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婉婷 陈国珍
摘要:当代首饰具有丰富多元的创作面貌,其中“现成物”被众多当代首饰的艺术家所追捧,并革命性地拓展着首饰材料的范围。现成物自身所具有的象征性、敘事性、寓意性等特性更加丰富了首饰语言,将其融入在艺术首饰的创作中能够使作品的艺术形式及观念表达呈现全新的面貌。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当代首饰及现成物的相关特性,并经由案例分析介绍多位当代首饰艺术家之作品特色及创作理念,梳理“现成物”应用在当代首饰中的主要创作形式并探索其表现方式。希望对后续有志于研究此类首饰设计创作者及研究者提供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当代首饰;现成物;创作形式;表现方式
一、“现成物”的出现及运用不断冲击着艺术的传统观念,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并逐渐呈现出多元的艺术形式,被前卫艺术家们所推崇。现成物从原为艺术时被大众质疑与抨击到当代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艺术创作,经历了漫长与复杂的过程。目前,虽使用现成物进行创作的艺术家、艺术流派逐渐增多,但对其进行的系统研究仍较少,而在当代首饰中关于现成物的研究更为缺失。目前当代首饰的创作中,现成物的运用已十分常见。这类作品通常使人印象深刻,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及艺术感染力,能更直观的表达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本研究将从当代首饰结合现成物特性的角度出发,探讨现成物在当代首饰中的表现形式与技法。
二、当代首饰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随着欧洲“新首饰”(the New Jewellery)概念提出,首饰逐渐成为艺术领域中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曾经的金匠、银匠逐步成为首饰艺术家或设计师,首饰成为其表达艺术理念的重要媒介。首饰被逐渐赋予更多的艺术属性,甚至成为“可被佩戴的雕塑品”。例如Jesse Mathes的首饰作品挑战对首饰传统的佩戴方式及尺度的认知,作品尺寸很大,具有类似项圈的特征。(图1) On jewellery 的作者Liesbeth den Besten在其书中强调“佩戴”赋予首饰的首要意义,认为首饰区别于其他艺术品的地方在于其可移动性、可佩戴性及它在不同的场景和场合是如何被观赏的;首饰与纯艺术相似之处在于都能够传递创作者的内涵与思想,不同则在于首饰能够被佩戴在人的身上。[1]
随着首饰的发展,概念首饰逐渐产生,其不是为了便于平时的佩戴而创作,更多是为表达特定的概念,其本身是实验性的,它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表达,无关市场、销量。杨琳在研究中曾提及:“一些首饰设计师试图突破首饰艺术的局限,在首饰设计中强调观念的传递与表达,尝试开拓首饰艺术的感知体验。这些艺术家的观念里,佩戴已不是首饰必须的形式要素”。Otto Künzli的作品往往带有极简主义的外貌却隐含着丰富的内涵。《GOLD MAKES YOU BLIND》(图2)这件作品思考外在物质世界对人的价值,将荒诞推向极致。Gijs Bakker在早期的作品中曾大量运用管道进行创作;Deganit Stern Schocken在其创作中则运用了更为广泛多样的材料,如粉碎的汽水罐、儿童用品的页面、图书等(图4)。[2]
时至今日首饰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呈现出多样的视觉语言。首饰艺术们通过工艺、媒材、创意等多方面的探索尝试,使当代首饰不断模糊着传统首饰的身份,其与社会、文化、艺术的联系更加密切,成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三、现成物应用的起源与发展
