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官窑抱月瓶珍品赏析

2019-10-09 10:16沙伟
东方收藏 2019年8期
关键词:现藏双耳器型

沙伟

抱月瓶,亦称宝月瓶、扁瓶、扁壶,为中国传统名瓷之一。此类瓷瓶因其颈部至肩部设置有绶带式双耳,并在圆腹的上部呈现出“抱月”之状而得名。这种江西景德镇创烧于明永宣时期的瓷器,器型为葫芦形器口、圆月式扁腹、绶带式或螭龙双耳。因其腹部有如圆月,故又称宝月瓶,是智慧的中国人将“中秋赏月”文化与陶瓷器完美结合的产物。

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美术全集·陶瓷器》之三四卷得知,其实抱月瓶是从扁壶或扁瓶的设计发展而来,是后人对此类器物的“美称”;国内外馆藏的明清抱月瓶,在书中被称之为“扁壶”“扁瓶”。

华夏的扁壶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材质主要是青铜,至明代发展为景德镇的瓷质。而于瓷器的圆腹上部呈抱月之状的“扁壶”“扁瓶”转换成“抱月瓶”之名,则不仅是将这类器型作为盛酒器的使用功能性削弱,更是在美感上的升华!

●  良好的市场表现

早在1995年10月9日的中国嘉德秋拍会上,一件永乐典型官窑抱月瓶“明永乐·青花轮花绶带纹葫芦瓶”,即以人民币550万元拍卖成交。2009年10月8日,香港苏富比以港币3986万元成交拍卖了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图花云龙纹双耳扁壶”。同年11月24日,北京保利还以人民币974.4万元拍卖成交了一件“清乾隆·青花釉里红龙海水云纹双耳扁壶”(图1)。2013年11月27日,一件“明宣德·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式扁瓶”(图2),被香港佳士得以港币2812万元拍卖成交……

其实这还不是最高拍卖价纪录!据雅昌网提供的资料显示,2010年12月1日,香港佳士得以港币1亿2386万元的成交价,成功拍卖了一件“清乾隆·青花胭脂红料双凤戏珠纹龙耳扁壶”。这件高48.9厘米的珍罕之作,唇口,短颈,颈、肩处饰对称夔龙耳,扁圆腹,椭圆形圈足。其通体青花绘牡丹、莲花和芙蓉,再缀以胭脂红料花朵;口沿下绘如意云头纹一周;腹两侧胭脂红料绘双凤戏珠纹;足墙饰缠枝莲纹。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这件扁壶色彩丰富艳丽,画工细腻,为皇家陈设品中之精品。其胭脂料为釉上彩,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成功,督窑官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称之为“新制西洋紫色”。

尤其称道的是,日本东京松冈美术馆也藏一件与之相同的扁壶(图3),与其本为一对。可见此类作品在艺术市场表现良好,极受追捧。

●  深厚的历史渊源

抱月瓶之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其左右双系,用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作为古代陶瓷中一种特殊器型,它被称之为扁壶时一般是模制而成,通常设系以穿绳携行。其尺寸不是很大,且印花装饰,常见胡人、狮子等异域文化色彩的图案。虽然扁壶在当时非陶瓷的主流器型,但其往往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出现,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流行时间长,是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而陶瓷扁壶的发展,可分为两汉魏晋、北齐至隋、唐五代、宋辽金、元代、明清六期,且各期间各有源头、少有关联。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亦体现了陶瓷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模仿和借鉴贵金属器物的造型、装饰的工艺现象。

明代以青花为装饰,结合抱月瓶自身独特风格,将色彩与器型完美融于一体,使其发展成为陈设用的艺术品。其形制仿自中东,但装饰纹却为中国式样。抱月瓶以永宣时期最负盛名,且于康熙、雍正两朝多有仿制。乾隆皇帝更是喜爱有加,因此抱月瓶成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外形与花样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变化多样、异彩纷呈。

