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彪
摘要:千百年来中国传统音乐家庭以地域、语言、风俗为半径,划定各自的圆,中国唢呐艺术成长于这样的一个大家庭,流派众多、异彩纷呈;伴随民族音乐交响化的进程,区别于“传统唢呐”的“乐团唢呐”(或称“加键唢呐”),经历了从无到有、配齐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四部唢呐,可以奏出多种和弦功能的漂亮音响效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职业音乐从业者,笔者在继续努力学习唢呐艺术的同时,不断学习、了解更多国内外的姊妹乐器、风格音乐。
关键词:传统;当下;爵士唢呐;弗里吉亚唢呐
关于唢呐,是颇有些争议的,记得前几年一位器乐演奏者在博文中写了一段文字,大概意思是唢呐这种乐器不适存于音乐厅,唯有黄土高原、空旷山区才是归宿——足见无知狂妄!单在我国,唢呐艺术千年传承于今,江南水乡、西部高原、塞外漠北、东南海滨都有唢呐声声,或粗犷或婉转、或欢腾或哀怨,流派众多各有所长,岂是单单“黄土高原、空旷山区”能一语概之的?还未论我国之外,唢呐在中东、西亚、南亚、东欧、非洲等亚非欧大陆以其本来形态或变种形式广泛存在、活跃!比如,我们的邻居印度,其唢呐艺术历史同样悠久,独具特色!且在印度,唢呐和唢呐演奏家地位很高,比如,印度唢呐大师Bismillh Khan是第二位获得印度国家最高荣誉Bhtarat Ratna 器乐家,一代唢呐宗师去世时,全国为其降半旗致哀。所以将唢呐定义为一件具有国际范儿的乐器也毫不为过。
言归正传,笔者学习唢呐演奏虽二十余年尚觉只触皮毛,亦常感慨唢呐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乐器,本文试图以疏浅才学漫谈几点笔者自认不同于常规的、关于唢呐的发现、感悟。
一、先从传统谈起
传统,历久而传之、受众而统之。根植成长于中华文明的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三分损益律、钟律、新法密率等律制共同定义、延续和发展着传统中国音乐,共同将中国人文注入音乐,成就了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意境、动静平衡的特征。而以此为原点,千百年来中国传统音乐家庭以地域、语言、风俗为半径,划定各自的圆,而这些圆不断重合、交集,或优胜劣汰、或借鉴融合,无论朝代更迭、岁月流转,顽强延续、不断发展!
而中国唢呐艺术毫无疑问成长于这样的一个大家庭,流派众多、异彩纷呈,以唢呐乐器形态论,传统唢呐家族中有各类大小杆唢呐、口琴、嘣杆、呐子、咔碗等等多种;在所谓传统曲目中,既有《百鸟朝凤》《一枝花》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代表作,也有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地方代表。比如,受到条件局限搭不了戏台子、请不来戏班子的情况下,山西民间乐师们大胆将唢呐摘掉芯子开始“吹戏”,将戏中人物唱腔以吹的方式,惟妙惟肖的“唱”出来,以至于逐渐的即便有戏班子搭台唱戏,吹鼓班的“吹戏”照演不誤,受欢迎程度比唱戏不遑多让;而在安徽一带,民间乐师们的绝活儿是演奏“呐子”——不要唢呐管、只剩芯子来演奏乐曲或者片段,比如《锯大缸》正是这种演奏方式的集大成者,一个唢呐乐师通过唢呐、呐子等的演奏,分饰数角宛如一出舞台剧。
二、聊聊当下
伴随民族音乐交响化的进程,区别于“传统唢呐”的“乐团唢呐”(或称“加键唢呐”),经历了从无到有、配齐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四部唢呐,可以奏出多种和弦功能的漂亮音响效果,正在经历乐器制作从粗到精,乐团应用逐步深入的阶段。
