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杰
摘要:孙龙父是扬州继吴熙载之后的又一书法名家,与罗叔子、桑愉合称“江苏印坛三宿”,与林散之、高二适、费新我合称江苏“书坛四老”,真、草、隶、篆皆工,尤以章草著名。本文聚焦于孙龙父草书艺术,根据其所治“章素合参”、“合以隶行”、“三章六草一分吾”三方印划分其草书经历了飞动沉着、草外求草、浑然天成等三个阶段。接着通过结字圆转、隶意笔法、章法自然三个方面论述其草书字势舒展、点画凝重却又灵动多变的艺术特色。最后,阐述其在书坛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孙龙父;草书;影响
一、生平
孙龙父,出生于泰州,后居于扬州。原名为珑,后根据“潜龙易象,渔夫骚心”,取字“龙父”,号赤城居士、培风居士、弄斧等。抗日战争期间,曾在镇江、扬州等地鬻金石书画,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名噪一时。扬州解放后,执教于扬州中学,之后又任扬州师范学院教授。在教学之余,他与孙家讯、陈达祚等人整理出版了王少堂扬州评话《武松》、《宋江》等。孙龙父是扬州继吴熙载之后的又一书法名家,与罗叔子、桑愉合称“江苏印坛三宿”,与林散之、高二适、费新我合称江苏“书坛四老”,真、草、隶、篆皆工,尤以章草著名,他的草书与其篆书、汉简,也被誉为“龙父三绝”。
二、草书风格
依据孙龙父所治“章素合参”、“合以隶行”、“三章六草一分吾”三方印,我们可以将孙龙父草书风格划分为早期的飞动沉着,中期的草外求草,晚期的浑然天成等三个阶段。1947年(即30岁)左右,作为早期阶段。这一阶段正如其印中所说,他将章草的含蓄与怀素的狂放不羁相结合,早期对于《月仪帖》的反复临摹与学习,造就其笔下的线条挺劲有力却又变化多端。学习怀素草书时有时则减弱原贴的大疏大密,将字形作夸张变形的处理,形体纵敛横放中产生一种自然美,使作品中飞动与沉着并存。1957年至1967年(即40岁至50岁),作为中期阶段。孙龙父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汉简,将草书与汉简糅合,渗入隶书笔意,草外求草。1667年(即50岁)之后,则作为第三阶段。孙龙父在临遍诸家法帖,大胆进行探索形成其所说的“三章六草一分吾”。张郁明曾评价其后期草书作品:“不是以上缠下绕、左勾右连,偏追劲疾;亦不是以枯槎架险、怒张狂怪之笔,翻效迟重,而是凌之以神,和之以气,鼓之以劲,注之以力,以他特有的置陈布势和书法用笔,去创造新的书法意境。”[1]孙龙父在谈及自己所追求的风格时说:“司空图云:‘返虚入浑,积健为雄,杜甫云:‘凌云健笔意纵横,吾所追求和企及者,不外乎二字——雄浑而已。”[2]而这一阶段,其作品线条圆浑,点画精到,其章法有度,气格沉雄,浑然天成。
三、草书特点
孙龙父草书中锋与侧锋交替使用,弱笔少,快速度的书写过程促使流动与拙涩并存于作品之中。在创作时,渗入隶意,将章草的含蓄与大草的狂放相结合,加之独特的用笔方法,最终作品形成独具一帜的艺术特色。本文大致将其草书特点归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结字圆转,字势舒展
孙龙父草书作品字与字之间大多独立存在,一幅作品一般仅有三两字组连接,没有连绵缠绕,但从单字来看,却字字活跃。其草书结字圆转,结体的取势变化丰富而又均匀,字势舒展。也正是这种结字处理方法,作品的气势美与节奏感才更加强烈,促使快速度下产生的笔画与线条看似随意挥毫,实则融入一股凝重的力量。以图1作品《十六字令》(译文: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毛主席词十六字令三首,龙父。)为例,通篇放眼望去,几乎字字独立,但表现出生气郁勃的宏大气势。极具劲挺的细线条与舒展顿挫的粗线条自然形成对比,“鞍”“海”“澜”“万”“刺”“间”五个大的圆转笔画以给欣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冲击。 从“离天三尺三”来看,单字圆润,结体的取势变化丰富,以均匀为主,但大小仍产生错落感,韵味横生。孙龙父以其独特的结字方式,使得字势开展自如,正欹相契,整幅作品一气呵成,书意高远。[3]
(二)隶意笔法,点画凝重
