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丝绸之路”这个频繁出现在小学历史课本中的词汇,已经本人们的无数次的印记在脑海当中。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和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代名词,更被人们视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渊源,而大量的调查与考古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的前身是一条玉石之路,这一研究使人们对于丝绸之路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为深入的研究华夏文明国家由来提出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丝绸之路;认识;玉石之路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明历史,然而历史文献与教科书可供参考的文字记载仅有三千年。虽然我国缺少两河文明时期古建筑和埃及金字塔,但是这却不能说明我国的文明历史没有世界上其他地区久远。同时在很多文物与历史遗迹中,或许我们忽略了玉石这个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东西。而实质上我国的玉石文明有着上万年的追溯历史。华夏先民在对玉器以及玉石礼器长期的精雕细磨当中,来实现通天通神的梦想,逐步地形成玉礼仪传统和玉宗教。现如今,人们都知道丝绸之路,但是对于玉石之路记载的非常有限,考古界在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当中,对于相关文物进行研究,玉石、玉器占据的比重非常的大,而这些玉石玉器全都指向 “玉石之路”。
一、我国考古研究发现
在我国考古中发现,玉器远远早于青铜器与铁器,历史非常的久远,是我国文明的起源,特别是和田玉,传到中原的时间有约6000年之久,和丝绸之路相比时间更早,而且玉石之路也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在沟通中西方商贸、文化、政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玉石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河南汲县在公元282年,有一批古简发现在当地古墓当中,对周穆王与西王母之间的故事进行记载,也佐证了和田玉从西域进入中原的历史,西王母对周穆王盛情款待,并赠送给他大量的宝石,周穆王途经一些采玉、琢玉部落也进行停留,受到他们的经验,并将很多宝石送给周穆王。而通过考证,这些宝石都是现在的和田玉。而这则故事发生在3000多年前,当时的新疆产玉点已经很多,还存在很多采玉、琢玉部落,玉石不断流入我国内地,这是新疆到中原重要的玉石之路,玉石之路的形成对于丝绸之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和田玉器为载体沟通交往
在以上这些神话与历史记载中不能发现,远古的父系部落是如何通过和田玉经黄河上中游和昆仑北坡母系部落联系的。新石器时代到商朝这段时期,古代先民在昆仑山北坡和田一带不断延伸向东西两翼,将和田玉运送到更远的地方,通过不断延伸,逐渐向东方和西方拓展,为玉石之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玉石之路向东部伸展时通过新疆到达甘肃、宁夏以及陕西、山西进入河南地带。而向西部延展时通过新疆,向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延伸,最终输送到欧亚各国,开辟的玉石之路,为和田玉向东西方向运送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商周时代玉器发展为第二个高峰时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促进中西方贸易、文化,政治方面交流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汉时期(两千年前)的张骞,两次通过西域,而正是在玉石之路的前提下,才进入到西域各国,使丝绸之路得到沟通,利用这条通道,向东去将和田美玉带上,而向西去则将我国的丝绸带上。汉代时期将玉门关设置在甘肃地区,正是由于玉石的输送,玉门关闻名天下,汉代之后玉石之路越发繁荣,专家对其进行考证发现,和田玉料输送到中原地区,玉门关是第一个关口,玉门关的位置位居敦煌西侧,汉代时朝廷派大量官兵进行驻守。古时候玉石通过玉门关后,还需要两次东渡黄河才能抵达雁门关,中原地区和蒙古草原是由雁门关作为分水岭,玉石通过这一最后关口才能进入中原,越过这一门户之后,才算新疆和田玉石真正地进入中原地区,玉石之路绵延几千公里,最终进入河南安阳,即商王朝的都城。
商王朝时期青铜文明非常的辉煌,在商王朝统治的几百年中,玉器文明也获得了很大发展,也促进我国史前文明步入到王权社会,对玉器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宫廷当中和田玉成为珍宝,奴隶主贵族已拥有和田玉为荣,生前佩戴于身,死后又埋入墓葬。
新疆和田玉进入河南必须要历经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而这正是玉石之路的形成,是有原始社会所开拓的,进入商朝,玉石之路逐渐变得更加完善,并不断向西侧方向延伸,进入中亚地区。进依照前苏联乌兹别克史记载,新疆碧玉出现在中亚地区时间为公元前两千年,这些碧玉可能是通过新疆北麓输送去的。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向中原地区输送的玉料不断增多,并成为丝绸之路上主要的贸易内容,和田玉进入中原之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玉文化的发展,而且是基于和田玉为载体的发展,并成为我国玉的精英,同时乳夹对玉赋予德的内涵,在传承传统文化当中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
四、结语
新石器时代是玉石之路的兴起时期,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以及秦汉隋唐和元明清各个朝代发展,将和田玉像我国各地传播,并向中亚,欧洲地区流传,让和田玉真正步入古代文明史,称誉世界。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和田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玉石之路”更使東西方文化交流日渐加深,促进彼此的繁荣与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功绩。
参考文献:
[1]孙振华.中国古代雕塑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包英志.我国微雕艺术的现状与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
[3]岳琳.以现代扬州玉器为例研究传统玉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江南大学,2008.
作者简介:李久,新疆和田玉文化创意园品德轩玉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