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外儿童美术中的国画教育

2019-10-09 01:36王欣璐
艺术大观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教学建议国画儿童

王欣璐

摘要: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一门中国独有的艺术,一笔一划中反映着中国人观察世界、思考人生的智慧。眼下,国画课教育备受关注,学校有限的几节国画课已不足以满足一些学生对国画学习的期待,有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了校外美术机构进行专门的国画培训,通过学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国画、了解国画并爱上国画。但校外美术培训中对于国画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基于校外国画教育实践,提出当下校外国画教育的部分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希望对今后的国画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画;儿童;国画教育;教学建议

一、论文缘起

正文伊始,即正式阐述国画与国画教育以先,本文对教学对象的范围进行了界定。目前,社会对于儿童的年龄范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本文所指的儿童主要是年龄集中在6-14岁之间的儿童,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大部分已经进入小学阶段,准确的说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小学阶段儿童美术中的国画教育。之所以选取此阶段儿童作为讨论对象,是因为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较之以往更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人、物、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他们的意识中会逐渐清晰,反映在纸上的画作,再也不仅仅是无意识的涂鸦,而是基于认识的再现,画上所表现的无论是人或物,他们之间都多少存在着一些联系,再也不是没有联系的单个物体,当然这种观察和表达的能力也是因人而异,但不管怎样都是与日俱增的。再者,6-14岁的学龄儿童对于毛笔这种中国画特有工具的把控能力,较于6岁以前的儿童也会有明显的提升。综合上述的两点认识,笔者认为,此阶段儿童接受国画鉴赏课程和国画的绘制训练是大有必要的。另外,此阶段儿童也是各方认识和知识的起步阶段,因此,对于国画的学习和继承也是大有必要的。

二、现状问题分析

国画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国特色的一大体现,也是中国人艺术思维,哲学观念和绘画表达的综合反映,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欣赏国画也喜欢画国画,国画广泛的受到了社会的追捧,成为人们在闲暇之余的审美体验,带着东方美的神秘味道,中国画带给人们宁静的力量和美的愉悦。笔者同样热爱国画艺术,也为其背后伟大的人文精神所感动,在不断挖掘的过程中越来越为之着迷。许多家长爱国画也愿意把孩子送到美术机构学习国画,各式各样的美术辅导机构满足着人们不断对美育的需求,笔者在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针对国画课程所表现出的现状和问题有如下几点发现。

第一,部分家长始终信奉“孩子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孩子的教育上多少有些急于求成,没有结合儿童发展的规律做出合理判断,在孩子还不能很好地接受和运用国画工具的时候就过早地把孩子送到了培训机构,加之有一些机构也没有着重考虑到孩子的接受年纪就接收了孩子,年纪较小的儿童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理解老师的话,即使理解了、听懂了也不能灵活的运用手来绘制国画,所以对这一类较小的儿童,过早的国画教育只能说是一种水墨游戏,对于艺术的表现和理解的学习作用不大。

第二,一部分校外辅导机构没有结合儿童发展规律,见人就收的现象屡见不鲜,分班草率,凑足就开班,这样的课堂因为学生年龄层次不同,大小不一,无疑给任课老师造成一定的负担,一边要管小孩子的纪律,一边也要教大孩子画画,同一种素材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给出的反映不同,有时候大的觉得简单,从而产生骄傲的倾向,小的觉得难以把握,产生挫败感,在此情况之下,教师必须在一节课当中准备多方素材,分批施教,这样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对某一专题的探讨也会大打折扣,这样的课堂效果不好,当然这种情况在合理规划之后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三,说到老师的专业技能也是因人而异,画法和教法是一个国画教师必要兼得的能力,有的老师会教不会画,有的老师会画不会教,这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第四,西方绘画思维与中国画思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些人对中国画的认识不足,喜欢用西画思想指导中画思想,总是在考虑像与不像,是否写实,过分关注技法从而忽略了何谓国画之美和国画背后人文素养的培育,跳脱了对美的追求只单纯地训练技法,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一些不明白国画的人盲目教授或者一些不懂国画的家长看孩子的画总是在责难他们画得不像,拿这一点当评价标准,这无疑也是造成儿童不能坚持和挫败感的源头。

三、校外儿童美术中的国画课程建议

(一)降低儿童绘画的挫败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儿童的自制力比成人弱,对一件事情坚持的长短大多取决于兴趣持续的长短,当然也有一部分的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压力和自身的意志力,所以想要持续学习国画需要老师的引导。国画相对枯燥,对于毛笔的运用能力也要求较高,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需要儿童坚持不懈的练习,如中锋用笔的习惯、运笔握笔的力度、线条的粗细匀称、一笔勾勒线条的能力、水墨的干湿浓度等等,这些都非一日之功。有许多儿童在练习国画的过程中不能有始有终,因此中途放弃,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很多,所以笔者认为在打基本功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督促与引导,教师的鼓励与期望或多或少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枯燥感和挫败感。都说“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教育也是一样,背离生活的艺术教育是空洞而无效果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艺术的同时又要走进孩子的生活,去了解他们的世界,成为他们的大朋友、好老师。所以在选材上要多有甄别,范围尽量锁定在儿童生活中的,这些国画题材能被儿童轻易理解和把握,比如画一画春天里的梅花,或者画一画我们吃过的蔬菜等等。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与写生,如果不是写生,教师的图片资源要做到尽量丰富准确,这些可以唤起兒童的经验意识。

