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

2019-10-11 05:18:24科技动态试验栏目责任编辑董朝菊
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9期
关键词:结果表明可溶性含量

“科技动态·试验”栏目责任编辑:董朝菊

土壤有机质与越桔果实品质相关

据《北方园艺》2019年第16期《不同土壤条件对越桔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祖蕾等)报道,以吉林省蛟河市、靖宇县2个地区现有越桔种植土壤条件为研究对象,将土壤条件分为草炭地、改良地和园土地3种,研究了2个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越桔品种北陆的生长特性,探究了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为提高果实品质的土壤改良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2个地区3种土壤条件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出草炭地>改良地>园土地的现象,且均大于4%;各土壤条件下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靖宇园土地有机酸含量最高,蛟河草炭地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靖宇改良地果实花色苷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与果实品质相关性较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调节土壤有机质含量是2个地区种植越桔的首要问题。 (王世明/摘录)

灌水量为传统灌溉量的60%最利于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

据《北方园艺》2019年第16期《调亏灌溉对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花色苷特性的影响》(作者赵益梅等)报道,为了节约灌溉用水且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通过调亏灌溉(RDI)设定葡萄的灌水量分别为传统灌溉量 的 60%(RDI-1)、70%(RDI-2)、80%(RDI-3)和100%(CI),研究了调亏灌溉对葡萄及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和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对照CI相比,调亏灌溉显著增加了葡萄果皮乙酰化及香豆酰化花色苷的比例,降低了非酰化花色苷的比例。RDI-1处理可显著增加果皮和酒中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的含量。此外,不同RDI处理对葡萄酒中花色苷组成的比例影响与果皮一致。综上所述,该试验条件下RDI-1处理是最佳处理。 (王世明/摘录)

转色期脱落酸处理促进红地球葡萄红色色素的沉着和积累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672),来自沙特阿拉伯沙特国王大学食品与农业科学学院植物生产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转色期脱落酸处理对红地球鲜食葡萄收获时膳食抗氧化剂红色色素沉着和积累的影响。红地球鲜食葡萄浆果中的红色色素沉着量少对全球葡萄产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研究人员于2016—2017年研究了在转色期单独喷施100~400 mg/L脱落酸(ABA)或与 125 mg/L或250 mg/L乙烯利结合应用对在沙特阿拉伯次优条件下生长的红地球葡萄浆果色泽发育、硬度和膳食抗氧化剂积累的影响。在生理成熟时,从转色期喷施过两次 (间隔一周)200 mg/L ABA和125 mg/L乙烯利的葡萄藤上采集浆果,与未处理组果实相比,这些果实果皮中的总花青素、酚类和类黄酮含量显著更高。在转色期,似乎需要将葡萄浆果短暂暴露于乙烯中以启动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

ABA处理的浆果硬度略高于仅用乙烯利处理的浆果。总之,在转色期两次(间隔一周)喷施200 mg/L ABA,结合施用125 mg/L乙烯利,显著增强红色色素沉积,并增加在不利于花青素积累地区生长的红地球葡萄中膳食抗氧化剂的积累。 (周 洲/摘译)

温度对甜樱桃生长和花芽形成的影响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762),来自挪威生物经济研究所的Anita Sønsteby等人研究了温度对甜樱桃生长和花芽形成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可控温度和夏季白天自然条件下种植了两个甜樱桃品种“Lapins”和“Van”幼树,以研究对花芽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12~2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枝条生长增加,但在夏末(8月),无论温度条件如何,枝条都会停止生长。温度的显著下降总是会导致生长立即停止。在田间条件下,生长停止和花芽分化开始于8月1日左右。与21℃相比,低温(12~15℃)显著提高了两个品种的开花,这可能是因为低温抑制夏季的花芽形成,但刺激随后的花芽分化过程。这些结果与之前的回归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挪威西部峡湾地区田间甜樱桃产量与上一年8—9月的温度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与上一年7月的温度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塑料大棚防雨栽培中温度控制不好对第二年的开花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周 洲/摘译)

徐香猕猴桃茎段快繁培养基需要不同浓度激素配比

据《落叶果树》2019年第4期《徐香猕猴桃茎段快繁技术研究》(作者王建萍等)报道,为了研究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徐香猕猴桃茎段培养的影响,取1年生健壮枝条的茎段做外植体,接种到不同配方的诱导培养基上,生长50天左右,转移到增殖培养基上,待苗增殖到一定数量后,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后炼苗,再移栽至不同基质中。

