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空间主要目的在于传播地方文化和特色,与公众产生价值交流和情感共鸣,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是用于公共艺术设计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探析了公共艺术和城市的关系,发现公共艺术在城市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针对以上的部分提出相应发展性建议。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空间;地方文化
一、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的公共艺术最早一批是现在欧美国家,美国再第二次世界大作战之后重新规划城市制定了“艺术百分比计划”,在室外新增了雕塑。中国创作公共艺术再建国初期,是以城市纪念性雕塑为主,如今公共艺术有装置艺术、景观艺术、大地艺术等突破了传统的表达呈现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越来越注重形象的塑造,公共艺术则是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媒介,人们再满足基本需求越来越追求精神需求,公共艺术对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重要了。
(一)公共艺术传承城市文化
公共艺术设计给城市带来了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城市是一个需要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发展的新时代。公共艺术是城市发展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载体,好的公共艺术设计能够体现和传播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等,改善城市的精神面貌,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
(二)公共艺术塑造城市新形象
当代出现了很多塑造城市形象的行动,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是则是一种可见的方式和文化相结合、打破思维的局限;城市规划注入公共艺术设计,打造城市品牌形象。
(三)公共艺术实现城市可持续化发展
公共艺术空间的建设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起初许多一线城市政府已经注重开发街道、公园、社区等注入公共伊苏进行改造,增添了城市的新活力,艺术结合旅游等结合其他产业也给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二、城市公共艺术主要存在问题
(一)公共艺术风格保守
许多富有城市文化内涵的公共艺术品,但存在着不够艺术、不够现代、色彩与材质等设计多千篇一律,没有个性与主题性,缺失当地特色的问题,甚至有的城市街道和公园还严重存在着抄袭的问题。
(二)公共艺术运用媒介较为单一
很多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还只是传统的方式,比如不锈钢、铝合金、铜、石头等,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和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挖掘,例如灯光工程、音效工程、厌恶工程等,合适和创新的公共艺术表达方式能给视觉上带来冲击,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展现城市的魅力,加深了对城市的印象, 不仅仅局限在视觉,而是新增其他感官的全新体验。
(三) 普遍設计缺少公众参与性问题
普遍设计缺少公众参与性问题,多数出现死板,有的甚至把博物馆的文物直接放大摆在那里,出现许多参观者只存在于拍照阶段,并没有深入了解该公共艺术品的背景,严重缺乏互动性,没有建立与群众之间的桥梁。
(四)时间久破坏较为严重
由于季节的变化,长久放于室外风吹日晒,公共艺术遭受破坏,材料的耐腐蚀性是保护作品的其中一个元素之一,同时还有周围环境如果不好也大受影响公共艺术的观赏程度。
三、探寻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发展的思路
(一)多元化原则
在多元化原则上公共艺术设计要更加注重题材的选取,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以及日常习俗上的题材合理的塑造城市的文化。同时要和群众产生共鸣,贴近群众,多元化原则的设计让群众强烈的可以感受到自豪感。此外,那些适合城市人基调,贴近老百姓,题材也是公共艺术题材内容的重要组成。
(二)地域性原则
突出地域特色,区域的地域特点同时是区域个性的突出表现,公共艺术作为重点展示区域个性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规划建设中,展现区域特性是工作的重点,采用不同的载体以及途径比如选题、设计特点、选材等全面展现出区域特性的重点。
(三)互动性原则
增加互动性,公共艺术是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现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公共艺术已经逐渐地创新化,文化元素是否用的巧妙与现代、是否趣味、能否与人们产生互动,让群众身临其境、能否让拍照效果简洁现代,这些都已经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问题。
(四)公共性原则
材料是公共艺术不遭受破坏的重要因素,时间考验一个作品的好坏;其次,合理的和政府等相关部门协调增加一些保护措施加强后期的管理。
四、结语
公共艺术是一座城市的明信片,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如何设计出传统与现代,民俗与人文共生的公共艺术形态,是当今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明晰当代公共艺术的精神内涵,在公共艺术设计上注重文化性、公众性、群众参与性等原则,充分考虑现代人生活的理念,利用多种新的艺术手段和材料,保留传统、与时代接轨,大力建设有温度的社区、街道、城市广场的公共艺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章晴芳.公共艺术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洪艺瑜(1996.6-),女,汉族,福建泉州人,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18级公共艺术研究生,专业为设计学,研究方向为公共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