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鹏 陈树春 赵丽岩 康玮 王庆周
(1邢台市第五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2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中国糖尿病患者伴血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持续性升高〔1〕,主要表现为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血脂紊乱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T2DM)一级亲属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增加〔2〕,但目前糖脂代谢紊乱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国内T2DM一级亲属中糖代谢异常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较少。本研究以T2DM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血脂对T2DM一级亲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分析T2DM一级亲属中糖尿病(DM)及DM前期患者糖脂代谢间的相互关系。
1.1对象 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邢台市第五医院确诊为T2DM的患者315例,对其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同胞及子女)共347例进行分析,其中,男132例,女215例,平均(45.70±13.93)岁,本次检查前均未诊断DM。采集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DM家族史、身高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所有受试者自愿参加此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逐个调查。T2DM一级亲属采集内容包括性别、年龄、DM家族史;T2DM患者确诊年龄、诊断依据、并发症及治疗情况等;测量一级亲属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按体重(kg)/身高(m2)计算〕,腰围(WC)取肋骨下缘与髂嵴上缘连线中点水平。
1.2.2各项生化指标的测定 所有受试者禁食至少8 h后,晨起早餐前经肘静脉取4 ml血加入促凝管,摇匀,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后2 h再次抽取静脉血,加入促凝管待测2 h血糖(2 h PBG)。
1.3诊断标准 (1)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DM诊断、糖代谢状态标准,FBG<6.1 mmol/L且2 h PBG<7.8 mmol/L为正常血糖;6.1 mmol/L≤FBG<7.0 mmol/L且2 h PBG<7.8 mmol/L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FBG<7.0 mmol/L且7.8 mmol/L≤2 h PBG<11.1 mmol/L为糖耐量减低(IGT);DM诊断标准:DM症状加随机血糖≥11.1 mmol/L或FBG≥7.0 mmol/L,OGTT餐后2 h PBG≥11.1 mmol/L。(2)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血脂异常分层标准:TG≥1.7 mmol/L为边缘升高,TG≥2.3 mmol/L为升高;TC≥5.2 mmol/L为边缘升高,TG≥6.2 mmol/L为升高;LDL-C≥3.4 mmol/L为边缘升高,LDL-C≥4.1 mmol/L为升高。(3)内脏脂肪指数(VAI)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反映腹部脂肪分布及脂肪组织功能的指标,VAI的计算公式〔3〕:男性VAI={WC/〔39.68+(1.88×BMI)〕}×(TG/1.03)×(1.31/HDL-C),女性VAI={WC/〔36.58+(1.89×BMI)〕}×(TG/0.81)×(1.52/HDL-C)。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在计算过程中逐步加入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或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直至建立的回归方程中不再有可添加或剔除的变量(进入水准α为0.10,剔除水准β为0.15)。
2.1T2DM一级亲属的糖耐量状态 347例T2DM一级亲属中DM 107例(30.84%),葡萄糖调节受损(IGR)105例(30.25%),其中IFG 41例(11.82%)、IGT 64例(18.43%),糖耐量正常(NGT)135例(38.91%)。NGT组、IGR组和DM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BMI明显明显高于IGR组(P<0.01),DM组、IGR组年龄、FBG、2 h PBG、HbA1c、TG、TC、LDL-C、VAI均较NGT组明显增加(P<0.01),且DM组FBG、2 h PBG、HbA1c、TC、VAI较IGR组明显增加(P<0.01),DM组HDL-C较NGT组、IGR组显著下降(P<0.01)。见表1。
表1 T2DM一级亲属中NGT、IGR、DM组一般资料比较
与NGT组比较:1)P<0.01;与IGR组比较:2)P<0.01
2.2T2DM一级亲属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 TG为X1、TC为X2、LDL-C为X3、HDL-C为X4、以VAI为X5、以BMI为X6。以T2DM一级亲属中IGR患者的FBG为因变量,以TG、TC、LDL-C、HDL-C、VAI及BMI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BG与TG、TC有线性回归关系,最优方程为:Y=6.785-0.079X1-0.077X2,其中TG对T2DM一级亲属患者中IGR患者FBG的影响最大。见表2,表3。
