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
【摘 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在传统的统一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人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其中分层教学法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地优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在这一基础上来探讨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应用分层教学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
【关键词】 分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应用措施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一个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础性要求也是分层教学模式能够得到立足的最佳支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是立足现实提出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佳途径。那么该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地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呢?
一、根据学生的数学天赋,合理划分学生
根据学生的数學天赋来划分学生,是从数学角度而言的。所谓的数学天赋指的是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智商,在划分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某一特别因素来进行分层。所谓分层教学,其核心的教学理念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化来进行合理划分和有针对性地练习与教学。例如,在进行《四则运算》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小组的同学的学习态度、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数学思维都较差,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只要诱发其学习兴趣,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即可。而第二小组的同学的学习态度、接受知识的能力、数学思维都处于中等水平,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要让其能够明白简单数学法则的计算原理和相关过程,在课后要布置一定的作业来掌握其计算法则。第三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态度、接受知识的能力、数学思维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生来说,要让其能够有进一步的提升,可以稍微拓展一些课外内容,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思维。
二、根据层次进行作业布置
每个群体内部都存在着差异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其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变化。每个个体对信息的接受和辨别能力都不同,所以为了加强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就可以有效地优化作业练习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用因材施教的理念去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针对学生主体的不同构建分层教育模式。分层教育在小学数学设计上来讲就是从学生的差异性角度设计作业难度、作业要求。例如在《因数与倍数》这一章节的课外作业布置中,一般来说,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是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有深度或者综合性较强的作业,这样能够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这一部分的题称为综合运用题,只有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后才能够正确解答,开放性和灵活性很强。而对于数学知识学习一般的学生,除了一些必须掌握和学习的基础性作业外,还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有难度的作业,使得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可以有一个提升的空间。这一部分题目称为提高题,是在基本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后才能够完成,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该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让其能够在学习完成基础性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层次抛出问题,改变分层教学的引导方式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这一理念下对学生进行提问是一个难点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一问多式”的方法来设置层层推进和衔接问题,逐层递进,照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求一个数(除零外)的倒数的方法”这一问题中,教师可以出示一连串的相关例子,然后再抛出问题:这些例子各有什么特点?你们能够根据这些例子之间的共同点来总结出什么叫倒数吗?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完成下面的问题。这样一连三个问题提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解答,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全部选择,能力稍差的学生完成一道也应该对其进行鼓励。这样学生就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最后我们可以发现优等学生在知识方面是偏创造型的,中等学生只能够达到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后进学生在知识方面偏认识。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针对的不是一部分的学生,而是要有一种递进关系,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萍.迁移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山西青年,2016(2):90-91.
[2]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0(1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