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2019-10-09 06:53李秀英赵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双一流学科建设

李秀英 赵良

[摘要]“双一流”建设的启动,在全国范围内再一次掀起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热潮,为高校内涵式发展带来了契机。深刻明晰“双一流”背景下作物学科建设的目标、指向与建设策略,对于提升重点学科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双一流;作物学;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世界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问题凸显,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推进,服务国家战略备受期待,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在全球展开,并催动高等教育新一轮调整与改革。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国家提出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吉林省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发展目标,以及正在全面推进的高教强省战略,这些都为学校发展提出了新使命。吉林农业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农业大学,必须做到不辱使命,勇于担当,有所作为。作物学是吉林农业大学的优势特色传统学科、“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为吉林省农业发展、农民增做出了巨大贡献。2018年12月29日,吉林省发布《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遴选结果》,作物学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B类”。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作物学学科建设,强化作物学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作物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结合,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不断提高农林教育质量是农业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1 解读“双一流”背景下作物学学科的建设目标和指向

学科建设作为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基本学术单元,是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龙头。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双一流”建设这项重大战略决策的启动,要求高校以更加主动的改革来承担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作为吉林省优势重点学科的作物学科应该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以更高的智慧和更加系统的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学科建设,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改革难题,瞄准科学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双一流”背景下作物学科建设应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依托教育部食药用菌产业化工程中心、农业部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加强高水平人才的培養与引进,加强作物超高产理论与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立足于东北地区农业创新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综合考量学校学科及专业发展现状与统筹作物学科的建设规划,以保证学科建设定位准确、切实可行。加强技术攻关,解决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加强产学研合作,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成生产力,服务于社会,扩大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2 作物学学科建设情况

作物学是吉林农业大学的优势特色传统学科,作物学下属的“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多年来,在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理论研究、作物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作物重要功能基因功能发掘与利用、食药用菌类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药用植物栽培与资源利用以及作物生物反应器等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并大面积示范推广,为吉林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巨大贡献。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学术底蕴和强大的科研实力。现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作物学依托北方丰富的菌物资源、药用植物和主要农作物,形成了菌类作物学、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理论和技术、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和作物遗传育种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学科优势。培育出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的玉米、水稻、大豆新品种;加强了作物的系统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基础性研究,在注重作物群体生态及其调控、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等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作物优质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坚持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为吉林省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贡献,一大批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使吉林省农作物产量平均提高100Kg/hm2,累计增产粮食27.5亿kg,农民增收40余亿元。创建了食药用菌高产立体栽培模式,实现了药用植物生产与栽培的规范化、规模化,促进了我省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及农民增收,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0多亿元。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队伍进一步壮大,学历层次显著提高,年龄结构更加优化,是一支素质好、学历高、经验丰富、梯队合理的朝气蓬勃的学术团队。

3 “双一流”背景下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作物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放在首要位置,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期。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己任,是新时代地方农业院校依托自身优势和特色,践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诸项职能的本质属性使然。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以国家发展战略优化重点学科建设,加快重点学科建设的提档升级,进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3.1 坚定应用创新定位,科学规划发展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三省考察就推进东北全面振兴作出了新的部署,要求更好地支持东北地区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2019年1月,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东北教育发展新突破 增强服务全面振兴战略能力的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教育部推进东北教育发展,支持东北全面振兴进行了全景描绘。加强作物学科建设,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导向,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强学科发展顶层设计,主动对接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对东北地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治理,开展集中科技攻关,加快提升对东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转型升级的人才和治理支撑能力。主动对接国家和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特色智库建设,努力在解决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发出“吉农”声音。综合考量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及学校特有的地缘、资源、产业优势,适应产业行业的发展调整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3.2 着力做好学科高端人才的外引与内培工作

学科带头人在整个学科建设过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他的学术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程度影响了学科的高度与深度。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学科带头人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新的学科建设的目标重新定位学科带头人,匹配学科带头人的权责关系,建设相关管理与评估制度,通过完善的遴选和考核机制,提升学科带头人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学科教师的“内培”,对具有较好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的中青年教师,开展多层次的培养与培训,使其尽快成为学科健康科学高效发展的中坚力量。

3.3 重视学科组织建设

“双一流”背景下,强化学科的组织建设,可以增强学科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科建设的效率与水平,促进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学术高峰学科。以进修与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使每一名学科成员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水平与前沿趋势,激发他们参与学科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观摩课、教学大赛、前沿大讲堂等活动,引领他们身体力行地投身学科建设。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探索建立高效的学科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解沛,李世贵,曾玉峰.农业科研院所开展战略研究工作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5(6) :14-16.

[2] 骆少明,张文峰.服务乡村振兴 地方农业院校如何作为[N].光明日报,2018-05-17(14).

[3] 赵良,刘文丛.“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加减乘除”[J].吉林农业,2018(12) :109-110.

猜你喜欢
双一流学科建设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寒露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超学科”来啦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