以T2DM一级亲属中IGR患者的OGTT 2 h PBG为因变量,以TG、TC、LDL-C、HDL-C、VAI及BMI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OGTT 2 h PBG与TG、VAI有线性回归关系,最优方程为:Y=7.139+0.164X5+0.210X1,其中VAI对T2DM一级亲属IGR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最大。 见表2,表3。
以T2DM一级亲属中DM患者的FBG为因变量,以TG、TC、LDL-C、HDL-C、VAI及BMI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HDL-C、BMI与血糖有线性回归关系,最优方程为:Y=13.368-1.568X4+0.519X1-0.138X6,其中TG对T2DM一级亲属DM患者的FBG影响最大。见表2,表3。
以T2DM一级亲属中DM患者的OGTT 2 h PBG为因变量,以TG、TC、LDL-C、HDL-C、VAI及BMI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HDL-C与血糖有线性回归关系,最优方程为:Y=14.540+0.690X1-2.050X4,其中TG对T2DM一级亲属DM患者的餐后血糖影响最大。见表2,表3。
表2 T2DM一级亲属血糖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表3 T2DM一级亲属血糖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参数
T2DM是以糖脂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4〕。T2DM占全部DM的90%~95%〔5〕,目前研究认为T2DM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6〕。T2DM具有明显的遗传家族聚集倾向,班安然等〔7〕对早发T2DM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BMI和DM家族史是早发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DM一级亲属血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无DM家族史者,处于DM前期者的病情更易进展为DM〔8〕,因此本文选取了T2DM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观察T2DM一级亲属糖脂代谢异常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T2DM一级亲属中DM及IGR患病率远高于2013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DM患病率的10.4%〔9〕。
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是非DM患者的2~4倍,T2DM患者常常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现象,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T2DM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易于合并除血糖以外的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例如肥胖、高TG水平、低的HDL-C水平、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10〕。前期研究发现T2DM患者一级亲属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2.28%,积极控制血脂及体重可以减低或延缓T2DM一级亲属DM的发生〔11〕。本研究进一步以T2DM一级亲属的血糖水平分组,发现T2DM一级亲属心血管风险明显增加,临床中不应仅限于对血糖的干预,同时对一级亲属的血脂控制也应多加关注。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肥胖增加T2DM发病风险〔12〕,多项研究显示BMI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与FBG和PBG密切相关〔13〕。T2DM与腹型肥胖尤其密切。VAI是反映腹部脂肪组织功能和分布的可靠指标〔14〕,是在WC、BMI、HDL-C及TG等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体脂指数,建立了男、女不同性别的计算公式,能相对更准确地反映内脏脂肪(VAT)含量,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生风险〔15〕。队列研究表明,高水平VAI是T2DM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16〕。本研究发现VAI对T2DM一级亲属中IGR患者的OGTT 2 h PBG的影响最大,提示T2DM一级亲属的DM前期患者随VAT增加,血糖代谢异常的比例明显增加,在这些DM前期患者的防治过程中,减重尤其是VAT含量的减低尤为重要。
在DM前期人群中发现高TG血症是发生T2DM的一个预测因素〔17〕,血脂异常尤其是TG水平异常可以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抵抗反之又引起脂代谢紊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始动因素〔18〕。本研究结果提示,筛查T2DM一级亲属中DM及DM前期人群的TG水平与葡萄糖代谢异常有线性回归关系,且TG的影响因素最大。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于血糖的关注十分重要,但同时要兼顾血脂,尤其是TG的管理应引起相应的重视。但该研究存在地域的差异性,样本量小,今后还需要较大样本量的实验数据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