现成物(ready-made)指本来已有的、准备好的物体。世界上的每件物体、媒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起源、历史含义及日常经验属性。现成物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很多时候现成物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所以其对表达复杂的主题具有相对轻松、准确的效果,同时能够在视觉上赋予观者心理暗示引发共鸣。自1917年法国艺术家杜尚把现成物的小便池送入艺术展览(图5),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早期由杜尚引领达达主义的观念提出现成物的艺术主张使现代艺术观念产生极大的变革,但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现成物的观念已经脱离了达达主义的定义,逐渐倾向于对大量生产、物质过剩的批判与反思。因此在普普艺术、集成艺术等中,较多运用广告物件与人工制作品作为创作的主要媒介。如在杰夫·昆斯的创作历程里气球雕塑常是他创作的题材,讨论时下流行或生活常见的事物与主题(图6)。随着不同年代的艺术家形成的不同主张,运用现成物的表现形式也呈现着多元化的面貌。[3]
四、现成物在当代首饰中的应用
当代首饰尊重材料独有的特性,不刻意强调材料的贵重,只要能充分体现艺术家的情感与观念并无太多限制,可选用的材料范围广泛。当代艺术家将概念转化为作品,近年更热衷于将现成物应用于创作中,在观察艺术家作品过程中发现其使用的现成物种类多样,主要以生活常见之类别为主,在其中选择共计五位差异较大的艺术家作品整理如表1所示:
五、现成物介入当代首饰创作的形式
(一)对现成物的直接使用
物质世界中每一件现存的事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作为物派艺术家的关根伸夫曾提出:重要的不是艺术家的自我传达,而是包括观众在内的无数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其核心是将人类与感知的这个世界通过物体与物体、状态与状态间的微妙关系体现。因此物派艺术家大量使用现成品或自然界中的物体进行创作,且其尽量维持这些物体原本的面貌,希望能够直接显示出物体和世界的原本面貌。当从“物性”的角度来理解材料时,材料本身是媒介也是观念,能够促成作品意义的生成,给观者带来感悟的契机。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荷兰珠宝设计师Ted Noten常在创作中直接使用现成物,把在普通环境中提取的现成物置入于新的环境中(图7)。观者往往存有对现成物本身的刻板印象,但艺术家将其置入于区别以往的环境时,观者将产生重新审视现成物的行为而引发思考。
(二)现成物外观的改造
对现成物的直接使用能够显示世界的原本面貌,而对现成物的改造则加强了艺术家所希望强调的精神与观念。艺术家在对现成物的改造中带有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同时也在记录着艺术家与媒材对话的过程,最终对于现成物的改造将形成艺术家所特有的艺术语言。美国艺术家Margaux Lange近十年热衷于使用二手捐赠的塑料娃娃“芭比娃娃”进行创作(图8),她的作品旨在希望将大规模生产的材料重新运用于手工制作的可穿戴性艺术品中。在她的创作中,将这些娃娃的身体进行拆解再重新排列、组合,且其创作形式已成为她代表作品的象征。
(三)现成物的材质转换
现成物材质的转换通常能够使其保留原本的外观,却失去了原本的功能性,但却能够同时具有物性与材质的双重语境,其隐含的意义随着不同环境产生出不同的现实意义。艺术家Daniel Ramos Obregón在创作中以人的身体部位出发并将其进行瓷质铸造(图9)。艺术家将人的身体器官进行材质转换,把它创作成为可佩戴性的物件,使佩戴者与其产生联系,运用隐晦的手法使观者审视自己。
六、结束语
当代首饰除了传统工艺技法的传承,艺术家也逐渐将个人的感受通过复合媒材展现,试图跳脱以往传统首饰的框架,其中近年来对现成物材料的使用甚广。现成物自身所具有的故事性、象征性、寓意性等元素在被运用于创作中时更丰富了首饰的语言,拓宽了艺术的表现范围与力度,为对社会的反思与批判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尝试使用现成物媒材进行艺术创作,介入当代首饰创作的形式与技法也十分多样,其材料在未来的创作运用中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将成为当代首饰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参考文献:
[1] Besten,LD(2011). On jewellery:A Compendium of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2]Nobuo Sekine(1992).Sekine:a message from the Environment Art Studio.
[3]杨琳.当代艺术语境中的首饰体验方式[J].新美术,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