2018 年初减少 2.27 万亿元,降幅达 69.67%;占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 4.45%,“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

四、中小银行资管业务的发展策略

(一)按照资管新规要求完善产品体系

1、丰富产品种类,积极实现产品创新

资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资管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承担较高风险。而目前绝大多数客户仍然停留在保本需求状态,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丰富产品种类,通过资管产品的期限、收益结构逐步引导客户接受新常态。以客户需求为主,从客户风险偏好、投资差异化以及收益匹配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搭配不同的组合产品。在经济有下调趋势时,配置抗经济周期的组合产品,并且加大在债券市场的投资,控风险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收益率;针对一些高净值人群,也可以增加跨境资产投资,着重发展海外资产配置产品;针对高风险偏好客户,还可以在产品上附加期权,进而拓展业务。此外,目前各商业银行的资管产品大多期限较短,而资金投入期限往往是长期,鉴于资管新规对产品期限的限制,商业银行应侧重对长期资管产品的开发,这样一方面能够引导资金更有效地投向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加强与投资期限的匹配,避免发生期限错配,降低金融风险的同时,给客户增加投资选择。

2、明确市场定位,开发特色产品

就目前来看,中小银行的资产管理水平无法与大型银行匹配,这就要求中小银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不能只将目光聚焦于大资金、大客户。中小银行应善于寻找金融市场的利基市场,将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市场定位,适当降低起购点。同时,中小银行可以在丰富资管产品种类的基础上,深耕自身优势产品,形成特色以领先市场,建立品牌效应。成熟的客户不会仅仅关注产品的收益率,会更加注重产品的收益与期限、投资领域的匹配,注重产品的品牌。

(二)向人工智能转型

从市场的供求角度来看,作为资管产品的供给者商业银行,应当将适当的资管产品销售给适当的投资者,即需求者。在这一过程中,供给者提供的产品应当与需求者的需求相匹配。然而现实生活中,银行很难准确做到有的放矢。人工智能为供求双方的精准匹配提供了可能,人工智能可以充分发挥其大数据支持、投资者生命周期财务演绎等专业化和个性化技术手段,有效实现投资者产品偏好与银行资管产品的双向匹配,最大程度上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来看,大型商业银行整体发展较快,将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技术与现代金融产业进行有效的深度融合,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了客户的线上金融服务需求。但中小银行大多表现出金融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数据基础和科研能力较为欠缺,其市场份额被大大压缩。因此,应加快提升中小银行的线上金融服务水平,确保金融服务的连续性和全面性,更多地将金融科技赋能线上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此外,中小银行还可以深入探索资产智能配置,嵌入人工智能快速响应,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投资组合。根据客户的资金额、风险偏好、对期限的要求和投资偏好等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实时生成的资产配置策略,便于客户从大量的信息中迅速锁定有效内容,实现客户与产品的精准匹配。

(三)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

商业银行是最为重要的信用中介,拥有其他金融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小银行的客群基础虽不及大型商业银行,但较其他金融机构还是有很大优势,因此,中小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信用中介优势,根据获得的大量客户基础,以此开展资管业务的营销活动。不仅重视物理网点作用的发挥,更应当借鉴互聯网金融思维,注重线上与线下渠道的整合。中小银行应不断完善网络运营机制,适时更新后台运营中心系统,始终明确线下资管业务的定位,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简化线上渠道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系统高效的后台运营中心,科学构建线上线下服务信息传输机制,使线上线下数据有效融合,并能充分利用线上数据对线下服务加以引导。利用大数据和客户需求对客户群进行细分,制定不同的客户分类管理方案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实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转向精细化管理。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资管业务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小银行若要抢占资管市场份额,必须依靠资管业务产品的创新,与大型银行相比较,中小银行机制灵活,这一点对产品创新有利。但是,部分中小银行投研能力较弱,导致产品单一,对客户吸引力不足,不利于资管业务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小银行应适当改进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人才,不断完善投研体系,提高其资管业务竞争力。另外,资管业务的推广离不开营销人员,即便大力推广人工智能,恐怕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离不开营销人员。现实情况是,很多中小银行的资管业务营销人员,自身素质并不算高,加之中小银行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日常工作过程中仅注重业绩,而不重视专业,对资管业务的具体运作及基本的经济理论并不太懂,导致客户提出疑问无法准确作答的窘境。营销人员的素质往往影响了客户对银行及其产品的期望。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过程中,只有营销人员对产品的相关专业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才能更精准更专业的开拓市场。公司应该加强对资管产品营销人员的培训,让其充分了解资管业务流程,掌握资管产品特性,更好地为客户解答以及提供适合客户的资管产品。同时要时刻掌握行业内最新动态,适时引进专业人才,调动业务人员积极性,增加资管业务营销规模。

参考文献

[1] 史丁莎,黄亦炫,王晓楠.监管新规下中小银行资管业务发展探析[J].金融与经济,2019,(01):79-82.

[2] 王庆德,万云.人工智能将重塑资管行业[J].中国金融,2019,(06):86-87.

[3] 王志强,赵毅敏.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资管业务策略研究[J].纳税,2019,(03):209.

作者简介:孙晶晶(1982-),女,山东青岛,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金融学 职称:副教授;

冯薛:女 1986.11 山东青岛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职称:讲师。

青岛工学院2017年度董事长基金资助项目(2017KY002),项目名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探讨

猜你喜欢
市场定位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浅析太仓仓建超市的市场定位策略
基于市场定位分析的苏酒集团营销策略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如何找好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下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改革分析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