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国喜歌剧的发展

2019-10-14 11:30梁国县
艺术大观 2019年20期
关键词:卢梭法国

摘要:喜歌剧产生于18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种受众于市民阶层的歌剧。喜歌剧分为意大利喜歌剧与法国喜歌剧,这两大喜歌剧体系的出现,无疑是给当时的意大利正歌剧和法国大歌剧的沉重一击。法国的喜歌剧产生于17世纪末,而喜歌剧之争更是这时代的代表。

关键词:喜歌剧;法国;吕利;卢梭

法国的歌剧一直都是为世人所喜爱的,而法国歌剧的发展离不开那些对法国歌剧所做出努力的作曲家们。喜歌剧之争在某一程度上是推动了歌剧的发展。虽遇重重阻力,但是这就是时代的变化。

一、吕利与法国歌剧

谈起法国的歌剧,首先我想到的便是吕利。吕利他曾经非常的不看好法国的歌剧,他认为歌剧是为意大利而生的,认为法国的语言和歌剧不符。然而,万事万物都是会有转折的,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波蒙娜》的出现,吕利对法国歌剧的偏见,从而开始研究种种,《丘比特于酒神的欢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我们来谈谈吕利为何觉得法语不适合歌剧,我认为是发音的习惯,意大利善用重读音节和变换语调来表现情绪,而发育则是演唱语调,延长当时的元音来表达情绪。而吕利为了克服这些,做出了大量的努力,相比于意大利的歌剧,吕利的歌剧咏叹调显得更加的短小精悍,更加的朴实,没有过多的渲染,以质朴为主,不像意大利那边的炫技,如大量花腔的运用。吕利他深入法国人的心理,且了解法国人的口味,因此她的音乐备受法国大众喜爱,吕利是感想敢做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大多数是轻快的,将各种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芭蕾、戏剧等。因为吕利的存在,法国的大歌剧也与意大利的正歌剧并列起来,且被全世界人民所喜爱。者两者各有千秋。而吕利之后,喜歌剧也因社会的现状而接踵而至。

二、喜歌剧之争与卢梭

谈到喜歌剧之争,就不得不提到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这出戏早在1746年便于法国巴黎上演过,而后又在1752年,意大利歌剧团到巴黎巡演,且在意大利歌剧院上演了多个喜歌剧,其中就包括《女仆作夫人》,上映后硬起来法国上流人们,古典主义崇拜者的极力不满,这便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线,矛盾在此爆发。而这时极力支持喜歌剧的发展的人物,那就是法国著名思想家、革命家卢梭。

众所周知,卢梭是一位思想家,而在喜歌剧之争中,他也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他还特意为此发表过一篇文章,大力支持喜歌剧,并且认为是上流人士欣赏不来这部喜歌剧,于是就带有有色眼镜去看待喜歌剧的产生和发展。而《女仆作夫人》正是他力挺的一部喜歌剧。其实按现在的看法来讲,卢梭或许是偏激了,因为他觉得喜歌剧太过完美,但是实际上,每个音乐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只不过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去雅俗共賞。不得不说,卢梭虽然是喜歌剧之争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是卢梭何尝不是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考虑。而卢梭的这一行为也激怒了上层贵族,甚至被人威胁至他的性命,但是他不为所动,且坚持自我。谁知他居然在这风头正紧的时候写下了一部喜歌剧《乡村卜师》,而后这部歌剧也成了上至国王,下至老百姓都能哼唱的曲调。卢梭是幸运的,喜歌剧也是幸运的,因为卢梭的坚持,喜歌剧才能有了以后的发展。

三、格雷特对喜歌剧的影响

喜歌剧是深入生活,深入平民百姓之中的音乐形式,提到喜歌剧的创作风格便要提到格雷特,格雷特对歌剧史上的贡献可以说是不可磨灭的,格雷特他不仅是喜歌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也在歌剧的创新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格雷特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她的爸爸是小提琴手,格雷特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音乐有着很大的兴趣与天赋,不负众望,格雷特在音乐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格雷特善于在音乐中融入民族音乐的元素,不同于传统法国大歌剧。

传统的歌剧一般是用古典主义时期的章法,而格雷特打破了这一局限性,为歌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人民对法国大歌剧这样子的传统格局产生了审美疲劳,而此时,喜歌剧作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法国人民的欢迎,再加上喜歌剧的内容大多源于生活,且质朴有趣。大势所趋,喜歌剧就这样子发展了起来。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类型音乐之间的碰撞,加上当时法国的社会现状,给予了作曲家们特别多的创作灵感,且因喜歌剧被人们所接受,作曲家们便有了更大胆的尝试,从而促进了歌剧文化的繁荣。

随着喜歌剧的繁荣,喜歌剧逐渐分为了抒情歌剧和讽刺歌剧两大类,抒情歌剧为是反映社会真实情况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将那些社会百态用歌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继而喜歌剧里面搞笑的喜剧风格也被严肃的风格所代替,法国歌剧《浮士德》便是那时候喜歌剧的抒情歌剧的代表。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喜歌剧的讽刺轻歌剧开始适用流行曲调,且发展迅速,深得人们的喜爱。讽刺轻歌剧他是从侧面曲讽刺各种社会现象,从而达到引人深思的目的,就像鲁迅写文章隐喻当时的中国,这两者是一样的性质。

参考文献:

[1]鲁燕玲.卢梭的歌剧思想与法国喜歌剧之争[J].大众文艺,2011(05):120-121.

[2]刘莎莎.浅谈喜歌剧的发展[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4):101.

作者简介:梁国县,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卢梭法国
人生的最高哲学
莫奈《睡莲》[法国]
大师的弯腰
法国本土为什么会有96个省?
卢梭的三次弯腰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
卢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
法国紧急搜捕连环杀手
卢梭——现实社会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