画面构图的经营问题一般由易到难,对于学画时间不长的儿童,如果选用遮挡关系较丰富的构图,往往会难于把握,造成他们的绘画挫败感,从而失去兴趣,因此可先选择相对简单富有趣味性的构图画作,激发儿童的兴趣,提高儿童的自信心。

(二)构建启发、总结型课堂

国画这门艺术有很强的继承性和高度的个人概括性,以意取物,又以物达意,物我相融是其最高境界,能绘心之景又能表心中境的不二法门是眼睛的观察,手的训练和个人艺术修养的融合。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量的。

第一,国画课教学,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发现和儿童在作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并帮助其解决,这些困难大多来自儿童对生活经验的缺乏和对物象粗陋的观察,即儿童作画经验的不足,积累的不够。国画教师应对绘画困难的儿童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语言的引导,唤起他们对事物的回忆,从多个方面进行启发,建立儿童对事物的联想能力,也可以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结合图片,让儿童讨论,积累他们的观察意识。国画虽简练概括,但也绝不是脱离实际的臆想,而是删繁就简后的真实,删去复杂的,不必要的,留下重要的感人的,儿童国画对概括能力的培养也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观察物象,但也不能被物象的固有形式所束缚。

第二,教师要善于总结儿童画面出现的问题,在绘画结束之后,教师的点评与总结至关重要。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心手合一,常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构图整体偏上,有的构图太满,有的又整体偏小,集中在局部一点,这与儿童的作画习惯有很大关系,儿童国画课教育应着重改正儿童不良的作画习惯,帮助他们解决画面布局的问题。

(三)构建创作性和示范性相结合的国画课堂

临摹与创作是国画课堂上两个缺一不可的环节,临摹旨在继承而创作旨在创新,临摹简单创作难。国画教学不仅仅只侧重于临摹而忽视创作,应将二者相结合。临摹型的国画课堂应着重强调示范性教学,示范性教学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范画教育,这有助于调动课堂的实践氛围;教师的绘画方法也利于学画儿童建立整体的绘画思维,教师范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笔墨用法,画面色彩以及画面结构等,而非绝对的抄袭和临摹教师画作。教师形象生动的演示,久而久之可以建立学生对作画思路和绘画方法的整体联系。提高其绘画能力。

第二,国画的鉴赏,鉴赏教育方便学生吸收和借鉴优秀的名家画作,建立美的感悟,提升个人眼界,和内在修养。创作型的国画课堂应注重创作思维的培养,教师要有创作意识,分享教师个人或国画大师的创作历程,意在启发和激励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调动他们的个人观念,将主观能动性投入到绘画创作上来,从而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1]

(四)将书法课程引用到国画课堂上来

元代大书法家兼画家赵孟頫曾说过“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在这里赵孟頫强调以“写”代“描”,用书法的笔法来画画。他的这套理论在当今的国画教育中依然适用。国画课前的书法训练,一来利于学生熟练用笔,二来帮助学生体会“骨法用笔”的玄妙,锻炼儿童线条的运用能力,使儿童在训练后能写出带有力度的线条,书画同源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书法的美与国画的美是相通的,有别于西方绘画的造型能力,中国画以书法入画,将书法的骨法运用于国画中,这是国画的难点所在,也是国画之一大特色,对骨法的不同取舍与体悟是不同国画风格的源头,因此,用书法入画,书画结合的教学利于学画儿童掌握国画之要诀,利于他们更好的体味国画,从而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

四、结束语

旧的时代虽已远去,在新时代的今天,优秀的传统文化、东方美的艺术,不能被淡忘,需要新时代的人们去继承和发扬。国画是一门带有东方智慧的艺术,当这门艺术从古代走来,在面对新一代继承者的时候,教育者所要肩负的责任,任重而道远。让优秀的艺术在新的时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更需要用智慧的教育眼光去看待教育。如果说国画是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艺术,那么教育就是人与人的艺术,当国画遇上教育,便是艺术中的艺术。最后,希望本文的发表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欢迎专家学者和广大社会人士对本文进行批评指正。愿国画课教育可以收到更多人的關注,国画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代代星火相传。

参考文献:

[1]张留君.浅谈中国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J].美术教育研究,2011(10).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国画儿童
国画《鲦鱼》
国画《鲿》
《难忘岁月》(国画)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国画等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