隶书笔意在起收笔处尤为明显,他以其娴熟的技巧将笔画写的方圆兼备,刚柔并济。些许起笔处会有逆锋而入形成圆笔,或是中锋逆入形成少许方笔,同时,在收笔处直接出锋或驻笔而停再出锋,自然产生利落的捺画,给人以一种方整劲折的感觉。《出师颂》、《月仪帖》是孙龙父早期的学习对象,从他所流传的草书作品中很容易发现其所下功夫之深,有些轻撇重捺的用笔方法深受两帖影响。笔画简洁,提按丰富却少有大的起伏,果断的用笔中略带波折,爽利自如,作品秀中寓拙,整体上充分体现了汉隶外展内敛的艺术特点。除此之外,孙龙父在其草书作品中,点画的处理方式也极其富有魅力。曾有人评价其点画:“他作‘点尤为精到厚重,随意抛洒。一幅30余字的草书作品,能作50多个‘点,横、竖、撇、捺皆可以‘点代之,且忽如高空坠石,忽如山中流石,形态各异,巧拙相生,尽得‘点画狼藉之妙。”正因如此,他的草书较沈曾植、王世镗、王遽常更加耐人尋味,雅俗共赏,妙趣横生,更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观赏性。在他的作品中多出现点的笔画,但各个形态不一,几乎无雷同,精到而又厚重。甚至有些捺的处理接近于点,短粗而有力,强烈的粗细对比中充满奇气,跌宕潇洒。[4]
(三)章法自然,灵动多变
章法是指在整幅作品中,对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连贯、呼应、照顾等关系布置与安排的方法。书论中“章法”含大章法和小章法两个方面。前者指整幅作品的字与字、行与行的关系,后者为单字中的点画安排、单字与数字之间的布置。孙龙父草书作品章法之妙主要体现于字与字、行与行、字与行等相互间有笔、有意、有势、有力。章法的构成与运笔的节奏、墨色的变化、笔力的强弱、气势的大小等有关。[5]孙龙父草书作品中,单个字体看似分开,实则关系紧密,笔断意连,字断气连。他在创作时,圆曲线条交叠,注重墨色浓淡对比,涨墨与枯笔自然交替,章法布局合理有度。除此之外,决定章法的重要因素还有轴线,邱振中指出:“轴线就是任何一个汉字都可以做出这样一条直线,它的位置表示这个字倾侧的方向,同时把这个字分成感觉上分量相等的两个部分。轴线貌似简略,但它能客观而形象的反映书法作品各组线条的动势及变化。”[6]其草书作品《神龟虽寿》,点画的独特形态与左倚右侧的不平衡搭配,促使轴线变动摇摆,维持单个字体平衡感的同时也体现出章法的纵横潇洒。字体大小变化丰富,每个字体的笔画之间以不等量距离的留白做到不死板不重复。开头与结尾两处形成重墨区域,墨色浓淡干湿变化适宜,在笔锋含墨量变少之后线条自然变细,增强线条的粗细对比变化以及块面分割的韵味,作品整体呈现出灵动多变的自然美。[7]
四、影响
艺术作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包含多方面的元素,在孙龙父的草书作品中跌宕的笔法、圆转的结字、自然的章法、变化的墨法有机地构成了作品独一无二的风貌,其艺术成就不容小觑。《龟虽寿》草书作品入展“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之后,其艺术影响也在不断扩大,他与毛泽东、弘一法师、于右任三人,并称为“中国20世纪四大书家”。以其独特的书学思想与精湛的书写技巧,挥洒自如的创造了“三章六草一分吾”的草书新风貌。祝竹曾评价孙龙父:“他的书法不在林散之、高二适之下,他的画也不在扬州八怪之下,他也刻印,刻得很少,但见识极高。听他评论印作,往往片言只语,让人如同醍醐灌顶,终身难忘。一个地方的文化能达到什么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出现象孙先生这样的学者。孙先生生不逢时,在学术界、艺术界名气不大,地位不高,但他把我们这些后辈的艺术境界提高了一大截,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8]由此可见,孙龙父在当时影响之深远。同时,他也为后人创作提供诸多启示,成为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参考文献:
[1]张郁明.孙龙父书法篆刻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2]张郁明.凌云健笔意纵横——评孙龙父的书法篆刻艺术[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
[3]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社局.孙龙父书画篆刻作品选[M].扬州:广陵书社,2017
[4]吕政澄.印萃——孙龙父先生印谱[M].扬州:广陵书社,2017.
[5]朱天曙.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孙龙父先生和他的篆刻艺术[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2).
[6]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金丹.20世纪中叶的扬州印坛及其现象——以蔡易庵、孙龙父、桑宝松为中心[J].西泠艺丛,2016(01).
[8]祝竹.祝竹答客问[J].东方艺术,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