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是全球最具普遍意義且最為古老的企業組織,這幾年研究發現,家族企業隨著不同歷史、文化背景及制度等差異,有著不同的發展軌跡。縱觀百年華人家族企業發展史,第一代白手起家,打下企業版圖後營造了一批富可敵國的企業家,在亞洲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家族企業扮演關鍵角色
作為歷史最悠久的組織形態,家族企業在全球經濟成長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00年世界競爭力報告》,世界80%企業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家族企業特性。然而根據事實,在私有制條件下,歷史上最早的企業都是家族企業。
《財富 Fortune》2017全球500大排行榜,以營業額排名,最大企業是營收4800億美元、利潤136億美元的沃爾瑪(WAL~MART STORES),由沃爾頓家族(Walton family)所擁有。
美國學者 Kelin指出,「家族正在經營或擁有的企業,在全世界占有65%到80%的份額,掌握40%的全球500強企業的所有權或經營權」。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014全球家族企業調查》也發現,全球家族企業營業額占全球GDP70%~90%。
美國家族企業創造的價值約占GDP 50%,90%企業被界定為家族企業,每新增100個工作機會,78個就是由家族企業貢獻的。家族企業形態也從股份集中朝上市方向轉變,且比例持續擴大中。《福布斯》2015全球家族企業100強,美國有27間500強企業,歐洲有48家,福特、寶馬、沃爾瑪、歐尚等都在其中;而德國的默克集團,則已超過300年曆史。
家族企業控制著42%美國上市巨型企業,近年上市公司股份有往分散化方向靠近,但家族企業擁有的股份並未減少。Global Family Business Index研究發現,500強全球家族企業年度營業額超過40萬億人民幣,這個數字只比中國及美國低,可以組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歐洲超過20%的上市公司由前15大家族所控制。法國及比利時甚至超過30%及35%。歐洲家族企業占52%。在奧地利、荷蘭和德國,甚至高於80%。此外,家族企業在西歐除締造出40%的國家收入外,更為50%以上勞動人口帶來工作機會。
印度家族企業掌握超過75%的500強公司。包涵汽車、制藥、石化、資訊技術、電力、鋼鐵、電信、水泥、化纖、鋁等領域。近年來更積極發展服務業,依託印度特有人才結構,在金融服務、教育文化、資訊技術及醫療等領域,服務業已成為印度經濟火車頭,驅動著經濟增長,占GDP比重已增加至56.1%。
日本124萬家企業中,100年以上2萬家,200年以上1200家,300年以上400家,500年以上30家,1000年以上7家。韓國銀行發表《日本企業長壽的秘密及啟示》指出,日本境內超過200年的企業約3146家,數量世界第二。長壽企業近9成員工不超過300人,絕大多數以家族為經營單位,所屬產業則集中於食品製作、料理、釀酒、制藥,以及與家族文化相關行業。
華人家族企業規模明顯擴大
依中國大陸統計年鑒資料,1989年民營企業約9萬戶,到2001年增加到 202.85萬戶,註冊資金從8 4億元人民幣到18212.2億元人民幣。民營企業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是有所建樹的,對GDP的貢獻率每年提高超過1%,從1989的0.57%,上升到2001的12.7%。民營經濟對就業貢獻占比越來越高。1989每新增100個就業者,只有0.07人轉往民企工作,到2001增加到33人。
當前中國大陸每1 0 0間企業,有60間民企,其中54間家族企業,絕大部分實行家族式管理模式。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及全國工商聯在2011聯合發佈《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3286個家族企業參與調查,其中69.9%股份由家族成員擁有,且董事會一半以上為家族成員,從公司治理和管理到所有權,都有家族成員參與。
臺灣近6成中小企業以獨資方式經營,創造出538萬個就業機會。從集團事業來看,台灣前50大企業集團,超過6成的集團核心股權掌握在家族或個人身上,包括新光、台塑、國泰等,甚至新興科技公司,像大眾電腦、廣達電腦、台達電子等,也是由個人或家族擁有最大股權。
由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家族企業無論在歐美發達國家,或已開發及發展中國家的亞洲地區,對於國民經濟都有極大的貢獻。華人家族企業歷史相對較短,但在企業數量及經濟總量,華人家族企業規模有明顯擴大的趨勢,未來肯定有更多的華人家族企業進入世界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