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是随着近代城市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最近四十年,由于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中国城市雕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一片繁荣的背后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城市雕塑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城市雕塑的现状进行梳理,找出未来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城市化;雕塑;公共艺术
城市雕塑的产生依附于其母体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是统治阶级意志、宗教宣化、城市功能、市民生活等方面的综合需求与体现。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体现着城市的精神,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一代代的中国雕塑家将所学的雕塑知识应用到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雕塑发展道路。
一、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
我国城市雕塑的起源十九世纪中后期,二十世纪初期,一批留学海外的雕塑家学成归国,在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术院等院校开设了雕塑专业,将西方城市雕塑的概念引进中国,并积极探索西方雕塑与中国城市的结合之路。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发展,城市雕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一番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对西方城市雕塑嫁接、模仿到逐渐探索出植根于中国文化,适应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
二、中国城市雕塑的现状
在我国城市雕塑的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表现形式和题材上进行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雕塑类型,主要可以分为纪念碑式雕塑、现代城市景观雕塑、城市公共艺术。
(一)纪念碑式雕塑
纪念碑式雕塑是产生最早的一种城市雕塑类型,源于欧洲人对英雄的崇拜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纪念碑式雕塑具有一定的纪念性和教育性,是不同的国家、不同时代不可或缺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讴歌和表彰对国家和民族历史上做出重大贡献和业绩的人物,铭记和纪念那些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纪念碑式雕塑在内涵上,传达出当时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般设置于可以举行纪念活动的广场空间的中心位置。纪念碑式雕塑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和表现风格,都具有体量恢宏、庄严肃穆的特征。建国初期我国的城市纪念碑式雕塑的形式和风格上,学习和借鉴了苏联雕塑的模式,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突出一种史诗般的宏伟叙事性。
(二)现代城市景观雕塑
现代城市中雕塑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人文景观而存在,与城市的建设理念以及人民对审美的需求息息相关。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全球范围来看,城市成为更多人生活的空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规划建设能力的提升,市民对城市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完善便利的设施、优美的生活环境成为城市吸引人的软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国外交流的频繁,我国城市景观雕塑的题材、表现手法、材质都有较大的拓展,特别是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其个人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对城市雕塑创作的影响因素逐渐增加。现代城市雕塑以抽象的造型,同時也更加注重和强调雕塑与周边自然环境、城市人文环境的协调性。
(三)城市公共艺术
由于公共艺术其内涵的无共识性和外延的宽泛性,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学术界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作为公共艺术而存在的城市雕塑艺术,是建立在欧洲城市民主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下,通过城市的公共空间给市民提供民主交流的环境空间和平台,是一种民主精神和意志的体现。公共艺术内涵中所体现出的公共性、在地性、审美性等特征,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公共空间视觉审美的需求,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是公共艺术在中国处于“既先天不足,又后天失养”的一种状况,简单粗暴地将西方公共艺术的形式和观念嫁接到中国,这就是为什么公共艺术的观念引入中国这么多年,我们依然很难看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公共艺术品的原因。因此,中国的城市公共艺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盲目的对公共艺术进行膜拜是不可取的。
三、中国城市雕塑未来发展的趋势
纪念碑式雕塑、现代城市景观雕塑、城市公共艺术三者,从时间的发展上看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从所包含的范围所表现的内容来看是不断丰富和拓展的。但这三者之间不是单纯的迭代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从城市景观雕塑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更加适应城市发展和满足市民需求的景观雕塑类型还会产生,但是传统的雕塑形势依然具有坚强的生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尽管公共艺术的概念在国际上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实践性,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程度也非常高高,由于公共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传统类型的纪念碑雕塑和现代雕塑,由于他们的功能和作用,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依然具有存在的土壤。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三种类型的雕塑依然将长期并存,并且互为补充为中国城市文化的塑造贡献各自不同的力量。
作者简介:王羽羲,郑州郑大羽方公共艺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