结果表明,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6-BA 0.5 mg/L+ZT 0.5 mg/L+NAA 0.05 mg/L,成活率达9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IAA 0.2 mg/L+GA30.1 mg/L,第5代增殖系数达6.8;生根率最高的培养基为1/2MS+IBA 0.1 mg/L+NAA 0.1 mg/L,培养30天左右,生根率达100%,平均每株生根5.8条;最佳移栽基质是蛭石+草炭土,成活率达90%。

(王世明/摘录)

富平尖柿最适采收期

据《果树学报》2019年第8期《采收期对富平尖柿生理特性的影响》(作者魏园园等)报道,为了探索采收期对柿的生理代谢影响,寻找其最佳采收期,提高果品商品品质,以富平尖柿为试材,采用对比试验法,于10月13日开始,每间隔5日,采收一次柿果,直至11月3日,共采收5个批次,调查了不同采收期采收的柿果的色泽、单果质量、硬度、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强度、总单宁、可溶性单宁、聚合单宁、原果胶、可溶性果胶、乙醇、乙醛含量及果胶酶、乙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分析了不同采收期对柿的理化品质指标和生理特性影响。

结果表明,在试验采收期内,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柿的绿色变淡,色泽变得更黄,单果质量增加,硬度降低,水分含量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呼吸强度降低,可溶性单宁含量减少,聚合单宁含量增加,原果胶含量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多,果胶酶活性增强,乙醇、乙醛含量及乙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随采收期延迟先增高后降低,柿在霜降后5~10天采收,各种理化品质较好,柿子能保持良好的硬度、色泽和内在品质。综上所述,富平尖柿最适采收期为霜降后5~10天,此时采收的柿色泽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硬度适中,果品商品性指标较好,利于后期的运输保存和加工操作。

(王世明/摘录)

在1°C下贮藏结合1-MCP处理能缓解涩柿冷害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675),来自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Giombo涩柿适宜的储存温度,表明在1℃下贮藏结合1-MCP处理可缓解冷害。Giombo柿是一种涩柿,可溶性单宁含量高,需要在食用前进行脱涩处理。通常在低温下贮藏用于延长商业期。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该品种对冷害敏感。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1℃、5℃和10℃下贮藏对用乙醇和1-MCP处理的Giombo柿的冷害发展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用1.7 mL/kg乙醇和1.70 mL/kg乙醇+1 000 nL/L 1-MCP处理12 h的果实在1℃、5℃和10℃温度和 (90±5)%相对湿度条件下保存,分别在贮藏后第15、25和35天后取样,并在22℃下保存5天。

结果表明,5℃的贮藏温度诱导了冷害,10℃下由于成熟加速导致贮藏期短暂。该品种受到冷害后表现出的症状是果肉硬度急剧降低,特别是从冷藏中取出后放在22℃下保存期间,随后果肉细胞凝胶化和结构发生改变。颜色指数与冷害的发生率之间没有联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受温度影响,但去涩处理会使其降低。1-MCP结合乙醇处理,并在5℃和10℃下贮藏,可以降低脱涩果实中的冷害症状。为了避免冷害并延长Giombo柿的保存期,建议在1℃下贮藏。 (周 洲/摘译)

蓝色和红色透光膜覆盖有利于提高杨梅果实品质

据《果树学报》2019年第8期《不同颜色透光膜对杨梅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梁森苗等)报道,为了探究不同颜色透光膜对杨梅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设置覆盖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等透光膜以及露地栽培等6种处理,测定透光膜的光谱透射比、棚内与露地杨梅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等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颜色透光膜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绿膜和黄膜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红膜处理的叶片中N、P、K含量以及果实中多酚含量最高,蓝膜处理的果实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最大,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黄膜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最高,绿膜处理的黄酮含量最高。同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处理的排名顺序为:蓝色、红色、绿色、黄色、对照、白色透光膜。综上所述,蓝色和红色透光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果实品质的提升,适合运用在杨梅的设施栽培中。

(王世明/摘录)

