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韵
摘要:基于“共享”理念的背景下,针对社区空间在社会发展与更新过程的中出现的问题与发展思考,提出“共享”理念的社区空间更新策略。引入休闲运动空间、农业元素、儿童活动空间、社区共享自助服务空间等空间,促进社区空间环境设计更新。文章以广东四会凤山花园社区为例,探讨“共享”理念下的社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实现方法,有助于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善与进步。
关键词:共享空间;社区;环境设计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家族、族系、会社这些传统的共同体系正逐渐弱化并走向解体,人们更趋向于独立的生活方式。共享的观念和经济模式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产生了城市空间、建筑空间的共享,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各类资源,也给使用者带来诸多的收益,物质通过共享获得效能叠加,精神通过共享获得凝聚。
共享社区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共享社区空间具备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双重属性,承担着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双重空间职能,在城市建筑体系中占有着一席之地。
二、概念
(一)城市社区概念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作为一个城市的基础,是城市运行和管理的载体。社区的发展将直接影响着所在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一个社区有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二)共享化社区空间
现代共享社区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丹麦,当时丹麦的一群家庭认为当时的房屋及社区制度无法满足照顾孩子的需求,随后首个现代共同住宅计划Saettedamen在1967年组建了约五十个家庭成为一个理念社区。具体而言,共享社区被认为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精神和谐共处价值观的一群人的社群。
三、“共享”理念对人群的影响
(一)共享的社区空间对人群的积极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年轻一代正不知不觉形成一种新的社交,开始害怕孤独,担心被信息甩掉。与此同时,城市的消费状态特逐渐从注重功能向注重精神转变,而共享社区正试图通过24小时无人超市、健身房、线下书店、露天电影院、共享厨房服务来满足人们的精神性消费。共享社区中会有许多物品和空间是公共拥有的,这就大大减少了重复的必要性,提高了场地和物品的使用率、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未来二三十年将是老年人口膨胀、养老问题突显的一个时间段,如今社会的生活压力大,子女的负担重,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老人们可以常住共享社区,而共享的社区空间按照“居民自治、居民自理、互助服务”的原则。
(二)不共享的社区空间对人群的消极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高速发展,在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不同步的情况下,尤其快速的生活节奏给城市人们带来了各种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随之出现了各种心理疾病。建筑单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居住社区的住宅楼越盖越高,独门独户的家庭也都渴望能有个亲密无间的邻居。当现代居住社区建筑空间不共享,当所有人都只能生活在封闭的盒子中,类似于“城市孤独症”的城市心理疾病便蔓延开来。
四、“共享”理念实践构想——四会凤山花园社区
研究对象背景:凤山花园社区位于广东省四会市凤山路与龙凤路交叉路口向东南约100米,场地处于四会市旧城片区。由于场地较长时间荒废,被闲置成为露天停车场用地,但停车密度较大,灰空间较闷,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居民楼住宅。实地调研发现,凤山花园社区的空地空间较少,道路狭窄,主要为交通空间,缺乏居民休闲运动的共享空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图1)
五、“共享”理念下的社区空间环境设计更新策略
(一)交往空间与共享生活
人生来就是群居动物,脱离群体交往的生活必然会影响到人的精神,精神的不健康则会反映在肉体的疾病当中。现在的城市居民虽然聚居一处,却缺乏交往。在未来的共享社区中,应该要形成大量的“硬空间”(实体的公共空间)和“软空间”(共同的理念和话题)。社区中应增加建设公共物品交换处、公共儿童活动室、公共图书馆、公共餐厅……
在现在的城市社会结构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缺乏“共享”.其后果之一是,每家每户不得不占有大量物品,不管是汽车、洗衣机、电视、儿童玩具等等,都得家家单独购买,这也是导致消费主义以及生态崩溃的原因之一。而共享社区中会有许多物品是公共拥有的,这就大大减少了重復购买的必要性。
(二)休闲运动空间健康共享
“共享”理念应用于休闲运动空间的梳理与构建,原闲置活动空间则集中于龙凤路与凤山花园居住楼之间,作为居民社交活动空间,提升现有的原始空间,进行横向连接进而形成平面,经过划分网络、围合空间,形成立体休闲运动空间。依据居民的健身活动需求,可以分为休闲观光步道、健身运动跑道、公共篮球场和儿童娱乐区等场所。这些健身活动空间服务于社区中的居民,具有一定的共享性、通达性,并能解决老旧社区活动空间不足的现状、提高跨年龄段群体的联系,促进社区活动与人群关系进行梳理重构,为老人和儿童等目标人群提供更多功能使用可能性的空间。
(三)自助功能服务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在未来,5G技术逐渐融入大众生活,许多应运而生的新科技产品,例如VR体验、无人机无人车、AI自动化管理、各类机器人等,都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出行、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社区自主功能模块包括社区自助书屋、社区自助快递驿站、社区自助存储中心、社区无人商店等。 社区自助共享服务空间既丰富了公共空间交往模式,为社区营造了新的居住氛围。
(四)“农业元素”融入社区
通过调研发现凤山花园社区:每人享用的公共空间有限;价格合理的新鲜蔬菜供应有限;不少居民自发地在对荒地有所开发(种菜、养花、种花)。针对这些问题,“农业元素”引入,以社区种植训练中心,家庭种植和社区种植角为基本层级来定期组织活动,社区居民既能自主参与社区种植计划当中,同时还能享用到新鲜的蔬果。
六、结语
“共享”理念下的社区空间环境设计,不仅需要结合人的基本需求和心理状态,同时还需要考虑场地本身来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此外,全社会对于社区营造与共享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尚浅,相关研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共享”社区计划需要每个人为自己所在的社区出资、出力,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和生态责任,让社区更加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淑玲,贺智娴.城市居住社区共享化建筑空间设计[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29(8):134-137.
[2]茅炜梃.“绿色共享空间”理念下的城中村空间环境更新[J].城市营造,2019(6):183-184.
[3]潘凯.城中村屋顶公共空间设计探索[D].深圳大学,2017.
[4]陈立群.从空间视角看共享经济时代的城市[J].景观设计学,2017,5(03):40-51.
[5]张宇星.城中村 作为一种城市公共资本与共享资本[J].时代建筑,2016(06):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