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途径

2019-10-10 07:03王芳军
甘肃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小班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王芳军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小班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160—01

当前,生源逐渐减少,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班化教学应运而生。在传统的大班额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班级学生太多,教学任务太重等理由,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发展。小班化语文教学可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班级的学生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教学策略是初中小班化语文课堂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

一、根据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额授课制相比,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这需要教师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分为目标分层、方法分层、作业分层三个方面。所谓目标分层就是在制定目标时,将统一的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重新设计,或者提高难度,或者降低要求。方法分层。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过程单一,缺乏层次,而小班化教学能够凭借人数少的优势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如对学困生采用“低起步,小步走,抓反馈”,对优秀的学生则采用“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并在教学内容安排、掌握知识要求和作业布置等各个环节上进行尝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喜悦。课后作业分层同样重要。教师要面向全体,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角度、不同量的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自主型作业,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民主的思维氛围,让每位学生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构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水平

班额的减少为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互动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实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例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虽然小说反映的时代和国情距离学生较远,但小说巧妙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与学生互动讨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回答让笔者深受启发。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学生们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理解,认为他们并没有抹灭良知,是生活造成了他们的自私、冷酷、虚荣,对这样的人应该去关心、帮助、爱护他们,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

三、倡导课外活动,增强学生能力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组织延伸到课外知识的教学活动。例如,手抄报、电脑课件制作、知识竞赛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时,笔者让学生根据泥人张、刷子李的故事编写课本剧,组织表演。这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平铺直叙的课文内容改编成包含对白和舞台说明的剧本,并分配好角色,利用课下和业余时间排练。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活动。爱好写作的学生合作改编剧本;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导演,组织排练;喜欢表演的學生上场演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布景、制作道具;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可担任旁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成互助小组,学习好一点的学生做小老师,影响、带动、帮助学习稍逊色一些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营造和谐氛围,更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四、实施激励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激励评价策略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虽然性格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赏识。因此,从人本关怀的角度讲,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是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运用鼓励教学法,也是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目前面临着一种困境,就是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这门功课缺乏学习兴趣。要促使学生重视语文课的学习,需要通过不断鼓励,积极引导其喜欢语文课,提高语文素养。小班化教学中,激励性评价要关注个性,淡化统一;注重多元,淡化求同;注重体验,淡化甄别,要贯穿教学始终。

小班化教育转变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是能力的培训者,道德的引导者,充分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语文素养。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小班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