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素质评价;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117—01
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得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要素,如何保证评价的有效性也成为新课改提出的一个语文教学课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元评价方法,改變“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模式。下面,笔者通过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要遵循的原则
1. 导向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与鉴定、选拔、激励、导向等密切相关,但是最基本的仍然是导向功能。教师在构建语文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导向功能,并坚持良好的导向原则。总的来说,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时,要将党与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政策、要求、培养目标贯穿其中,充分体现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从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2.全面性原则。教师在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时,还要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成长过程、学习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不仅要反映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且也要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这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与潜能等方面;二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评价并不是为了评出优秀的学生,而是为了激励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3.发展性原则。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与评价内容过程中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着重突出素质评价如何促进学生发展。
二、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1. 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当前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包含了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为此,教师也就不是评判学生的唯一,而学生自己、班上其他同学、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这也凸显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如,在评价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时,学生们共同制作出相应的评价标准表,并由教师、学生、其他人三方共同填写,如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倾听能力以及朗读能力等,且评价按照等级来划分。如此一来,学生在参与制定评价标准表时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自己也得到全面的评价、考察。2.评价过程动态化。综合素质评价并不是只在期末环节,要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每学期开始,教师都会让学生初步制定自己的小目标,再到每一个阶段小目标的确定以及评价,期中的成长足迹展示与期末评价,教师要定期将这些结果反馈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思考与反思的时间,激励学生反思,有效地避免学生由于达到短期的小目标而产生懈怠。同时,更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确保评价结果一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评价过程动态化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它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行监控式评价,主要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激励手段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3.评价结果立体化。评价结果的呈现通常都是伴随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为了能让评价更有操作性,且也更简单易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时可以以直观的成果来呈现。但是总结性的评价不仅要关注综合性评估、等级评定等,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并将这些关键性的资料搜集起来,且附带综合素质的报告单、标志性的成功记录卡以及各个学科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的方式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变化发展的轨迹,且还能清晰地把握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能直观地看出学生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让家长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孩子各方面的素质情况,从而制定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综合素质的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且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结果立体化,这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学会科学地估计自己的学习与发展,并且针对各个阶段改进自己的学习计划,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