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乐 马力 杨阳
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程影响,风起云涌的各种社会思潮必然会冲击当今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何梳理当代社会思潮的特点,研究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渠道,以及应对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方式的影响,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微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首先在现代的网络媒体研究中,传统的门户网站和大篇幅的博客已经退热,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传媒的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的开端是以微博为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带来了信息传输的高效率,传播活动也随之具有瞬时性的特点,而且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
其次“微时代”的最大特征,在于微。微已经从最开始的精炼短小之意衍生出更改含义,微还意味着低门槛,低成本,以及随之而来的高获得;微信、微博等便利了信息交流,降低了表达门槛;微商让很多人通过信息交流媒介获得了经济利润;各类微视频更是让很多“网红”异军突起。
其实从内在的也是更根本的角度讲,微时代的弊端就是有可能造成人们精神空虚浮躁,甚至动摇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世界里,人们的评论成本和责任成本被削弱,人們在畅所欲言的同时也容易忽视道德责任甚至法律规范。而这与微时代网络信息量大,难处理,言论发表方便且传播迅速脱不了干系。
二、“微时代”背景下的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导
“微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我们再看到其利处的同时,也应擦亮双眼看到它背后的隐忧。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所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要做好当代大学生在"微时代"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思想观念引导,尤其是民族院校大学生。近年来,三股势力的渗透方式已经变得多元化、网络化,借助新媒体渠道毒害青年人思想,破坏民族团结,危害社会稳定。因此,在各民族青年学子聚集的民族院校里,要时刻抵御三股势力的渗透,尤其在“微时代”背景下,不仅要做好对社会思潮的研究,还要学会应对各类社会思潮的冲击,最重要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而且要尊重民族学生个体特性,善用"微媒体"手段精准施教。
三、“微时代”背景下民族院校少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学生是民族院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既存在普遍的思想、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又因为他们成长与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中,其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收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有益于汉族学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意识。
“微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改变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方式的同时,也为其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微时代”所带来的公众信息交流的频繁性、复杂性也给少数民族大学生尚未成熟的思想观念带来的一定的冲击。同时在“微时代”的影响下,便利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了一种“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社会模式,这种模式以极低的门槛打破了传统的主流媒体发声方式,以更加开放、平等的姿态促使人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膨胀。民族院校重在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推动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在“微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四、“微时代”背景下如何应对社会思潮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
(一)构建学习机制,勇于触网触电,主动介入“微时代”生活。
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时,作为思政工作者如果想要在学生群体中间拥有话语权,做到站住“位”和能发“声”,就不能对这些微媒体采取直接的“一刀切”或者毫无根据的一路“堵”,应当主动接触、了解适应当代“微”生活,并且要知晓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所需,要学会微媒体利用这种“接地气”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抢占制高点,以最快速度掌握网络思想舆论的最新动态。
(二)提升意识,善于观察,及时倾注“微”动力
因鱼龙混杂和千变万化的“微”媒介,而产生的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作为思政工作者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觉察其本质,要学会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多元的社会思潮,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理论武装自己、教育学生,要提升学生分辨和抵御各类风险、诱惑的能力
(三)搭建平台、组建队伍,培养微技微能,不断增强“微”本领
作为新时代的思政工作着,我们不仅要提升个人素质,更要学会掌握新技能,熟练运用微媒体和微语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和空间;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下,我们要建立一个既有正能量又有趣味性的新型思想教育平台;应当组建一支有素质、有思想的网络评论队伍,将原有的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出击,先一步关注各类微媒体动态,早一步知晓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然后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和正确的引导。(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