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一人一拳”模式对民间武术的保护研究

2019-10-09 04:22介堃成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介堃成

摘  要:当代竞技武术的蓬勃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了非奥运项目中的重要国内外体育项目之一。而作为中国武术的起源——民间武术却逐渐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民间武术的特点、发展现状和民间武术保护措施,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的特点出发,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一人一拳”模式开展对民间武术的活态保护。

关键词:民间武术  武术的保护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a)-0184-02

中国武术历史悠长,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在现代社会的演变发展下以“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来进行区分。“竞技武术”演变为西方体育化的竞赛武术。经过申奥的发展,对赛事规则完整化,系统多样化,以成为非奥运项目中的重要国内外体育项目之一。

“传统武术”曾经作为中国古代武术流派的代称。在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下,多数学者支持“民间武术”的称谓。“中国的武术在民间”。在竞技武术发展得轰轰烈烈时,而中国的民间武术已经逐渐边缘化。本文基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的角度,分析对民间武术保护的方法。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民间武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书籍,中国知网及其他网站对关于民间武术传播、民间武术保护、发展特征等论文进行翻阅和整理,并提出自己的一些主张和建议。

1.2.2 归纳法

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归纳了民间武术传播的现状、发展的特点与劣势,提出新的保护方法。

1.2.3 逻辑法

运用逻辑学知识与方法,对文献资料、访谈意见分析进行系统的逻辑分析和理论阐述,并给予论证。

2  民间武术的类目与发展特征

2.1 民间武术的类目

民间武术是指竞技武术以外的具有“流传有序,体用兼备,理、法、势齐全”的武术拳种。20世纪80年代,国家体委曾动员8000余人历时3年开展、对民间武术进行研究整理分类。初步区分“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个。收集了有关于民间武术文献孤本资料482本、古武实物29件、古武兵械392件。此种方式,保护了武术器物层的丢失,但这种保护模式违反了“活态”保护的方式,对于民间武术传统的“口传身授”的传承模式与民间武术的技术层面保护仍然是不可攻克的难题。

2.2 民间武术传承的特征

在竞技武术申奥的契机下,竞技武术蓬勃发展,中国的民间武术已然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换言之,“已经进入了一个漫长的死亡期或消亡期”。中国的民间武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在几千年来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当现代化的来临,缺少农耕文明的背景,传承人的数量就减少。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传承人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时,民间武术的传承就出现脆弱性。

民间武术传承的长期性,使民间武术的传承必须是师徒传承。“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一直存在,民间武术因为其体系的庞大因为多数拳种性质的限制,就造成了传承方式的长期性,同时就必然造成了传承人数量少的脆弱性状况。

民间武术的技术传承术传承遵循一定的拳理,但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它的非标准性使武术演练有不同的意境,也使武术能够终身追求,标准性的武术其实不利于大众传播。

2.3 民间武术边缘化的生存状态

当今的竞技武术是在西方体育的影响下脱胎于民间武术的体育化项目。并以竞赛为特征,通過官方进行传播,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129种,包含数千个套路的民间武术却被只有为数不多的竞赛套路的竞技武术冲击得越来越边缘化。竞技武术是按照标准量化打分的体育项目,被当代人称为“体操”。

民间武术边缘化的第一表现为其习练群体的边缘化。由于民间武术的起源背景为农耕文明,其习练的环境以农村为主,其习练群体便以民间的社会人士为主。

民间武术研究的边缘化。在武术入奥口号高涨的时期,高等院校对于武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围绕竞技武术入奥运会与科学化训练等方面。

2.4 民间武术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已经有研究提出了对民间武术的保护,本文将其概括为五点:第一,数字化传承民间武术;第二,发展武术教育;第三,中国民间武术要在“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中发挥作用;第四,保护与资助民间武术传人;第五,以农村武术为工作重点。本文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的角度出发,利用武术研究生的身份,对民间武术保护的一个新方向和思考。

3  “一人一拳模式”基于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

“一人一拳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一人学习一个民间武术拳种,一人研究一个民间武术拳种。

所以想要研究和发展中国民间武术,对拳种的系统学习是研究的基础,也是深入武术文化=的前提条件。

如今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时进行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也是武术研究不可忽视的发展群体。其生源主要来源于各个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下设的武术专项班,传统武术由于竞赛项目少,导致进入以上两个专业的人群较少。虽然如今也有其他高等教育专业的民间武术传承人通过跨专业考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生,但数量仍然较少,对民间武术的研究难以做到广泛、深入,“一人一拳”模式的开展能够弥补这一缺点,使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深入其民间武术的文化空间,了解和学习民间武术拳种的技术体系,学习发现民间武术的文化,在学习民间传统武术的同时发现传统武术,探索武术实践的规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不仅仅是一个高校的专业设置,更是作为武术研究的前沿工作者。对民间武术的保护和研究应高度重视,利用一人一拳的模式,学习民间武术拳种体系,进行传承保护。

4  结语

如今民间武术的边缘性发展,已经需要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对此引起重视,对民间武术的保护迫在眉睫。通过一人一拳模式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的开展,可以增强其武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尊,丰富其武术精神文化,能够使武术文化得以传承思维、理念、感知,减弱民间武术发展的边缘化,减弱其习练群体的边缘化的同时增强民间武术与高校的连接。通过对技术文化的学习,增强对民间武术的研究。这对武术技术文化和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玉成.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J].博击(武术科学),2007(2):1-2.

[2] 温力.原始人类的技击需要促使了武术的产生[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5-8.

[3]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 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51-57.

[5] 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40-44.

[6] 范铜钢,郭玉成.论武术文化传承的层次空间、时代困境与未来走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1):55-60.

[7] 刘正银,吴攀文.地域武术进校园传承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9):81-88.

[8] 苏浩然,张滋滋,郭强.武术传承人活态保护机制的理论构思——以武术数字化博物馆为例[J].中华武术(研究),2018,7(5):63-66.

[9] 郑勤,梁亚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護视角下荆楚民间武术数字化保护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7,6(11):45-47,44.

[10]王俊.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与文化空间保护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8):64-65.

[11]陶朔秀.文化涵化视域下传统武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J].中华武术(研究),2018,7(5):6-9.

[12]朱丞.中国武术当代使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13]杨超.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52-53.

[14]赵国庆.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武术研究,2017,2(6):10-12.

[15]宋领兵.武术传承人现实困境的“三重视域”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17.

[16]蔡传喜,汤立许.使命与担当:当代中国武术的责任诠释[J].武术研究,2016,1(5):7-10.

[17]朱永飞,王岗. 当代中国武术发展使命: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一项“国家品牌”的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1:2.

[18]马文国.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国武术的当代教育使命[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1):57-60.

[19]马文国,邱丕相. 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国武术的当代教育使命[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7:2.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
传播学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民族传统体育仪式的文化解读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