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非遗类手工艺传承创新策略研究

2019-10-12 14:19杨朕禹
艺术大观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传承互联网+创新

摘要:在“互联网+”合背景下,非遗类民间传统手工艺开始注重保护和传承,开始由生产性保护向产业化保护过渡。品牌、技术、专利、宣传等立体化运作,使得传统手工艺的地位持续上升。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嵌银漆器为例分析,如何使其揭掉被保护的标签,走入生活,融入生活,由产品变成商品,在生活中得到持续的发展,才是非遗类传统手工艺完成现代文化产业转型,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表现。

关键词:非遗类民间传统手工艺;潍坊嵌银漆器;传承;创新

当下,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突破发展下,非遗类民间传统手工艺要做好保护、传承、突破、创新,由生产性保护向产业化保护过渡。除此之外,如何使非遗类传统手工艺揭掉被保护的标签,走入生活,融入生活,由产品变成商品,在生活中得到持续的发展,才是非遗类民间传统手工艺完成现代文化产业转型,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表现。

一、简述潍坊嵌银漆器和发展现状

(一)潍坊嵌银漆器

潍坊嵌银漆器是山东潍坊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依托传统红木嵌银漆器的民间工艺,推进红木嵌银漆器产品的传承和发展。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地域风格鲜明,工艺成熟。以名贵红木、天然漆和金银线为主要原料,经精工雕刻,金银镶嵌而成。距今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独有的特种工艺。潍坊市现有从事红木嵌银漆器生产的厂家10余家,传承下来的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传统手工技艺产品共有1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花色,主要分为工艺品和家具陈设两大类。

(二)潍坊嵌银漆器的发展现状

在物质文明繁荣的今天,曾在过去的年代中大放异彩的非遗类手工艺、需要大量人工时间精雕细琢而成的精美繁复的手工艺品,似乎不太适应当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品牌审美意识。为了市场销量简化非遗类手工艺的制作流程和降低材料技术标准,放弃非遗类手工艺品的精髓,无异于杀鸡取卵。

和众多非遗类手工艺一样,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也面临着来自市场、文化传承的各方面危机。企业的销量低迷,市场的萎缩,使得红木嵌银漆器的工艺在当前大环境下前景低迷。

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非遗手工艺的大环境下,潍坊地区的红木嵌银厂适应市场需求做出了改制,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厂成了潍坊红木嵌银厂有限公司,在市场推广和企业管理方面有了与时俱进的变化。但是在当前市场新环境中,传统的红木嵌银漆器的市场推广依旧面临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嵌银漆器的消费群体不够广泛;嵌银漆器在日常生活中不够普及;嵌银漆器在旅游市场上不够出色等等问题。

二、潍坊嵌银漆器的传承创新

随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研究的升温,各地域的非遗类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度日渐提高。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关于非遗类传统手工艺保护的政策和措施,保护和鼓励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除了产业化转型之外,也需要结合当前多元文化相融合的背景进行时代化转型。融入当代设计理念,要把作品打上时代的烙印,表现出具有当代艺术的典型特征。

而在“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下,这些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深度发掘有针对性的保护和传承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手工艺与时代接轨。

嵌银漆器要想拥有创新型的发展,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表现出深厚持久的生命力,需要对其进行立体化的剖析解读。文化创意产品应该着重于产品的文化传播特征和艺术感受。

数字VR技术介入文创产品设计可以改变人们对产品平面化的理解以及对时间、空间的认识,让消费者产生全新的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故宫无疑是当下我国文化机构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样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表示,即使开放再多的区域,故宫接待观众的上限就是1000多万人次。我们希望是亿万级的、十亿万级的,靠什么?就要靠我们的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推广通过对VR、AR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艺术思维与科技工具密切交融、深层渗透,其所产生的全新的认知体验可塑造出更具沉浸感的文化传播环境。

嵌银漆器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优良的基因是不可改变的,创新的只是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的时代性,非遗保护既要传承手工艺的技艺和文化内涵,又要有时代化的提升和开拓。在这样的状态中,重要的是守住中式审美的核心力,再去做适应现代生活的创新,这样才能保证潍坊嵌银漆器的精良技艺与文化价值,让嵌银漆器真正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爱红.山东潍坊红木嵌银工艺发展境遇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5):150-152.

[2]纪燕.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工艺表现蕴涵探析[J].装饰,2014(03):73-74.

[3]胡秋霞.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装饰,2015(07):90-91.

[4]杨卫华.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教育的思考——以雕漆技艺为例[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4(00):26-33.

基金項目: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互联网+”的非遗类手工艺传承创新策略研究——以潍坊嵌银漆器为例(201910426024)。

作者简介:杨朕禹(1998.07.13),男,汉族,籍贯陕西宝鸡,本科学历,青岛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传承互联网+创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