幼果期和膨大期喷钙可减少枣裂果

据《园艺学报》2019年第8期《钙处理对壶瓶枣裂果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作者郭红彦等)报道,以壶瓶枣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幼果期、膨大期及成熟期)叶面喷施CaCl2对果皮与果肉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细胞壁成分原果胶与纤维素、裂果率、显微结构的影响,为明确钙与枣裂果的关系及其潜在生理机制,有效降低枣裂果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喷CaCl2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裂果率,显著降低了果皮和果肉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活性;显著提高了果皮和果肉原果胶与纤维素含量;裂果率与果皮和果肉中果胶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原果胶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CaCl2处理后,枣果角质层保持完整,不发生龟裂;枣果表皮厚度和角质层厚度显著增加;表皮细胞小于对照且排列紧实,果肉细胞排列规整,果肉空腔数减少。综上所述,幼果期和膨大期喷钙可作为减少枣裂果的重要措施。 (王世明/摘录)

蓝光二极管光对3种苹果采后黄酮醇和花青素积累的影响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711),来自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系的Doris Kokalj等人ˇ研究了采后蓝光照射对艾达红、富士和Carjevi3个苹果品种果实中花青素和其他酚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以及对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果皮色泽的影响。苹果采收后在8℃下用蓝色LED灯(峰值波长444 nm)照射7天,对照组果实不照射。

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照射的响应不同。艾达红苹果中花青素积累量最大,但花青素的形态与天然红色苹果的不同。研究人员还评估了12种酚类化合物。其中,蓝光照射后,所有品种的绿原酸和总黄酮醇均增加。糖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槲皮素糖苷表现出结构特异性反应。照射后,评价的6种槲皮素糖苷中,3种的含量表现出增加,槲皮素3-O-阿拉伯吡喃糖苷的增加量最高,其次是槲皮素3-O-半乳糖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阿拉伯呋喃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和槲皮素3-O-木糖苷的含量不受照射影响。蓝光照射后,富士苹果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最高,蓝光照射有望增强苹果的色泽和营养品质。 (周 洲/摘译)

果园地面覆盖能改善苹果果实质地

据《中国果树》2019年第4期《果园地面覆盖对苹果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作者周江涛等)报道,以华红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果园地面覆盖方式对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覆盖能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改善果实质地,增加果实磷、钙、镁、硼、铁、铜含量。稻壳炭覆盖、秸秆覆盖和生草覆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清耕(对照)高2.69%和4.77%以上。稻壳炭覆盖果皮穿刺强度最大,地布覆盖果肉坚实度和果肉纤维指数最大。果实钾、钙、镁含量以稻壳炭覆盖的最高,氮、磷、铁含量以生草覆盖最高,钙、硼含量以秸秆覆盖最高。 (王世明/摘录)

花芽内高含量细胞分裂素有利于促进梨花朵的分化

据《中国果树》2019年第4期《梨每花序花朵数量与植物激素的关系》(作者何子顺等)报道,为探明影响梨每花序花朵数量的因素,调查了230个梨品种每花序花朵数量,简析了每花序平均花朵数量的梨品种数量频度分布。选取每花序花朵数量极端差异的2个品种黄金梨和金星梨,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LC-MS)测定其花芽ZT、IAA、ABA含量,分析其每花芽分化花朵数量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常见梨品种中每花序有5~9朵花,黄金梨的最多,平均为11.5朵,金星梨的最少,平均为3.6朵。在花芽分化中后期,黄金梨花芽的ZT含量极显著高于金星梨;花芽分化过程中,金星梨花芽IAA含量始终极显著高于黄金梨;2个梨品种花芽ABA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花芽分化中后期花芽内高含量的细胞分裂素有利于促进花朵的分化。

(王世明/摘录)

冷藏胁迫下“baladi”柠檬果实冷害、果实着色期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676),来自埃及曼苏拉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冷藏胁迫下baladi柠檬果实的冷害、果实着色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baladi柠檬经常在不同颜色阶段(HFCS)收获,因此,研究人员在3个颜色阶段(绿色,G;黄绿色,YG;黄色,Y)收获柠檬果实进行评估以确定冷藏胁迫对酶抗氧化活性(AEA)和冷害(CI)的影响。

将柠檬果实在低温[(4±1)℃,相对湿度(95±2)%]下储存60天,结果表明,G阶段果实对长期低温贮藏具有更强的抵抗力,与其他成熟期(YG和Y阶段)相比,CI发生率较低。

在整个冷藏期间,每隔15 d对果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阶段采收的果实的抗氧化酶活性最高,在冷藏期间CI症状发生率较低。此外,其他果实颜色阶段收获的果实的丙二醛和离子渗漏百分比较少。这些对贮藏期间的CI和色调角有显著影响。G阶段收获果实显示在低温下贮藏良好,因为长期耐受冷藏温度。 (周 洲/摘译)

