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我国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种“文艺下基层”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促使了我国基层的在精神领域的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各种成果也是十分喜人。在着力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审美水平,丰富精神内涵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急需文艺工作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基层群众的文艺培训进展情况进行讨论,提出对于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旨在更有效地推进基层群众文艺培训工作,供文艺工作者借鉴。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艺培训;现状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建设步入新时代,人们不但对物质要求有所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须有同样也是。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不仅能使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还能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全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由此可见,创造群众文化对于社会精神层面的建设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开展对基层群众的文艺培训
在创造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对群众进行文艺培训。群众文化取材于群众生活,服务于人民大众,拓宽了人民群众的视野,把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串联起来。可以说,群众文化因其受众之大,影响之广,逐渐受到各个文化部门的重视。虽然现在的群众文化发展总体上是蓬勃向上的,但是在有些落后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相悖的愚昧思想。因此,开展文艺培训工作对消除这些落后思想,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公益性的文化组织和机构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外界进行专门知识的科普。其所面对的受众大多是基层群众。如何更有效地掌握这些晦涩的知识,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消除愚昧,实现人民精神层面的飞跃,就需要文艺培训工作来完成。
不但在培育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在促进社会教育方面,文艺培训工作也发挥着其不可比拟的作用。群众文化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对社会生的个人能起到一定教育作用吗,属于社会教育的一种。对于社会精神面貌的展示有着一定的体现,同时对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起着一定的指引作用。开展积极的基层群众文艺培训,有助于群众文化向着先进的方向迈进,能够矫正群众文化中不良的一方面,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使得全社会人民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因此,基层群众文艺培训有利于在群众接受社会教育时对群众文化做出筛选和评判。
除了在先进文化的学习和发扬上基层群众文艺培训体现了其优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基层群众文艺培训也发挥着它的作用。当今社会许多优秀的文化都是来自人民群众的传承。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群众赋予这些文化以众多新的形式和内涵,这些传统文化文化的变体也越来越多。只有通过进行基层群众的文艺培训,才能保证更好地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集成发扬下去,同时对于其中的糟粕加以摒弃,从而为人民群众未来改革创新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思路,有力地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现阶段在对基层群众的文艺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一)地区之间文艺培训水平存在差异
在我国,有开展群众文艺培训工作的地方多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且城市地区多于乡村。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基层群众在满足自身物质需求之后,更多地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开展各种文艺活动。而文艺培训的存在更有助于他们开展相关活动。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为满足自身物质条件的需求,无暇顾及文艺方面的活动,文艺培训也就得不到展开,造成了地区之间文艺培训水平存在差异。
(二)文艺人才的青黄不接
在许多文艺工作中,年长者的数量居多,且担任主要位置,虽然他们有着相关经验,但难免故步自封,难以把握时代热点。而许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又不屑于参与文艺工作的管理和建设中,造成了文艺人才的青黄不接。
四、针对基层群众文艺培训的不足,可采取的方法
(一)为文艺工作提供适宜的开展环境
文艺工作的开展需要适宜的工作环境。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内部也包括外部。对外应注重公共基础设施,如科技馆、展览馆等的建设,使其对人民群众更具吸引力。对内要加强文艺部门的制度管理改革,使制度適应新时代文化发展要求,更能吸引文化人才加入进来。
(二)增强我国文艺工作者的工作水平
提高文艺工作者的工作水平,首先要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包括对科学文化的专业素养,以及对文化发展方向的具体看法,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培训工作在开展中不会走偏道路。除此之外,还要增强文艺工作者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得文艺工作者开展的工作始终围绕群众进行,成果由群众共享。
五、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当前基层群众文艺培训的状况分析以及对相关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不难看出现阶段基层群众文艺培训仍然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每一个文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把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提高自身水平,做好文艺培训工作。同时,文艺工作也离不开良好的土壤,相关部门也要做到相对应的帮扶工作。
参考文献:
[1]欧华.新时期基层群众文艺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J].大众文艺,2017(10):28.
[2]罗璟.创新群众文艺辅导形态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中华传奇,2019(11):69-70.
[3]裴诗贇.发挥专业培训优势 激发民艺创作活力[N].中国艺术报,2020-01-17(008).
作者简介:张丽娜,秦皇岛市文化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