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衍生品的创新与开发研究

2019-10-12 12:21毕凤霞
艺术大观 2019年27期
关键词:衍生品艺术作品特色

毕凤霞

摘要:商品与艺术相互结合,衍生出新的产品门类,就是艺术衍生品,这类产品具有特定的艺术附加值。像一些由艺术家亲笔签名并且限量发行的版画,印有艺术家代表作品的生活用具、服装服饰以及与一些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具有收藏价值的产品等,都属于艺术衍生品。利用艺术作品的价值衍生出来的产品可以创造出巨大的利润空间,这也是近几年比较前沿和流行的产业。本课题主要对艺术衍生品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调研, 了解其发展现状,通过发现问题,探索应对策略,丰富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意在为政府决策和后续研究提供支持和依据。

关键词:艺术衍生品;艺术产业;地域文化

艺术文化衍生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艺术衍生品是艺术价值链的有效延伸,是艺术实现其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衍生环节。与纯艺术不同,艺术衍生品是当代商业向艺术领域渗透的产物,因而商业性是它的必然属性,设计精良、运转良好的艺术衍生品其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将会双赢。艺术衍生品是左手艺术右手进行消费,积极推动了经济和人文的发展。从几百块到几百万块的艺术衍生品,艺术作品的批量复制使大众具备了消费高端艺术品的能力,使艺术作品更加普及化和广泛化,成为艺术介入生活的最佳途径,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艺术气息,提升了生活品质。

一、国内外艺术衍生品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外艺术衍生品发展状况

艺术类衍生品指的是产品与艺术品相结合的产品。艺术衍生品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实际上主要是纪念品性质的衍生品,出现的时间比较久远,主要是各地的博物馆推出的与古今现代艺术作品相关的艺术文化衍生品。通过调研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设计开发思路狭窄、开发的衍生品式样较为简单等。大部分产品是把艺术作品简单地移植到服饰、杯子、鑰匙扣、冰箱贴等上面,做工较为粗糙,售价又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销售。还有就是艺术衍生品发展面临着产品雷同化、版权意识薄弱和产业链条不能很好地衔接等困境,这是目前国内的一个现状。在国外文化艺术衍生品的发展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像法国的卢浮宫等大博物馆和大都会等美术馆,都有专门的艺术文化衍生品的研创和开发、销售部门,主要制作一些明信片、旅游纪念品和高端艺术复制品等,如图1就是利用梵高的艺术作品衍生出的各类产品。

(二)艺术衍生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山东地区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艺术衍生品行业大多数以代加工、代销为主,其产品与其他地区的旅游纪念品大同小异,根本无法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更无法起到纪念、宣传的作用。艺术衍生品的创新开发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艺术衍生品雷同,现通过对山东各景区的游客进行调查,大多数人还是希望买到具有纪念意义的能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衍生品。但调查中发现,山东市场上的旅游艺术衍生品产品更新速度极慢,创意产品少之又少,品种单一的同时还存在做工粗糙、功能单一、升值空间少等问题,没有充分考量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需求。

二、艺术衍生品开发与创新探析

目前文创产品产业的开发还是存在许多滞后的问题,如创新创意和开发设计能力欠缺、没有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文化产业链不健全等。随着人民生活需求的日益提升,艺术衍生品行业应该在设计创意、用材、质量、工艺、体现地域文化内涵上追求更高的层次,同时也应该建立起高规格的质量要求。

(一)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强化创意与设计,树立品牌

设计与创意是艺术文化衍生品的生命线,需要跨界整合。我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资源丰富,不同的地域又有着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好的艺术衍生品一定是立意高、创意巧,尤其是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开发和设计,设计出能代表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衍生品,以鲜明个性和文化品位凸显地方特色并形成品牌。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设计人员将康熙霸气的朱批“朕知道了”与纸胶带巧妙地相结合,一经推出便热卖告罄。一年的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到近九亿新台币(如图2)。后来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创商品,掀起了一股雍正热潮,其中带夜光的运动手环最受人瞩目,有红白黄三个颜色,颇受消费者喜爱,还有用圣旨和密奏制作的文件夹、立体明信片、贴纸、束口袋和手绢等,都是出自帝王的朱批奏折或题写的匾额,这些好的创意与设计带来了非常高的收益。

艺术衍生品的开发,还可以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努力设计开发极具地域特色的、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衍生品。重点开发以地域特色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系列。充分考虑购买群体的审美标准和消费趋向,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努力找出符合当地地域文化的历史特色、人物特色、艺术特色、习俗特色,能够引导人们领悟美、发觉美,提高审美修养。无论是设计师、开发商还是经营者,都要以弘扬本土优秀文化为主旨,设计、开发、销售艺术衍生产品。在文化艺术衍生品的研发过程中,要以目标对象为主导,了解消费群体的需求和期望值,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评估资源,创造主题鲜明、制作精美、具有极高纪念价值的艺术衍生品,形成品牌和拳头产品。例如中国著名雕塑家向京和瞿广慈夫妇,他们2010 年在北京创立了“稀奇”品牌,作品主要包括雕塑及配饰。产品形象憨态可掬、幽默风趣,诠释了芭蕾舞者并非一定就是帅哥美女,骑白马的也不一定是王子,每一件作品都源于艺术家原创作品的创新和再创造,实现了艺术礼品及家居饰品独特的概念,销售渠道丰富多样、有声有色。(如图3《天鹅湖1》)。

文化艺术衍生品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共同性,又要考虑差异性,可以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等方面入手,深入设计开发同一品种艺术品不同个性的艺术衍生品,以此满足差异化人群的需求,成功的艺术衍生品不但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能起到宣传当地地域文化的功能。

(二)遵循差异化的原则,延伸产业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层面也有了新的提升。艺术家们的作品是以高价位为依托的,文化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众在消费过程中无法享受艺术原作品的遗憾,大众消费与艺术衍生品密切联系,这也是在消费时代,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广泛普及的必然结果。艺术衍生品行业应该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链的顶端是作者的原创艺术作品,同时也是版权所有者,中间环节承上启下,起到桥梁的作用,主要有艺术授权机构、相关行业的产业中介和一些艺术衍生品的生产企业,末端是销售艺术衍生品的代理,当然还少不了金融业、法律法规、新闻媒体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每个环节不可或缺。提高相关行业的专业化,设计和生产出高质量的艺术产品,丰富品种,并且利用不同的技艺进行多材质、多特色的艺术衍生品制作与生产,现代新科技与传统的手工艺紧密结合,如激光技术在材料上打孔、雕刻、切割、焊接等方面的应用,使艺术衍生品的生产制作更具现代感,走出并推广艺术衍生品这条完整的产业链商业模式,是艺术衍生品发展的根本途径。

艺术衍生品作为一个崭露头角的产业,真正实现了艺术更加生活,生活更加艺术的美好愿景,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方式、途径、机会去接触和了解艺术作品。本论文主要是对艺术衍生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开发与创新研究进行了探索,对于如何有效推动文化艺术衍生品资源的开发与创新,并全面升级这条产业链,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报告(2013)[EB/OL]http://review.artintern.net/html.php?id=40504.

[2]周永亮.艺术衍生品市场模式调查[EB/OL].http://news.artron.net/20120216/n217755_3.html.

[3]《美国:艺术衍生品探索新方向》 2012-07-04[EB/OL].http://art.china.cn/tslz/2012-07/04/content_5133675.htm

猜你喜欢
衍生品艺术作品特色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衍生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由“大白”玩偶脱销说开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