●  永宣时期的抱月瓶珍品

《中国陶瓷史》有载:“永乐、宣德时期还有很多新的器型:如抱月瓶、长颈方口折壶、天球瓶、八角烛台、花浇、筒形花座、仰种式碗等等。”可知抱月瓶为永宣时期的瓷器创新品种。且从明永乐开始,青花抱月瓶的装饰摆脱了元代繁复细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视觉效果,白地青花更显其清丽风格。

永宣时期的抱月瓶有青花与白釉品种,并以青花为主打。两朝的器型略有不同:永乐抱月瓶的葫芦口较为细长、底足小,腹部所绘的植物花卉、龙纹等纹饰精细清晰。同一器型,宣德朝的葫芦口较短圆,底足大,纹饰风格粗重有力。值得注意的是,明代抱月瓶这种器型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较为相似:左右双系,以便挂于马鞍之侧。而器身上的一些几何纹饰,则明显受西亚风格的影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明永乐朝抱月瓶不署年款,而宣德朝抱月瓶则一般署有年款。

明永乐年造青花花草紋双耳扁瓶(图4)

高29.9厘米。现藏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布卡博物馆。

小口细颈,颈部两侧有双耳。颈部饰蕉叶纹,颈、肩外和近底饰莲瓣纹;腹部一面绘“石竹图”,另外一面绘“菊花图”。

明永乐年造青花缠枝花纹双耳扁瓶(图5)

高28.9、口径3.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肩部安如意形双耳,腹部两侧面凸起处绘菊瓣纹。通体绘缠枝花纹。

明永乐年造青花锦纹双耳扁瓶(图6)

高27.8、口径3.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肩部安如意形双耳,腹部两侧面凸起处绘菊瓣形花朵。通体以锦纹为主体纹饰,锦式开光由六角形和六边形构成。

明永乐年造青花人物扁壶(图7)

高29.7、口径3.6、足长12、足宽8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小圆口,细直颈,溜肩,扁圆腹,椭圆足,平底微凹,颈附双如意弓形耳。颈画蕉叶纹一周,上下加饰青线七道,肩及底边各画仰覆莲瓣纹一周,腹部主纹则绘山水园景,一面三人,一面二人,各持乐器,歌舞其间;乐人面貌、服饰皆异族相。青花浓重,多处带褐绿及铁褐疵斑,斑处微下陷。白釉泛青,耳边聚釉处则显湖绿色。胎骨匀轻,质坚细腻,胎釉一线呈浅橘色。扁壶又称抱月瓶,山水风景画的绘法为传统水墨形式,只是人物为外邦异族。明代官窑“永乐人少”,此为永乐官窑中无论釉色、绘画都极为精妙的一幅山水人物图画。

明永乐年造青花缠枝花纹双耳扁瓶(图8)

高30、口径3.7厘米。现藏于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

颈部两侧有双耳。颈部饰缠枝花纹,颈、肩处饰莲瓣纹,腹部绘满缠枝花卉纹,下腹部饰小折枝花。

明宣德年造青花折枝花纹双耳扁壶(图9)

高25、口径3、足径10-7.3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颈肩部饰如意形双耳。颈部绘缠枝花卉纹,肩部绘覆蕉叶纹,扁部两侧均绘折枝茶花纹。此以写生茶花为主题纹饰之扁壶,器型端庄,纹饰简洁,形制源自阿拉伯銅器。

明宣德年造青花阿拉伯花纹绶带耳葫芦扁壶(图10)

高29.9、口径2.7、足径7-5.2l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葫芦形瓶,上部为圆形,下部扁圆形,颈肩部塑有绶带形耳。口沿下绘缠枝花纹,腹部两面绘阿拉伯花纹。口沿下横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明宣德年造青花花卉纹双耳葫芦扁瓶(图11)

