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斯刚 李 芳 黄小武* 韦玉庆 余 波 苏益琼 梁丽娟 覃周岚 罗 生 覃万福
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柳州 545006;2.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鹿寨 545600;3.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平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鹿寨 545612;4.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鹿寨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鹿寨 545600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传染病,山羊最易感,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高热、眼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坏死性口炎、肠炎和鼻炎等症状,死亡率高达70%~80%[1]。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13年11月底,PPR再次传入我国并不断蔓延,截至2015年8月,共有22个省(市、自治区)发生271起PPR疫情,累计3.7万只羊发病、1.7万只羊死亡,对养羊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对羊群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发生和流行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以不同年龄大小的山羊为试验对象,采用不同方式和不同剂量接种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以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山羊抗体水平,考察不同方式和不同剂量接种PPR疫苗的免疫效果,为生产中PPR免疫程序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50头份/瓶,批号为2016044-2,每头份疫苗含有的小反刍兽疫弱毒病毒至少为1×103TCID50。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稀释至每毫升含有1头份,充分混合均匀,冷藏保存备用,稀释后的疫苗在3 h内用完。
小反刍兽疫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为20170802。
1)不同免疫剂量试验组。选取1.5~3月龄、未接种过小反刍兽疫疫苗、临床检查健康、在同一养殖场饲养的本地山羊20只,随机分为A、B 2个组,每组10只,分别颈部皮下注射疫苗1.0 mL/只和2.0 mL/只,做好标识,在未改变原有条件下饲养。分别于接种疫苗后第28、120天采集血样,分离血清不少于1 mL/只,-20℃以下保存备检。
2)不同接种方式试验组。选取2~4月龄、未接种过小反刍兽疫疫苗、临床检查健康、在同一养殖场饲养的本地山羊20只,随机分为C、D 2个组,每组10只,C组皮下注射疫苗1 mL/只,B组肌肉注射疫苗1 mL/只,做好标识,在未改变原有条件下饲养。分别于接种疫苗后第28、120、180天采集血样,分离血清不少于1 mL/只,-20℃以下保存备检。
具体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以D450nm值为判定标准。正常试验情况下,阴性对照吸光值≥1.0,阳性对照吸光值≤阴性对照吸光值×50%。按照公式计算阻断率(PI):PI=(1-样本值/阴性对照孔均值)×100%。根据PI进行结果判定:PI≥50%为阳性;PI<50%为阴性。
由表1和表2可知,山羊在接种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后的第28天时,A、B 2组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免疫抗体,阳性率达90%,从第28天到第120天,A、B 2组的山羊免疫抗体阳性率和PI平均值呈上升态势,PI离散度呈下降趋势,2组间山羊免疫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
由表3、表4和表5可知,山羊在接种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后的第28天,无论是皮下注射还是肌肉注射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均达80%。从第28天到第120天C、D 2组的山羊免疫抗体阳性率和PI平均值呈上升态势,PI离散度呈下降趋势,C、D 2组间免疫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第180天时,皮下注射组免疫抗体阳性率和PI平均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I离散度上升了4.75个百分点;肌肉注射组免疫抗体阳性率和PI平均值呈明显下降趋势,阳性率下降了40个百分点,PI离散度上升了15.42个百分点,C、D 2组间免疫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表1 不同接种剂量第28天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表2 不同接种剂量第120天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表3 不同接种方式第28天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表4 不同接种方式第120天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表5 不同接种方式第180天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PPR严重威胁我国的动物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发展,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技术应用是防控该病的有效措施,而免疫方案的完善是当前防控PPR的重要工作内容。我国各地防疫条件存在差异,制定适宜当地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是保障当地羊养殖生产安全的必要措施。据统计,2018年柳州市全年山羊存栏18.96万只,出栏25.05万只,以小规模自繁自养本地黑山羊为主。山羊养殖成为柳州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本研究对切实提高免疫质量以及有效预防控制疫情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同免疫剂量试验结构表明,皮下注射1个或2个免疫剂量疫苗均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2组间免疫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但后者剂量增加了1倍,这与郝玉清等[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柳州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带,夏季炎热,虽然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对热敏感,但本次试验说明,疫苗经过省、市、县三级冷链环节储存和配送到基层后,其单位病毒含量没有明显下降,仍然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坚强免疫力,按照1个免疫剂量接种疫苗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免疫效力水平,无需加大剂量。
郝玉清等[3]研究报道,山羊颈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1倍量PPR疫苗后7 d和14 d分别进行检测,2组山羊免疫后7 d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80%,免疫后14 d免疫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本试验检测结果显示,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PPR疫苗后,在第28天和第120天这2个监测时间点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完全一致,分别为80%和100%,第28天和第120天时,2组间免疫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第180天时两者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和100%,PI离散度分别为19.29%和31.50%,2组间免疫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试验结果说明,山羊采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2种方式接种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后均能获得一定水平的免疫效力,前者高免疫抗体水平持续期更长、免疫效果优于后者。可见,在给动物接种疫苗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途经接种是很重要的。不同疫苗具有不同的免疫学特性,随意改变其接种方式容易出现免疫效果差或免疫失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