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登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现在舞蹈教育教学中要融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时存在的问题。像只有理论而顯得空洞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育面、死板的教育形式和严峻的社会形势都是目前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在基础的教学方法上,结合多位舞蹈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舞蹈教学;融合;对策
一、引言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本身有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所以是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因为政治、经济等原因文化不断碰撞,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五十六个民族,于是我们有了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将民族民间舞蹈与现在的舞蹈教育教学融合,增加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也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更好传承。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融入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只有理论的教学内容
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所以在舞蹈教学时参考教科书和一些教科资料就直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没有对于课堂有关的背景和知识点进行拓展和补充,也很难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讲解。这就导致了有少数老师在教学时将一些不相关内容、甚至是错误的内容穿插其中,脱离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本义。民族民间舞蹈源于生活,有日常的生活片段,更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这样的教育教学不仅导致了教育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效果差,更导致了民间舞蹈失去了其代表的文化内涵。
(二)单一的教育面
经过调查发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不尽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共同存在点是教育面比较单一。部分地区大部分舞蹈教育都是同一个模式,教师们选择的教学舞蹈没有代表性,舞蹈风格没有民族特征。开展教学活动时更是按着课本和教案照搬照抄,没有丝毫特色和创新。学生们普遍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就更不会主动学习课外知识。
(三)死板的教育形式
民族民间舞蹈有丰富的类型,但是在我国关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教育教材在所有舞蹈教材上分配到的比例不足15%。教师只能靠自己的舞蹈经验进行授课。往往讲授的内容过于分散,无法创新,也没有系统性。只能重视学生基本功的练习,无法进行更深一步的发展。这就导致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形式死板。
(四)民族民间舞蹈的实际现状
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互联网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外来的舞蹈。很多学生都对街舞或者是拉丁舞更感兴趣,因此对于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就没有主动性,越来越少的人去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也导致了民族民间舞蹈的专业人才更加稀少,形成恶性循环。
三、分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的相应对策
(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名优秀的舞蹈老师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的舞蹈知识,指导学生的形体训练,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学生感悟不同的文化,来加深自己对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民族舞蹈文化的内涵。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等为里面的老人表演自己所擅长的民族民间舞蹈。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机会,还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得到成就感。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反复的舞蹈练习,不仅得到了技术上的提升,还加深了自己对民族舞蹈的理解。
(二)增加知识传授面
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众多文化之一的民族舞蹈,蕴含了先人们无穷的智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培养审美。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艺术,不仅需要舞蹈形式美,更需要满足观众的审美。学生还要掌握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培养乐感,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节奏感。小到一个眼神,大到一个动作,都包含了舞者向观众传递的信息。所以,审美和乐感缺一不可。
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深层次的了解舞蹈内涵。这就要求老师需要向学生介绍民族舞蹈的背景和民族舞蹈所具备的民族特色。比如:蒙古族舞蹈中常有马的形象,傣族舞蹈中常有孔雀的形象,朝鲜族舞蹈中常有鹤的形象……这是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所决定的。所以,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不仅需要纠正学生的舞蹈动作,还需要向学生讲述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这样学生才能在舞蹈过程中加以自己的创新,发挥民族舞蹈自身的独特韵味。只有结合各种教育形式,学生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民族舞蹈的精髓,加以创新,赋予民族舞蹈新的生命力。
最后,实施分类教学。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不同学生由于家庭等因素,性格特点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他们跳舞风格也有很大差异。作为教师应该时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性格,方便在教学时因材施教。
(三)丰富的教育形式
合理的课程安排能更好的使舞蹈教学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融合。不仅要大幅提升基础知识在民间舞蹈文化教育课程上的比例,还需要给不同风格的不同学生安排与之相适宜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师应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现代科技的应用,给学生展示和欣赏民歌舞蹈片段、图片等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围绕学生兴趣爱好进行更深一步的理论学习。
(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教师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新鲜感。例如:当学生练习傣族舞时,将教室氛围利用投影仪布置成热带雨林气氛,让学生穿上傣族传统服饰,感受傣族人民的热情,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舞蹈中。只有越来越多人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的美好,才能营造社会重视民族民间舞蹈的氛围,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发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融入民族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民族民间传统舞蹈,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加深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曹晓娟.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的交融思考——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J].大学教育科学,2017(4):10.
[2]罗春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9):208.
[3]李晓君.浅谈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J].陕西教育(高教),2014(1):45-46.
[4]王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J].大舞台,2011(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