高29.1、腹径21.2、口径3.5、足径6.9-5.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器似葫芦形,短颈附两耳,腹扁圆,底平,长方形足,下截腹圆较大,呈上小下大状。图案下部变形莲中心,一面三圈中似阴阳(两极)图案,另一面为分叉状树枝形图案,圆面周为卷草纹,耳下各饰一折枝菊花。青釉呈灰蓝色,白釉泛浅青色,聚釉处尤甚。胎骨匀厚,底足露胎处白胎坚细,胎釉间微呈浅橘色。口沿下青花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楷书款。

●  雍正时期的抱月瓶佳作

到了清代,康熙和雍正朝都对永宣风格的抱月瓶进行了仿制,并以青花为主,另有颜色釉及色釉开光等装饰风格。不过《中国陶瓷史》有载:“雍正不喜欢宝月瓶,并于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下令‘嗣后宝月瓶不必烧造。”尽管如此,雍正时期的抱月瓶仍不失端庄稳重、得体大方。不仅继承了永宣风格,而且还将汝、哥等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在抱月瓶造型中进行了发扬光大。

清雍正年造青花花鸟纹双耳扁瓶(图12)

高36.5、口径5.4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颈肩部有如意形双耳,颈部绘竹叶纹,腹部两侧面分别绘“喜鹊登梅图”和枇杷绶带鸟。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清雍正窑造青花花鸟八方扁壶(图13)

高48、口径8.3、底径16.5×11.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器呈扁壶形,短颈,八方形鼓式腹,平底,长方形足,颈肩部附二耳。口沿下饰回纹一周,器颈画朵花纹。器腹饰花鸟画,一为“二甲传胪”,另一面为“安居图”,间饰折枝花卉。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款。

清雍正年造仿汝釉青瓷宝月瓶(图14)

高50.3、口径9.2、底径15.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海棠形扁壶,海棠形口,圆唇,短颈,有四凹倰,双耳,海棠形腹,周边较扁,中央较凸;海棠形圈足。全器施仿汝青瓷釉,釉色均匀圆润。足底缘露胎,施铁汁,烧成后呈褐色。底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清雍正年造仿哥釉青瓷八卦纹宝月扁壶(图15)

高50.5、口径6.2、底径18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器呈扁圆形,直口,双螭耳,圆角长方形圈足。颈部有一道凸弦纹,腹部两面中央模印太极,周围饰一圈八卦,腹两侧各饰二乳丁纹;全器施仿哥釉青瓷釉,呈灰青色,釉表满布深色开片纹。足底缘涂护胎汁,呈铁黑色,底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清雍正年造钧幻釉双耳杏叶扁壶(图16)

高24.9、口径6.5、底径8.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扁壶小撇口,长颈,扁圆腹,腹部作杏叶形二阶式凸起,长方形圈足,带如意形耳一对。通体施钧釉,器表深红带蓝紫色霞斑,釉面光润,内里则多为蓝紫色。器底施酱釉,中刻“雍正年制”双行四字篆款,圈足涂赭色汁。

●  乾隆时期的抱月瓶精品

乾隆并没有停止烧制抱月瓶,不仅烧制模仿永宣风格,还有很多创新品种。乾隆时期的青花抱月瓶,有着直口、细颈、颈肩相交处饰对称的如意形双耳(或螭龙耳),及扁圆腹、腹两面中心凸起、椭圆形圈足之特点。其胎体洁白,青花色泽艳丽,色重处可见人工点染所致的细密斑痕,以摹仿永宣青花浓重晕散的效果。因乾隆朝着重摹仿永宣时期的抱月风格,故烧成后的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且纹饰有着浓重的晕散与光斑;但底足的修足工艺与釉面的洁白度,和明代的抱月瓶区别较大。

《清档》有载:“乾隆三年按旨定样烧造器中有厂官釉马挂瓶(即抱月瓶);以后又命烧五彩(即斗彩)、青花釉里红云龙器;又传旨将宣窑青花器放大,龙泉釉器作蒜头式。”另外清宫还出现有粉彩的抱月瓶旧藏。同时,乾隆年造抱月瓶的口部增加了直口、撇口,耳部增加了云耳、如意耳、螭耳等造型。