SNP浓度对仁用杏花器官的影响

据《中国果树》2019年第4期《低温胁迫下外源一氧化氮对仁用杏花器官的影响》(作者许泽华等)报道,为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一氧化氮(NO)对仁用杏花器官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选用仁用杏优一品种的花器官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喷施 0.1、0.2、0.3、0.4、0.5 mmol/L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研究经-2℃低温胁迫4 h后仁用杏花器官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1、0.2、0.3、0.4、0.5 mmol/L SNP处理使仁用杏花器官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了 2.95%、8.61%、11.96%、17.92%、8.33%,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了6.19%、10.34%、21.24%、28.13%、14.11%,H2O2含量分别降低了 4.21%、8.19%、9.58%、13.72%、7.79%,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了39.29%、46.43%、58.33%、65.48%、55.95%; 不同浓度SNP处理可提高花器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从而缓解低温对仁用杏花器官的伤害,提高其抗寒性。综上所述,SNP浓度为0.4 mmol/L时效果最佳。 (王世明/摘录)

树干高压注射施药可提高农药利用率

据《中国果树》2019年第4期《树干高压注射4种内吸性农药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研究》(作者张鹏九等)报道,以传统喷雾施药为对照,选用4种常用的内吸性农药进行树干高压注射防效研究,为苹果黄蚜防治提供一种高效持久的方法。

结果表明,4种内吸性药剂采用传统喷雾施药的速效性均明显好于树干高压注射施药,且4种内吸性药剂(除低剂量树干高压注射外)在2种施药方式下均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其中高、中剂量树干高压注射的持效性明显长于传统喷雾施药。总体而言,传统喷雾施药(除吡蚜酮外)的防效高峰出现在施药后第1~5天,而树干高压注射施药的防效高峰出现在施药后第10~15天,且树干高压注射施药的防效和持效性随药剂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吡虫啉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最好,施用1天后,高、中、低3个剂量树干高压注射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81%、72.80%和70.80%,施用20天后,相应的苹果黄蚜防治效果依然维持在80.67%、77.19%和66.74%。综上所述,树干高压注射施药可以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但基于施药时间等方面因素的考虑,树干高压注射施药用于果树病虫害防治时仅适用于小面积的大型乔化果园。

(王世明/摘录)

鸡爪绵砧木对核桃生长结果习性的影响

据《山东农业科学》2019年第7期《鸡爪绵实生砧木嫁接不同核桃品种生长与结果比较分析》(作者赵登超等)报道,为筛选本地区栽培的核桃品种和嫁接砧木,本试验以鸡爪绵核桃实生苗为砧木分别嫁接元林、绿香和清香3个核桃品种培育良种苗,建立对比试验园,观察并测定不同品种早期生长与结果性状。

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间树高、冠幅差异不显著,元林的地径、SPAD值显著低于清香和绿香,并在种植第四年出现生长势衰弱现象;绿香的Fo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因此更适应光变化,而清香易发生高温高光抑制胁迫;绿香单果率最高,元林双果率最高,元林和绿香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 130.89、101.26 kg(667 m2产量),但均显著高于清香(4.81 kg,结果晚),其中元林、绿香达到早实核桃丰产园指标;病果率以元林最高,绿香最低,两者差异显著;坚果外在品质和内含物含量品种间差异不大。综合考虑结果性状、抗病性和早期经济产量,鸡爪绵砧木嫁接绿香核桃后的苗木生长结果习性良好,适宜推广。 (王世明/摘录)

猜你喜欢
结果表明可溶性含量
压滤后盐泥中的盐含量和水含量
氯碱工业(2021年6期)2021-12-25 19:46:27
HPLC法同时测定蓝桉果实中两种marocarpal型成分含量
芪红水煎剂化学成分的HPLC-FT-ICR-MS快速表征与HPLC多成分的含量测定
鲜地龙可溶性蛋白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中成药(2018年8期)2018-08-29 01:28:34
20CrNi2Mo钢中的Al含量控制
大型铸锻件(2015年5期)2015-12-16 11:43:22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
可溶性ST2及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玛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及其表征
食品科学(2013年24期)2013-03-11 18:30:25
体育锻炼也重要
阔世玛与世玛用于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安全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