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慧
摘要: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当中瑰宝是人们的智慧结晶,有着极高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在推动我国音乐事业传承发展和创新进步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传承的坚实阵地,通过发挥教育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借助一系列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文化传承者,从而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下去。本文主要就如何基于音乐教育平台传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分析,以期为音乐教育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教育;传承
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同时也形成了日益丰富的文化积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民族民间音乐领域,获得了诸多音乐发展当中的硕果,同时也为音乐事业的创新发展和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动力和资源。随着人们精神文明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音乐教育需要抓住时机,结合当前形势,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当中,从而保证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效果,让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新时代仍旧散发勃勃生机。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述
各个国家与民族均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该文化会在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交流当中不断传承和发展。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音乐更是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先辈也通过持续不断的提炼、加工、创造、累积、传承等行动,造就了如今风格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展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理想与追求,也深受群众喜爱。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学的特定名称,是为区别某些非民间音乐类别提出的一种概念。闻所论及的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在中国民间形成的,并且流传于民间的多样化音乐体裁。具体来说,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主要包括五大类:一是民间歌曲。民间歌曲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口头创作和流传的歌曲,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也真切和直接地体现着社会实践情况。二是民间舞蹈音乐。民间舞蹈音乐是伴随民间舞蹈的歌唱与器乐演奏的一个综合艺术形式,有着载歌载舞的显著特征。三是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是基于民间歌曲伴随曲艺文学走向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是对曲艺唱腔与伴奏音乐的总称。四是戏曲音乐。戏曲艺术是融合了音乐、戏剧、舞蹈的综合艺术,将唱念做打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五是民间器乐。我国民间器乐尤为丰富,种类繁多,不同的乐器又有着不同的发音原理与演奏方法,通常可分成吹、拉、弹、打这几个大的类别。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价值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整个发展历程尤为不易,但是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民族民间音乐要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就需要抓住音乐教育契机,以教育教学为根本平台,在培养优秀文化传承者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力。一方面,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所见证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性文化能够为我们研究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提供重要保障,让我们在领略音乐魅力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先民的历史变迁;民族民间音乐代表了民俗文化,也是整个民族文化体系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实际上就是保护我国的民俗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是地域文化的标志,能够对地域的地理、人文、居民性格等进行淋漓尽致的体现,彰显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民族民间音乐包含着民族精神,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传承,实际上就是传承民族精神,这对于民族发展和振兴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从音乐教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民族民间音乐能够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使得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补充音乐课程,以及拓展教育内容的必要素材,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引导学生接触、学习和深入研究民族民间音乐,能够让学生被其中的文化与音乐震撼,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强化学生民族精神以及文化素质,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民族民间音乐的渗透和传承还能够为当前的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创新思路,为音乐教育事业以及音乐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助力。
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当中的传承措施
(一)运用灵活多样授课形式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类别众多,在音乐表现内容层次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因此在音乐教育当中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恰当融合民间音乐文化,将会为学生补充大量的音乐文化知识,培育学生热爱国家与振兴民族的情感。为进一步增进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演唱方法以及技巧手段的掌握水平,必须引入灵活性以及多样化的授课模式,让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学习获得多方面的支撑和保障。教师选择的授课形式要尽可能实现多样化,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课程学习要求以及兴趣爱好,以便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发挥主体作用。现如今较为常见的授课形式主要有:一是鉴赏式。这种教学组织模式,把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强化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知,也让这类音乐在学生群体当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通过鉴赏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增进对这种独特音乐形式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产生更强的民间音乐传承积极性。二是讲座式。具体来说,学校可邀请民族民间音乐领域的专家与学者来校为学生讲解和民族民间音乐相关的内容,涉及音乐层面上的技巧方法,又涉及文化历史层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增进了解的过程中把握相关知识,体会民族民间音乐的底蕴,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三是实践式。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民族民间音乐实践课程的方法,有针对性训练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演唱能力以及乐器演奏技巧,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要求,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深度结合。
(二)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手段
毋庸置疑,我国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其承载的传统文化更是内涵深厚。尽管如此,大部分的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是缺少了解的,即使是有学生有所了解,但是认识也不够深刻,因此要让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学习和传承常常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运用,在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利用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学习规律推动音乐教学与时俱乐进,让传统教育模式得到彻底变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丰富教学内容优化,知识技巧呈现以及增進师生互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在提高学生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热情方面更是效果突出。于是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恰当融合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探索产生强烈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保证实际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这一经典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二胡与笛子的图片与视频资料,首先增进学生对这些民族乐器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播放音乐作品,让他们深入鉴赏音乐作品描绘的艺术形象以及音乐意境,同时品味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在持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的过程中,让音乐教育事半功倍,确保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效果。教师要真正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动音乐教育创新,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能力,尤其是要熟练应用各种各样的现代教育手段,这就给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学校积极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三)利用民族民间音乐资源
民族民间音乐是非常宝贵且有着极高传承价值的音乐教育资源,将这些资源引入音乐教育实践,是音乐传承和发展的必要保证以及根本举措。学校在中国音乐教育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史要激励教师以及广大学生主动收集整理与提炼本地的民族民间音乐材料,打造完善化的音乐教学资源库,以便在教学活动当中引入这些资源,满足学生对多样化音乐信息的需求。当然学校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来学校展示民族民间音乐,实现实践和理论的深度结合。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与民间艺人交流,增进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意义、风格、类别等,有更加强大的动力与积极性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音乐。除此以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开展民族民间音乐采风活动,鼓励教师与学生投入到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当中,培育师生创新创作意识,让他们在参与各种各样音乐文化节音乐表演活动,观赏经典民族民间音乐表演等途径,提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和学习能力,根本上提高音乐传承有效性,扩大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影响力。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当中的璀璨明珠,所承载的是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反映出的是地域文化有着很高的传承发扬价值。不过在如今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在流行音乐冲击逐步增加的情况下,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并不乐观。要改变这样的不利情况,就要发挥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音乐教育的传承和推广让民族民间音乐深入人心,得到更多传承者的重视,使得民族民间音乐在世代传承的过程当中成为后世的珍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方光耀.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8):95-96.
[2]冯光宇.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16(17):21-22.
[3]欧阳青梅.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J].民族音乐,2016(20):30-31.
[4]卢亮.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J].黄河之声,2016(16):57.
[5]杨宏伟.浅议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9):111.
[6]刘艳平.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探讨[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7(16):95-96.
[7]舒暢.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在普通学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体现[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9-10.
[8]谢向勇.分析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J].北方音乐,2013(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