清乾隆年造青花八吉祥纹扁壶(图17)

高49.2、口径8.2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装饰图案以八宝纹与吉祥纹相配,是常见的乾隆朝瓷器装饰纹样,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此扁壶两面中心有圆状凸起。口沿处绘回纹,颈部绘缠枝灵芝纹,腹部两侧绘回纹一周,中心绘朵花纹,外环以莲瓣纹,内绘八吉祥纹,腹侧、足外墙均绘缠枝莲纹。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清乾隆年造青花花果纹双耳扁壶(图18)

高49.4、口径8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瓶身绘桃树和海水,寓意“寿山福海”。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清乾隆年造青花缠枝花纹扁瓶(图19)

高50.7、口径7.5厘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颈肩部置对称双耳,扁腹,圈足,瓶身绘缠枝花卉纹。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清乾隆年造青花云龙扁瓶(图20)

高29.9、口径5、底径9.9-6.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扁壶小唇口,直颈,器腹呈圆形,前后扁身,圈足椭圆外侈。颈肩处饰以双耳作连云纹。瓶身以云纹为衬底,瓶腹正背面描绘正面龙纹,肢体四张,腹心饰一龙珠,以釉料深浅变化表达旋转的视觉效果。龙首双眼圆睁,张嘴露齿;龙身鳞片勾勒细腻,五爪张开如轮状。腹底近足处绘饰海波纹。圈足饰蝙蝠灵芝纹,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清乾隆年造青花三羊开泰扁壶(图21)

高23.7、口径4.5、底径7.9-5.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器呈扁圆形,直口,二弓耳,椭圆形圈足。口沿下画一周如意云头纹,颈部及足圈饰蕉叶纹,腹部两面各绘三羊开泰图,腹侧画缠枝花卉及蝙蝠。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款。

清乾隆窑造青花博古图海棠式龙耳扁壶(图22)

高26.6、口径8.6-7.1、底径9.3-6.6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口与足皆作四瓣海棠花形,颈两侧贴饰双龙形耳,耳面染青,器身作扁圆形,为呼应口、足的线条,于身侧另作凹棱四道。腹部两面海棠形开光画炉、瓶博古图。画中文物展现出乾隆朝“写生以肖物为上”的原则,茶壶、花瓶及海棠式盆托等,皆能与传世实物逐一作对照。开光以外的颈、足与间隙均满画缠枝番莲花,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此作呈现出的“博古”理念,别具一格。

清乾隆窑造黄地彩开光婴戏图螭耳扁壶(图23)

高25.8、口径5.9、底径10.3-6.4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口沿绘如意云纹,双耳为砖红地金彩夔龙纹,开光隙地绘黄地卷枝四季花卉纹,开光上方绘一蝙蝠,瓶侧绘磬。腹部中心开光,一面绘“童戏图”,一面为白地墨书御制诗及“乾隆”“宸翰”朱白双印。底书白地红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清乾隆年造斗彩勾莲纹螭耳扁瓶(图24)

高31.8、口径5.9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肩置双螭耳。腹两侧有凸起的团花装饰,瓶身满绘缠枝花卉纹。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清乾隆年造斗彩“农耕图”扁瓶(图25)

高57.1、口径10.6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院。

颈部对置两个透雕龙形耳,腹部开光内绘“农耕图”。

清乾隆年造粉彩山水人物纹三孔扁瓶(图26)

高28.5、中口径3.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直口,扁圆腹,卧足。腹部两面开光,开光内绘山水仕女图。底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纵观以上明清官窑抱月瓶珍品,读者朋友们是否有“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之感?

猜你喜欢
现藏双耳器型
慕古而怀今
轻叩双耳好处多
轻叩双耳好处多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玄宗避蜀图》
七月·美梦
一月·如意
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
轻叩双耳好处多
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