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斋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 哎,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一首河北民歌《小放牛》开头就抛出了问题,赵州桥是由什么人修建的?在后续的歌词里,给出了解答:赵州桥来鲁班修,然而鲁班是春秋时期的人,又怎么来修建一座隋朝的桥呢?赵州桥的建造者当然不会是鲁班,这座巧夺天工的石桥又名安济桥,它的真正的建造者是隋朝造桥匠师李春。至于《小放牛》的歌词为什么这样唱,或许是因为“鲁班”已成了能工巧匠的代名词。
赵州桥虽不是鲁班所修建的,这首在河北传唱甚广的《小放牛》却恰好反映了这座桥在人们心中的传奇。按照歌中的传说,赵州桥在建成以后,有仙人张果老和已经位列仙班的后周世宗柴王爷,也就是北方传说中的一位财神爷,想要考验这座桥的坚固程度,柴王爷的推车载着三山五岳,张果老的毛驴驼着日月星辰,最终都没有压垮这座桥,只是在桥上留下了一道车辙和一个蹄印。现在,在赵州桥上仍然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车辙和一个蹄印,至于是什么时间留下的就不得而知了。
实际上抛开这些有趣的神话传说,在技术上赵州桥仍然有它的传奇。在赵州桥的建筑方法中,单孔技艺、拱形技艺和敞肩的建筑特点都是这座桥的传奇之处,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缓,便于修建。但是多孔桥也有缺点,如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碍洪水宣泄;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侵蚀,天长日久容易塌毁。因此,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这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按照赵州桥的宽度且采用单孔的技术,这座桥的桥拱高度很难控制住,若是桥拱过高,桥面过陡,不仅不便于车马通行,还会给施工造成大大的不便,为此,李春和工匠们一起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长37.02米的赵州桥,拱高只有7.23米,桥面因而可以过渡平稳,不论是车辆同行还是行人上桥都非常方便。至于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则是敞肩技术的应用。这种大拱加小拱的敞肩拱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汛期由于水量增加而产生的洪水对桥的冲击力,提高大桥的安全性。在赵州桥的桥身上,还有一个个“蝴蝶结”形状的装饰,这些是装饰赵州桥的铁腰,有了这些铁腰的固定,整个桥体也更加稳健。
从建成之日起到今天,这座桥已历经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霜,在这座桥上有太多传说走过,千年来历经的自然災害也未曾将它压垮,那传承千年的坚实力量,在这座桥上仍会继续走下去,迎接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