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书家—赵秉文的书学思想探究

2019-10-14 02:13任一菲
西部论丛 2019年33期
关键词:金代文人书法

任一菲

摘 要:笔墨的流动表达了书家的情感和心灵,更显露了书者的文化素养,历史上能文亦能书的文人墨客屈指可数,在异族统治的时代更是凤毛麟角,但在蛮夷入主中夏的金朝,能够书文相长的代表人物首推“金士巨擎”赵秉文。在金代书法的历史长河中,赵秉文的闪光点就在于“通才”二字,他不仅是是金代末叶的大文学家,在理学、哲学、史学、书学等方面也造诣颇深。一位艺术家的造诣总是被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就要通过探究他所处的历史环境,结合他的书学渊源,分析他的学书思想和书风受到了哪些人那些事的影响。本文从赵秉文书学思想渊源和史料品评管窥一二,以期能够对学习书法有所获益。

关键词:赵秉文;金代;书法;文人

第一部分 金代书法发展背景

1.1金代书法的发展背景及代表书家

宋辽国势渐衰之际,金国作为一只新兴的政治力量,扩张势头极为强劲,从建国到灭辽只用了十二年。说到金代的书法发展基础,离不开这三个方面。

(1)“天赐洪福”

金代的书法发展基础可以用“天赐洪福”来形容,迁都北撤之时,对徽、钦二帝、臣僚百官以及公私收藏的图书文籍进行了一场大肆掠夺。《三朝北盟会编》载,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甲申,金人索监书、藏经、苏黄文及古文书、《资治通鉴》诸书。金人指明索取书籍甚多,又取苏、黄文墨迹及古文书籍。开封府支拨见(现)钱收买,又直取于书籍铺”。

(2)歌舞升平,国泰民安。

当然,书法的振兴发展,也一定离不开国家的兴旺运势。南北对峙之时,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与南孝宗签订了和平相处的协议,直至金章宗完颜璟(1168-1161)泰和五年(1205),四十余年间,两国休养生息,歌舞升平,国泰民安。因此,要说金代书法的黄金阶段,还要数金章宗完颜璟的全盛时代了。

(3)尊孔读经,上行下效。

另一方面,由于金朝迁都至燕京(今北京),政治文化中心南移,日益被“同化”到汉文化圈中。章宗奉行以文治国的原则,提倡“尊孔读经”,表明了汉文化代金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章宗作为异族君主,痴醉于书法,上行下效,开启了金朝书法的一片繁荣。

1.2赵秉文简介

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1185)及进士第,调安塞簿。历邯郸、唐山二令、南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明昌六年(1195)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坐讥讪大臣免官。不久起复同知岢岚军,历任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司天台少卿、翰林直学士等。贞祐四年(1216)除翰林侍讲学士,次年转侍读、知集贤院,官终礼部尚书。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姿暇录》等。

在金代书法的历史长河中,赵秉文的闪光点就在于“通才”二字,他不仅是是金代末叶的大文学家,在理学、哲学、史学、书学等方面也造诣颇深。正因为他学问浩博,书法格调就比同时代的书家略高一筹,饱受儒学浸染的他还非常重视学问对书法的滋养,这与那些有书无学或满腹经纶但不善书法的同时代文人有着明显的差别。作为金代后期书家们书学活动的核心人物,疏旷豁朗的性格对其书风的塑造也是功不可没。

第二部分 赵秉文的书学思想探究

2.1 王庭筠对赵秉文书风的影响

刘祁《归潜志》提到赵秉文幼年“诗与书皆法子端”。子端就是王庭筠,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别署雪溪,大定十六年进士。王庭筠不但是赵秉文书法和诗文的启蒙老师,而且赵能够进入翰林院也是王庭筠的大力推荐,两人的书风和书学思想多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其一,两人都是由唐宋上溯至魏晋。其二,赵秉文的书法更加遒劲豪迈,而王庭筠的书法多温润圆转。通过以下两个字的对比就比较直观的感受到他们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2.2颜真卿对赵秉文书风的影响

书法与人品自宋以来就被捆绑式的重视起来,人品高洁,书品自有一番浩正气。我们在颜真卿的作品中总能感受到一种豪迈、好胜、刚正不阿的气息,这与当时危机四伏的金代国情也十分相符,他作为忠义的代表,正是统治者和爱国者所需要的,因此颜真卿当时在金代书坛是很受追捧的,赵秉文也不例外。他推崇颜真卿的忠义和爱国情怀,也因此非常欣赏颜真卿的书法。

赵秉文在《对鲁公问》尝言:“颜鲁公,唐一代锯臣……尝以忠义者,国家之元气。”又在《唐论》中说到:“正使鲁公不能书,而忠义之节,当与日月争辉。”由此可见,赵秉文在书法上师法颜真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圭峰法语刻石》是赵秉文流传至今的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可以发现,和颜真卿的书法极其相似,用笔遒劲,气势奔放,书风豪迈。

2.3 黄庭坚对赵秉文书风的影响

初学王庭筠,又在颜真卿的基础上,追溯唐宋魏晋名家。从赵秉文现存作品来看,多取法米芾、黄庭坚。这两则提拔就可以看出,赵秉文对黄庭坚的推崇和赞扬,《题涪翁草书<文选诗>后》云:“涪翁自谓中年以草书名世,惟东坡以为俗。此其末年书也,知东坡之所谓俗,则知涪翁之不俗矣技近乎此矣!”其二,在《题鲁直书<黄庭经>》一诗,赞美之词也是溢于言表:“涪翁书法出兰亭,名书此经实自铭。开卷恍然如醒酒,养生新发庖丁硎。”由此看来,黄庭坚对赵秉文书风的影响自是不言而喻了。

第三部分 赵秉文书学思想對现在学习书法的启发

金代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并不算的多么突出,但囿于时代环境所限,能够在当时保持独立,不断学习,以古为师的赵秉文,在今天看来比同时代的书家更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他勤于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崇拜和敬仰。本传说他“自幼至老,未尝一日废书”;刘祁亦云:“酷好学,至老不衰。后两目颇昏,犹孜孜执卷抄录。上至六经解,外至浮屠、庄老、医学、丹诀,无不究心”,所著“无虑数十万言”。

其次,在书法技艺上取法并不仅限于以上几人,也不囿于某一个时代,甚至远溯三代金石文字。在《答李天英书》一文中这样说道:“学书当师三代金石、钟、王、欧、虞、颜、柳,尽得诸人之长,然后卓然自成一家。非有意于专师古人也,亦非有意于专摈古人也。自书契以来,未有摈古人而独立者……昔人谓之法书,岂是率意而为之也?又须真积力久,自楷法中来,前人所谓未有未能坐而能走者。飞动乃吾辈胸中之妙,非所学也。若世人能积学而不能飞动,吾辈能飞动而不能积学,皆一偏之弊耳!” 书家的情愫不仅依托于纯粹的文字,更多的是依赖带有感情色彩的书法形象与观者引起共鸣,这就是不认识汉字的异族人能够体会到书法艺术之美,受到线条墨色变化的感染并产生共鸣的根本原因。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写“自己的字”,不去学习观摩欣赏不同时代的书法艺术,心中没有众多艺术美的熏陶和积累,又怎么能有积淀和创新呢?

猜你喜欢
金代文人书法
金代社会阶层间个体晋升的途径
诗书画苑
从猛安、谋克官印看金代的尺度
书法等
海丰镇的兴盛与衰落
图说书法(三十九)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