在笔者的感知里,从21世纪初开始,很多作曲家创作民族交响作品时,唢呐声部的创作开始丰富起来,专门为加键唢呐写的旋律也越来越多,很多经典的西方交响乐曲目也因为加键唢呐在民族乐团越来越成熟的使用,而得以无障碍的移植过来演奏,效果也令人惊喜。因为采用了波姆系列加键方法,乐团唢呐在外形上与单簧管、双簧管等欧洲木管乐器很相似。但是,虽然做了加键处理,演奏概念与传统唢呐也有本质区别,但依靠双簧哨片震动演奏基础、乐器管身的锥形、乐器碗的金属属性,明确告诉人们,虽然加键、但我还是唢呐!在演奏法方面,加键唢呐与同为双簧乐器的双簧管有本质的区别,比如在演奏嘴型方面,双簧管属于全包而且双包牙齿,这样的发音音色稳定、细腻,而中音加键唢呐嘴型“不包”,但音色相较更有张力、爽朗!与管乐组、本声部其他乐器组合后,高、中、次中、低音声部齐全,“木管”“铜管”音色完整的、独具民族交响乐团特色的管乐声部完整呈现,为民族乐团真正的交响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加键唢呐基本分为高、中、次中、低音四个声部,笔者都略有研究、心得。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制作工艺原因,很多厂家的加键唢呐都有漏气、低音区演奏“破音”等令人很是尴尬的通病。诚然,演奏者自身演奏水准、哨片等都是原因其一,但业内一致期望的就是乐器设计、制作工艺能在短期内有大的改善。所以能有一支称心如意的加键唢呐当然是一件让演奏者欣慰的事了。笔者近来有幸接触试奏了牛建党老师制作的高音加键乐器,无论管壁厚度还是内膛大小,都有“独到见地”,演奏起来着实通透、爽朗,竟毫无破音、漏气等“心理负担”!且舌推音、双吐、花舌等传统技巧演奏也易如反掌,着实值得一说!
总之有这样打破传统观念制作的乐器、新的作品、新的演奏理念不断出现、更新、完善,未来可期!
三、说一点自己的发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职业音乐从业者,笔者在继续努力学习唢呐艺术的同时,不断学习、了解更多国内外的姊妹乐器、风格音乐。
如前所述,唢呐表现力、张力在传统曲目演奏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与展示!但从唢呐艺术持续发展角度来审视,我们这代业者从何挖掘其潜能?笔者惶以为己任,做了一些能力范围内的尝试。通过近年来不断与爵士big band、爵士四大件合作排练、录音、演出,笔者发现四平八稳的演奏法在爵士乐队中不可行,所以笔者试着将唢呐演奏的音符律动爵士化——如swing三连音、funky十六分音符律动,不断调整、磨合后发现唢呐与爵士大乐队、四大件、流行乐队等都很融合。爵士唢呐的尝试笔者自认比较成功,当然有很多完美、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但也许这是一条会大放异彩道路!
另一次尝试是大约在2017年一次正常的练琴过程中,笔者试着去掉“唢呐碗”(唢呐的喇叭口)演奏,这本来没什么稀奇,但由于恰好那段时间刚刚接触了一些阿拉伯风格的音乐,其典型音阶是3、4、升5(弗里吉亚升三音)、6、7、1、2、3,而唢呐去掉“碗”正常演奏出的音阶竟与此音阶完全吻合。这个小发现着实让笔者有些兴奋!按其特点将其称为“弗里吉亚唢呐”。当唢呐拿掉碗“光杆”演奏,缺少了金属特性的音色更加柔和、温馨了!
其后,笔者将这个发现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应用。比如,著名爵士乐曲《carvan》,大多是属七降九的和弦,笔者大胆将“弗里吉亚唢呐”加入乐队。演奏时,由贝斯低音包底,和鼓的律动镶嵌、与钢琴的和弦对位后,演出效果堪称奇佳!还有一次,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邀请唢呐大师郭雅致先生讲学,笔者临时被邀请上台与郭老师两只唢呐、加赵丹先生的Cajon打击乐即兴演奏,当演奏、音乐情绪“到位”时,笔者便使用“里吉亚唢呐”演奏,独特的银色、音阶与音响效果,为演出增色不少。
路漫漫延伸、学漫漫待究。随着国家、民族的复兴,伴着国民文化自信的积累,不只唢呐艺术,民族音乐艺术会更加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